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煤储层渗透率确定方法及装置
本说明书实施例涉及煤层气开发
,特别涉及一种煤储层渗透率确定方法及装置。
技术介绍
煤储层渗透率是煤层气开发过程中至关重要的一个影响因素,决定了煤层气的渗流能力,也是煤层气井产量及后期煤层气开发方案调整等的重要依据。煤储层排采过程中,煤储层受应力敏感效应、基质收缩效应、煤粉产出及克林肯伯格效应等影响导致渗透率变化剧烈。因此,有必要评价煤储层动态渗透率的变化,为制定煤层气排采工作制度提供有力支撑。目前主要有三种方法评价煤储层渗透率。第一是实验的方法,运用实际煤样进行一定实验条件下的渗透率测试,分析其规律。第二是提出分析模型,如PM模型,SD模型等经典分析模型,将影响煤储层渗透率的因素模型化,用于描述渗透率的动态变化。第三是试井评价方法,运用实际的试井生产结果进行储层评价分析。第一种和第二种方法可以反映一定的煤储层渗透率变化规律,但无法全面考虑实际排采过程中的复杂情况。第三种试井分析的方法得到了广泛的应用验证,可得到合理的现场数据。但是该方法费时费力,成本较高。尤其需要突然改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煤储层渗透率确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n获取煤储层的物性参数和煤层气井的生产动态数据;/n根据所述物性参数和所述生产动态数据计算单相排水阶段的压力传播边界值;/n应用保角变换方法对压裂直井的椭圆流转化为线性流,得到单相排水阶段压力传播边界值动态变化的压裂直井的势差公式;/n基于所述压力传播边界值和所述势差公式确定所述煤储层单相排水阶段的渗透率。/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煤储层渗透率确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获取煤储层的物性参数和煤层气井的生产动态数据;
根据所述物性参数和所述生产动态数据计算单相排水阶段的压力传播边界值;
应用保角变换方法对压裂直井的椭圆流转化为线性流,得到单相排水阶段压力传播边界值动态变化的压裂直井的势差公式;
基于所述压力传播边界值和所述势差公式确定所述煤储层单相排水阶段的渗透率。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物性参数和所述生产动态数据计算单相排水阶段的压力传播边界值包括:
基于水力压裂以后压力传播边界呈椭圆形扩展的特性,所述物性参数与所述压力传播边界的关系满足以下椭圆公式:
根据以下公式确定单相水在给定井底流压条件下,压力与时间和位置的关系:
对所述压力与时间和位置的关系公式进行二次求导,并转化成工程单位制,得到由垂直于裂缝方向压力传播边界公式:
其中,Ra表示压力传播长轴边界;Rb表示压力传播短轴边界;Lf表示水力压裂裂缝半长;p(x,t)表示不同时刻,不同位置下的压力;x表示到井口的距离;t表示时间;κ表示压力区传播速度;μw表示水的粘度;Ct表示综合压缩系数;表示煤储层孔隙度;pwf表示井底流压;pi表示原始地层压力;
根据所述椭圆公式和所述由垂直于裂缝方向压力传播边界公式计算单相排水阶段的压力传播边界值。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势差公式包括:
其中,Φe表示压力传播边界处对应势,Φw表示井口对应势,Φw-Φw表示单相排水阶段的势差,q表示地下流体流量。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煤储层单相排水阶段的渗透率为定值的情况下,所述基于所述压力传播边界值和所述势差公式确定所述煤储层单相排水阶段的渗透率包括:
基于所述压力传播边界值和所述势差公式建立第一线性回归模型:
Y1=m1X1-b1
其中,m1表示第一线性回归系数;b1表示截距;X1表示自变量;Y1表示因变量;pi表示原始地层压力;pwf表示井底流压;Qw(t)表示t时间的产水量,h表示煤层厚度,Bw表示煤层水的体积系数,S表示煤层气井表皮系数;k表示煤储层单相排水阶段的渗透率;
根据所述第一线性回归模型求取第一线性回归系数;
根据所述第一线性回归系数确定所述煤储层单相排水阶段的渗透率。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煤储层单相排水阶段的渗透率为变量的情况下,所述基于所述压力传播边界值和所述势差公式确定所述煤储层单相排水阶段的渗透率包括:
基于应力敏感效应确定导致渗透率变化的公式:
k=kiexp[3Cf(p-pi)]
根据所述导致渗透率变化的公式、所述压力传播边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石军太,贾焰然,吴嘉仪,房烨欣,李相方,张遂安,李星浩,刘熙,徐涛,石浩田,鲁家国,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