飞控组件及移动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976405 阅读:4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06 14:1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无人机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飞控组件及移动设备。飞控组件包括壳体、连接板、飞控板和减振件,壳体具有容纳腔;减振件沿第一方向在容纳腔内间隔设置有两个减振件;连接板夹设于两个减振件之间,连接板的一侧设置有定位凸台,邻近定位凸台的减振件设置有定位孔,定位凸台插设于定位孔中;飞控板设置于连接板的一侧,邻近飞控板的减振件上开设有沿第一方向贯穿的容纳孔,飞控板设置于容纳孔中。连接板夹设于两个减振件之间,从而为连接板减振,由于飞控板连接在连接板上,进而可以实现飞控板的减振。飞控板位于容纳孔中,便于飞控板散热,以及使得飞控组件的厚度减小。定位凸台插设于定位孔中,从而可以实现飞控板的定位。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飞控组件及移动设备
本技术涉及无人机
,尤其涉及一种飞控组件及移动设备。
技术介绍
无人机上往往设置有飞控组件,飞控组件的飞控板需要采取减振措施以减少外界振动对飞控板的影响。现有技术中,飞控组件包括壳体、设置于壳体内的飞控板以及减振组件,减振组件包括两个减振垫片,两个减振垫片固定连接在飞控板的上下表面上,并分别与壳体的内上壁和内下壁抵接。如此减振组件将飞控板与壳体隔离开,达到减小飞控板振动的目的。现有技术中,减振组件大大增加了飞控组件的厚度,并且飞控板夹在两个减振垫片之间,一方面使得飞控板难以散热,另一方面使得飞控板难以实现水平方向上的定位。因此,亟需一种飞控组件,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飞控组件及移动设备,以减小飞控组件的厚度,提高飞控板的散热效率,以及快速且有效地实现飞控板的定位。为达此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飞控组件,包括:壳体,具有容纳腔;减振件,沿第一方向在所述容纳腔内间隔设置有两个所述减振件,两个所述减振件分别与所述容纳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飞控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n壳体(1),具有容纳腔;/n减振件(2),沿第一方向在所述容纳腔内间隔设置有两个所述减振件(2),两个所述减振件(2)分别与所述容纳腔的内壁抵接;/n连接板(4),夹设于两个所述减振件(2)之间,所述连接板(4)的一侧设置有定位凸台(41),邻近所述定位凸台(41)的所述减振件(2)设置有定位孔(22),所述定位凸台(41)插设于所述定位孔(22)中;/n飞控板(5),设置于所述连接板(4)远离所述定位凸台(41)的一侧,邻近所述飞控板(5)的所述减振件(2)上开设有沿所述第一方向贯穿的容纳孔(21),所述飞控板(5)设置于所述容纳孔(21)中。/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飞控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1),具有容纳腔;
减振件(2),沿第一方向在所述容纳腔内间隔设置有两个所述减振件(2),两个所述减振件(2)分别与所述容纳腔的内壁抵接;
连接板(4),夹设于两个所述减振件(2)之间,所述连接板(4)的一侧设置有定位凸台(41),邻近所述定位凸台(41)的所述减振件(2)设置有定位孔(22),所述定位凸台(41)插设于所述定位孔(22)中;
飞控板(5),设置于所述连接板(4)远离所述定位凸台(41)的一侧,邻近所述飞控板(5)的所述减振件(2)上开设有沿所述第一方向贯穿的容纳孔(21),所述飞控板(5)设置于所述容纳孔(21)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飞控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板(4)的周面与所述容纳腔的内侧壁设有间距。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飞控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上对应与所述容纳孔(21)开设有通孔(11)。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飞控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减振件(2)在所述容纳腔内处于压缩状态,所述容纳腔的内侧壁的周向上开设有用于避让所述减振件(2)变形的避让槽(12)。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飞控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包括沿所述第一方向设置的第一壳体(13)和第二壳体(14);
所述第一壳体(13)开设有第一容纳槽,所述第一容纳槽的内壁上开设有第一半槽(121);
所述第二壳体(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温海军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极飞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