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减震效果的自行车前叉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976059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06 14:1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具有减震效果的自行车前叉,应用在自行车零件的领域,解决了前叉的减震效果无法进行调节的技术问题,其技术方案要点是左叉臂和右叉臂设置为上端封闭下端开口的空心管,左叉臂和右叉臂内分别插入有左支杆和右支杆,左支杆和右支杆的上端分别固定有左堵塞和右堵塞,左叉臂和右叉臂的下端分别固定有左固定环和右固定环,左叉臂和右叉臂的内壁上均设置有沿长度延伸方向的限位凸棱,左堵塞和右堵塞的侧壁上均设置有限位凹槽,立管内设置有三通软管,三通软管的一端从立管的上端引出连通有调压开关,三通软管的另两端分别与左叉臂和右叉臂的上端连通;具有的技术效果是可以对前叉的减震效果进行调节,以适应不同的路况。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具有减震效果的自行车前叉
本技术涉及自行车零件的
,尤其是涉及一种具有减震效果的自行车前叉。
技术介绍
前叉部件在自行车结构中处于前方部位,它的上端与车把部件相连,车架部件与前管配合,下端与前轴部件配合,组成自行车的导向系统。现在为了提高骑行感受,会在前叉上安装减震装置,使前叉也起到一定的减震效果。现有公告号为CN203958501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减震自行车前叉,包括立管缸体、立管指拨、立管套体、前叉缸体、第一前叉指拨、第二前叉指拨、第一前叉套体和第二前叉套体,立管缸体套装在立管套体内部,立管套体上端固定有立管指拨,立管套体下端与前叉缸体固定连接,前叉缸体的两叉分别套装于第一前叉套体和第二前叉套体内部,第一前叉套体上端固定有第一前叉指拨,第二前叉套体上端固定有第二前叉指拨。上述中的现有技术方案存在以下缺陷:前叉的减震效果无法进行调节,难以适应各种不同的路况。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减震效果的自行车前叉,其优点是可以对前叉的减震效果进行调节,以适应各种不同的路况。本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具有减震效果的自行车前叉,包括左叉臂和右叉臂,所述左叉臂和右叉臂的上端连接有立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左叉臂和右叉臂设置为上端封闭下端开口的空心管,所述左叉臂和右叉臂内分别插入有左支杆和右支杆,所述左支杆和右支杆的上端分别固定有左堵塞和右堵塞,所述左堵塞和右堵塞的直径与左叉臂和右叉臂的内径相同,所述左叉臂和右叉臂的下端分别固定有左固定环和右固定环,所述左固定环和右固定环的内径与左支杆和右支杆横截面的直径相同,所述左叉臂和右叉臂的内壁上均设置有沿叉臂长度延伸方向的限位凸棱,所述左堵塞和右堵塞的侧壁上均设置有与限位凸棱卡合的限位凹槽;所述立管设置为空心管,所述立管内设置有三通软管,所述三通软管的一端从立管的上端引出连通有调压开关,所述三通软管的另两端分别与左叉臂和右叉臂的上端连通。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左叉臂和右叉臂内为密封装置,在左支杆和右支杆受到压力时,左堵塞和右堵塞会相对左叉臂和右叉臂向上移动,堵塞上端的空间气压会增大,使堵塞受到一定的阻力。同时堵塞下端的空间会接近真空的状态,在支杆受到的压力变小时,堵塞会进行复位。通过调压开关可以对左叉臂和右叉臂内进行吹气和放气,从而对左叉臂和右叉臂内的气压进行调节,使支杆在受到同样压力的作用时,可移动的缓冲距离发生改变。根据各种不同路况,可以对左叉臂和右叉臂内的气压进行调节,从而改变左叉臂和右叉臂的减震效果。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调压开关处连通有吹气泵。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打开调压开关和吹气泵的开关,可以同时对左叉臂和右叉臂进行增压,使调整叉臂的减震缓冲能力更简单快捷。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调压开关上设置有压强表。通过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压强表可以准确的调整左叉臂和右叉臂内的压强,从而准确的调整叉臂的缓冲能力,以适应各种不同的路况。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左堵塞和右堵塞的表面上设置有橡胶涂层。通过上述技术方案,通过橡胶涂层使左堵塞和右堵塞与左叉臂和右叉臂的内壁接触更紧密,提高左堵塞和右堵塞与左叉臂和右叉臂内壁连接处的封闭性。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左固定环和右固定环分别与左叉臂和右叉臂可拆卸连接。通过上述技术方案,便于对左支杆和右支杆进行拆卸,便于对左叉臂和右叉臂内进行检修维护,避免左叉臂和右叉臂内发生漏气。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左支杆和右支杆设置为实心圆杆。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实心圆杆可以提高左支杆和右支杆的支撑能力,提高前叉整体的稳定性。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左支杆和右支杆上分别设置有左限位环和右限位环。通过上述技术方案,限位杆可以对支杆进入叉臂的距离进行限定,避免支杆受到压力较大时,支杆进入叉臂的距离过长而影响骑行的安全,保证骑行的安全性。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三通软管与左叉臂和右叉臂的连接处都设置有密封橡胶圈。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密封橡胶圈可以提高三通软管与左叉臂和右叉臂的连接处的密封性,避免影响左叉臂和右叉臂内的压强,保证左叉臂和右叉臂的缓冲效果。综上所述,本技术的有益技术效果为:1.根据各种不同路况,可以对左叉臂和右叉臂内的气压进行调节,从而改变左叉臂和右叉臂的减震效果;2.通过吹气泵可以同时对左叉臂和右叉臂进行增压,使调整叉臂的减震缓冲能力更简单快捷;3.通过压强表可以准确的调整左叉臂和右叉臂内的压强,从而准确的调整叉臂的缓冲能力,以适应各种不同的路况。附图说明图1是本实施例的整体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实施例用于展示各部件连接方式的爆炸视图;图3是本实施例用于展示支杆与叉臂连接方式的爆炸视图。附图说明,1、左叉臂;2、右叉臂;3、立管;4、左支杆;5、右支杆;6、左堵塞;7、右堵塞;8、左固定环;9、右固定环;10、限位凸棱;11、限位凹槽;12、三通软管;13、调压开关;14、吹气泵;15、压强表;16、左限位环;17、右限位环;18、左固定套;19、右固定套;20、车把。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实施例:参照图1和图2,为本技术公开的一种具有减震效果的自行车前叉,包括左叉臂1和右叉臂2,左叉臂1和右叉臂2设置为上端封闭下端开口的空心管,左叉臂1和右叉臂2的上端焊接有有立管3。左叉臂1和右叉臂2的下端分别插入有左支杆4和右支杆5,左支杆4和右支杆5设置为实心圆杆,提高左支杆4和右支杆5的支撑能力。左支杆4和右支杆5的上端分别固定有左堵塞6和右堵塞7,左堵塞6和右堵塞7的直径与左叉臂1和右叉臂2的内径相同,左堵塞6和右堵塞7的侧面分别与左叉臂1和右叉臂2的内壁贴合。左堵塞6和右堵塞7的表面上设置有橡胶涂层,提高左堵塞6和右堵塞7与左叉臂1和右叉臂2连接处的封闭性。参考图2与图3,左叉臂1和右叉臂2的下端分别设置有左固定环8和右固定环9,左固定环8和右固定环9的内径与左支杆4和右支杆5横截面的直径相同,左固定环8和右固定环9的外侧边缘处分别垂直固定有左固定套18和右固定套19。左固定套18和右固定套19的内径与左叉臂1和右叉臂2的外径相同,左固定套18和右固定套19的内壁设置有螺纹,左叉臂1和右叉臂2下端的外壁上设置有相同的螺纹。将左固定套18和右固定套19分别旋接在左叉臂1和右叉臂2的下端,左固定环8和右固定环9的内环会分别与左支杆4和右支杆5的外壁接触。这时左叉臂1和右叉臂2内为封闭的状态,在左支杆4和右支杆5受到压力时,左堵塞6和右堵塞7会相对左叉臂1和右叉臂2向上移动,这时堵塞上端的空间气压会增大,给支杆起到缓冲的作用。同时堵塞下端的空间会接近真空的状态,在支杆受到的压力变小时,堵塞会进行复位。参考图2和图3,立管3的上端连接有车把20,左支杆4和右支杆5的下端用于安装自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具有减震效果的自行车前叉,包括左叉臂(1)和右叉臂(2),所述左叉臂(1)和右叉臂(2)的上端连接有立管(3),其特征在于,所述左叉臂(1)和右叉臂(2)设置为上端封闭下端开口的空心管,所述左叉臂(1)和右叉臂(2)内分别插入有左支杆(4)和右支杆(5),所述左支杆(4)和右支杆(5)的上端分别固定有左堵塞(6)和右堵塞(7),所述左堵塞(6)和右堵塞(7)的直径与左叉臂(1)和右叉臂(2)的内径相同,所述左叉臂(1)和右叉臂(2)的下端分别固定有左固定环(8)和右固定环(9),所述左固定环(8)和右固定环(9)的内径与左支杆(4)和右支杆(5)横截面的直径相同,所述左叉臂(1)和右叉臂(2)的内壁上均设置有沿叉臂长度延伸方向的限位凸棱(10),所述左堵塞(6)和右堵塞(7)的侧壁上均设置有与限位凸棱(10)卡合的限位凹槽(11);/n所述立管(3)设置为空心管,所述立管(3)内设置有三通软管(12),所述三通软管(12)的一端从立管(3)的上端引出连通有调压开关(13),所述三通软管(12)的另两端分别与左叉臂(1)和右叉臂(2)的上端连通。/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具有减震效果的自行车前叉,包括左叉臂(1)和右叉臂(2),所述左叉臂(1)和右叉臂(2)的上端连接有立管(3),其特征在于,所述左叉臂(1)和右叉臂(2)设置为上端封闭下端开口的空心管,所述左叉臂(1)和右叉臂(2)内分别插入有左支杆(4)和右支杆(5),所述左支杆(4)和右支杆(5)的上端分别固定有左堵塞(6)和右堵塞(7),所述左堵塞(6)和右堵塞(7)的直径与左叉臂(1)和右叉臂(2)的内径相同,所述左叉臂(1)和右叉臂(2)的下端分别固定有左固定环(8)和右固定环(9),所述左固定环(8)和右固定环(9)的内径与左支杆(4)和右支杆(5)横截面的直径相同,所述左叉臂(1)和右叉臂(2)的内壁上均设置有沿叉臂长度延伸方向的限位凸棱(10),所述左堵塞(6)和右堵塞(7)的侧壁上均设置有与限位凸棱(10)卡合的限位凹槽(11);
所述立管(3)设置为空心管,所述立管(3)内设置有三通软管(12),所述三通软管(12)的一端从立管(3)的上端引出连通有调压开关(13),所述三通软管(12)的另两端分别与左叉臂(1)和右叉臂(2)的上端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圣昌华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永邦自行车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