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车轮工艺中的压弯模具形成方法、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本专利技术属于车轮设计
,更具体地,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车轮工艺中的压弯模具形成方法、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技术介绍
产品工艺是将客户的要求转化为生产制造过程的技术要求,以确保产品经过生产线加工以后可以满足客户的需求,车轮产品的要求主要为客户技术要求或产品标准。一般分为两部分,一部分为各工艺阶段的车轮成品图纸及适配模具,另外一部分为外形之外的其他技术要求,主要包括产品的内部物理化学性能、静平衡、无损检测、表面硬度、表面防腐及包装等要求,目前各工艺阶段的模具设计主要靠人工方式完成,如压弯工序的模具图,称为压弯模具,模具中的各部件紧密配合,数据源头一旦变化,模具图中的关联部件及相关部件的配合部件就需要重新设计,费时费力,此外,人工设计还存在设计周期长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车轮工艺中的压弯模具形成法,旨在改善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是这样实现的,一种车轮工艺中的压弯模具形成方法,所述方法具体包括如下步骤:S1、从通用数据库中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车轮工艺中的压弯模具形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具体包括如下步骤:/nS1、从通用数据库中自动选择出与压弯坯的适配部件,包括压弯上模座、压弯上模压环及压弯上模垫,压弯下模座、压弯下模压环及压弯下模垫;/nS2、基于压弯坯的坯形及已选择部件的适配面自动生成冲孔套、顶料套、上压弯模及下压弯模,压弯模具形成。/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车轮工艺中的压弯模具形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S1、从通用数据库中自动选择出与压弯坯的适配部件,包括压弯上模座、压弯上模压环及压弯上模垫,压弯下模座、压弯下模压环及压弯下模垫;
S2、基于压弯坯的坯形及已选择部件的适配面自动生成冲孔套、顶料套、上压弯模及下压弯模,压弯模具形成。
2.如权利要求1所述车轮工艺中的压弯模具形成方法,其特征在于,冲孔套的形成方法具体如下:
1)装配面,基于选择的压弯上模座和压弯上模垫而确定的,固化在压弯上模座及压弯上模垫上;
2)外径面:Y向位置由装配面确定,X向位置的确定方法具体如下:
由压弯坯C定位点坐标xc与压弯上模垫内径之半d/2比较得出,若xc≤d/2-Clr1,则冲孔套外径D=2*(xc+Clr1-a1),若xc>d/2-Clr1,则冲孔套外径D=d-2*a1,Clr1为上压弯模与轮坯的轮毂外径D3间隙,a1为冲孔套与压弯上模垫间隙;
3)内径面:由冲头直径2*(xe-s)与冲孔芯轴直径144mm比较,若xe-s>72mm,则D=2*(xe-s+a2),若xe-s≤72mm,则D=144mm,s表示冲头与毂孔半径差,(xe,ye)为压弯坯E定位点坐标;
4)型面:一段直线段及其两端R1圆弧,Y向与点C和点E平齐,X向,两端圆弧与内外径面相接,其中,点C和点E为压弯坯上辋面上的两端点。
3.如权利要求1所述车轮工艺中的压弯模具形成方法,其特征在于,上压弯模的形成方法具体如下:
1)由压弯坯C定位点和A定位点分别向右和向左偏移,确定了上压弯模型面的左起始点G和右起始点H;
2)将辐板圆弧段法线定义为径向向外,若辐板段存在圆弧时,将法线映射到法线指向的最外侧的辐板圆弧段,法线指向的外侧辐板弧段面与模具型面须相离,上模面的间隙Clr5,下模的面间隙Clr6,另一侧的辐板弧段面与模具型面接触,;
3)将上、下压弯模型面中间型面与两侧的型面以圆弧连接,保证上模面的让开间隙≤Clr5,下模面的让开间隙≤Clr6,Clr5表示上压弯模与内径面间隙,C...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慧,王健,傅立东,许章泽,李新,高峰,黄孝卿,张磊,陈刚,肖峰,
申请(专利权)人:宝武集团马钢轨交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安徽;3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