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测量用无人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976307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06 14:1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一种测量用无人机,所述无人机机体的下部固定设置有圈形承载架,圈形承载架的四角处均固定设置有连接段,连接段的一端设置有机翼臂杆,机翼臂杆的一端设置有飞行机翼,圈形承载架底部的四角处均固定设置有连接杆,四个连接杆内侧的上段相对位置固定设置有第一固定框,四个连接杆的底部之间固定设置有第二固定框,每两个连接杆的下段相对位置均活动设置有可旋转的轴杆,可旋转的轴杆的上设置有缓冲起落架;所述的第一固定框上向下设有一向外伸出的光学测量装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按照规划好的路径对设定区域进行光学测量等飞行测绘作业,获得所需的测量数据,完成各种大地测绘、专业测绘或者工程测量等任务,且适用范围大、作业精度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测量用无人机
本技术涉及测绘
,具体涉及一种测量用无人机。
技术介绍
无人机是一种由遥控站管理(包括远程操纵或自主飞行)的航空器;无人机的本质就是用电子设备代替飞行员飞行的飞行器,机上无驾驶舱,但设置有自动驾驶仪、程序控制装置等设备;地面、舰艇上或母机遥控站人员通过雷达等设备,对其进行跟踪、定位、遥控、遥测和数字传输。目前无人机整体重量较大,有效载荷较小;起落架底部的支撑点较少,且都是刚性连接支撑,无人机在降落过程中会承受地面和无人机自重的双重力量,从而使整个机体受到较大冲击而损坏,同时一些无人机机翼的臂杆较长,且无法进行折叠收纳,在携带的过程中非常的不便;因此,针对目前的状况,需对其结构进行改进。更为重要的是,现有的无人机多数为通用无人机,没有针对大地测绘等需要进行针对性设计,因此其针对性不强,使用其进行大地测绘等作业时,获得的数据少、精度低。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情况,为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本技术提供一种测量用无人机,有效的解决无人机重量大、有效载荷小的问题,以及不能针对性完成大地测量等任务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测量用无人机,包括无人机机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无人机机体的下部固定设置有圈形承载架,圈形承载架的四角处均固定设置有连接段,连接段的一端设置有机翼臂杆,机翼臂杆的一端设置有飞行机翼,圈形承载架底部的四角处均固定设置有连接杆,四个连接杆内侧的上段相对位置固定设置有第一固定框,四个连接杆的底部之间固定设置有第二固定框,每两个连接杆的下段相对位置均活动设置有可旋转的轴杆,可旋转的轴杆的上设置有缓冲起落架;所述的第一固定框上向下设有一向外伸出的光学测量装置。所述的第一固定框上,还设有多个向下伸出的缓冲吊杆,各缓冲吊杆的下端各设有一测量仪器。所述的测量仪器为激光成像雷达、红外热成像仪及紫外成像仪。所述连接段包括U形件、连接螺纹和橡胶卡紧垫,U形件固定设置在圈形承载架上,连接螺纹开设在U形件的表面,橡胶卡紧垫固定连接在U形件的两端。所述机翼臂杆包括活动轴、臂杆本体和螺纹固定帽,活动轴固定连接在臂杆本体的一端,且活动轴的两端与U形件的内侧活动相连接,飞行机翼固定设置在臂杆本体的另一端,螺纹固定帽活动套接在臂杆本体的表面,且螺纹固定帽与连接螺纹活动相连接。所述圈形承载架四侧的中部均固定设置有弹性U形卡件。所述缓冲起落架包括曲杆、第一弹簧和第二弹簧,曲杆活动设置在可旋转的轴杆的表面,第一弹簧和第二弹簧分别固定连接在曲杆一端的顶部和底部,且第一弹簧的一端与第二固定框固定相连接,第二弹簧的一端与第一固定框固定相连接。所述曲杆的一端固定套接有减震套。所述的光学测量装置为光学成像相机。所述的光学测量装置,还设有GPS及北斗定位模块。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本技术通过改进无人机结构设计,使其减轻重量;通过在无人机上设置光学测量装置,获得所需的测量数据,完成各种大地测绘、专业测绘或者工程测量等任务,提高了针对性,同时增大了其适用范围;(2)本技术通过在多个缓冲吊杆上设置多个测量仪器,包括激光成像雷达、红外热成像仪及紫外成像仪等,可根据大地测绘、专业测绘或者工程测量等任务需求自由搭配,提升无人机的适用范围,并且能够在一次飞行中获得多种测绘数据,可大幅提高测绘作业质量和精度;(3)本技术在工作中,通过设置有连接杆、第一固定框、第二固定框、可旋转的轴杆、缓冲起落架、曲杆、第一弹簧、第二弹簧和减震套,使本无人机起落架的底部带有多处支撑点,且支撑点带有减震和缓冲的功能,从而确保了无人机安全的进行降落;当本无人机进行降落时,曲杆上的减震套会首先与地面相接触并起到缓冲的作用,接着曲杆会受到地面和无人机自重的双重力量而围绕着可旋转的轴杆进行转动,曲杆在转动的过程中会对第一弹簧和第二弹簧进行压缩和拉伸,从而有效的对无人机机体起到减震和缓冲的作用;(4)、本技术通过设置连接段、U形件、连接螺纹、橡胶卡紧垫、机翼臂杆、活动轴、臂杆本体、螺纹固定帽和弹性U形卡件,使本无人机机翼的臂杆能够有效的进行折叠收纳,从而在携带的过程中更加的便利;当本无人机需要进行携带时,将螺纹固定帽从U形件上卸下并移动到臂杆本体的一端,接着转动臂杆本体,使臂杆本体与圈形承载架的侧边相平齐,并将臂杆本体按压到弹性U形卡件的内部进行卡紧固定,从而便于对本无人机进行携带。附图说明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技术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制。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连接段和机翼臂杆局部剖视结构放大示意图;图3为图1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另一种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中:1、无人机机体;2、圈形承载架;3、连接段;301、U形件;302、连接螺纹;303、橡胶卡紧垫;4、机翼臂杆;401、活动轴;402、臂杆本体;403、螺纹固定帽;5、飞行机翼;6、连接杆;7、第一固定框;8、第二固定框;9、可旋转的轴杆;10、缓冲起落架;1001、曲杆;1002、第一弹簧;1003、第二弹簧;1004、减震套;11、弹性U形卡件;13、光学测量装置;14、缓冲吊杆;15、激光成像雷达;16、红外热成像仪;17、紫外成像仪。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实施例一,由图1、图2和图3给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测量用无人机,包括无人机机体1,所述无人机机体1的下部固定设置有圈形承载架2,圈形承载架2的四角处均固定设置有连接段3,连接段3的一端设置有机翼臂杆4,机翼臂杆4的一端设置有飞行机翼5,圈形承载架2底部的四角处均固定设置有连接杆6,四个连接杆6内侧的上段相对位置固定设置有第一固定框7,四个连接杆6的底部之间固定设置有第二固定框8,每两个连接杆6的下段相对位置均活动设置有可旋转的轴杆9,可旋转的轴杆9的上设置有缓冲起落架10,本技术通过缓冲起落架10的设置,能够有效对本无人机进行支撑和缓冲。所述的第一固定框7上向下设有一向外伸出的光学测量装置13,所述的光学测量装置13为光学成像相机,其内部还设有GPS及北斗定位模块。本技术通过该光学测量装置13完成测量任务。实施例二,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由图2给出,连接段3包括U形件301、连接螺纹302和橡胶卡紧垫303,U形件301固定设置在圈形承载架2上,连接螺纹302开设在U形件301的表面,橡胶卡紧垫303固定连接在U形件301的两端,通过U形件301、连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测量用无人机,包括无人机机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无人机机体(1)的下部固定设置有圈形承载架(2),圈形承载架(2)的四角处均固定设置有连接段(3),连接段(3)的一端设置有机翼臂杆(4),机翼臂杆(4)的一端设置有飞行机翼(5),圈形承载架(2)底部的四角处均固定设置有连接杆(6),四个连接杆(6)内侧的上段相对位置固定设置有第一固定框(7),四个连接杆(6)的底部之间固定设置有第二固定框(8),每两个连接杆(6)的下段相对位置均活动设置有可旋转的轴杆(9),可旋转的轴杆(9)的上设置有缓冲起落架(10);所述的第一固定框(7)上向下设有一向外伸出的光学测量装置(13)。/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测量用无人机,包括无人机机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无人机机体(1)的下部固定设置有圈形承载架(2),圈形承载架(2)的四角处均固定设置有连接段(3),连接段(3)的一端设置有机翼臂杆(4),机翼臂杆(4)的一端设置有飞行机翼(5),圈形承载架(2)底部的四角处均固定设置有连接杆(6),四个连接杆(6)内侧的上段相对位置固定设置有第一固定框(7),四个连接杆(6)的底部之间固定设置有第二固定框(8),每两个连接杆(6)的下段相对位置均活动设置有可旋转的轴杆(9),可旋转的轴杆(9)的上设置有缓冲起落架(10);所述的第一固定框(7)上向下设有一向外伸出的光学测量装置(1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测量用无人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固定框(7)上,还设有多个向下伸出的缓冲吊杆(14),各缓冲吊杆(14)的下端各设有一测量仪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测量用无人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测量仪器为激光成像雷达(15)、红外热成像仪(16)及紫外成像仪(17)。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测量用无人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段(3)包括U形件(301)、连接螺纹(302)和橡胶卡紧垫(303),U形件(301)固定设置在圈形承载架(2)上,连接螺纹(302)开设在U形件(301)的表面,橡胶卡紧垫(303)固定连接在U形件(301)的两端。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测量用无人机,其特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尹东彬张文唐模韬孙超邓丹徐志庆朱辉强傅斯坤肖丽杨亮陆福就杨林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国图勘测地理信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