翼子挡风板及汽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975791 阅读:3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06 14:1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翼子挡风板及汽车,包括挡风板本体,挡风板本体的第一侧面上设有减重盲孔和减重槽,第二侧面上设有第一配合槽和第二配合槽,第三侧面上设有第三配合槽,挡风板本体的第二侧面与第一侧面、第三侧面相邻,挡风板本体以第三侧面朝向车体压入车体匹配空间内,挡风板本体的第二侧面与第四侧面均与车体匹配空间过盈配合,第一配合槽、第二配合槽与车体匹配空间内的凸起结构进行卡接,第三配合槽与车体匹配空间内的底部凸起结构进行扣合。挡风板本体压入车体匹配空间内,并与车体过盈配合,该种连接方式,不仅与车体之间装配紧密,能够有效降低整车风噪,还省去了螺栓紧固件的使用,节省了用料及加工成本,减少了装配时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翼子挡风板及汽车
本技术涉及汽车柜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翼子挡风板及汽车。
技术介绍
翼子挡风板装配在汽车翼子板与车身匹配空隙处,在汽车行驶过程中,能够起到降低整车风燥的效果。现有的翼子挡风板主要采用螺栓紧固件与车身进行装配,该种装配方式具有以下几个缺陷:需要在翼子挡风板上焊接紧固件安装支架,用件成本和加工成本较高,且装配时,耗时较长;装配后的翼子挡风板与车身之间难以贴合紧密,容易产生间隙,使得翼子挡风板的挡风性能较弱。且现有的翼子挡风板由于整体结构完整,用料较多,还增加了用料成本和整车重量。因此,需要设计一种新的翼子挡风板来解决上述翼子挡风板用料及加工成本较高,与车身装配耗时较长,挡风性能较弱及整体重量较大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翼子挡风板及汽车,以解决现有技术翼子挡风板用料及加工成本较高,与车身装配耗时较长,挡风性能较弱及整体重量较大的问题。本技术提出一种翼子挡风板,包括挡风板本体,所述挡风板本体的第一侧面上设有减重盲孔和减重槽,第二侧面上设有第一配合槽和第二配合槽,第三侧面上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翼子挡风板,其特征在于,包括挡风板本体,所述挡风板本体的第一侧面上设有减重盲孔和减重槽,第二侧面上设有第一配合槽和第二配合槽,第三侧面上设有第三配合槽,所述挡风板本体的第二侧面与第一侧面、第三侧面相邻,所述挡风板本体以第三侧面朝向车体压入车体匹配空间内,所述挡风板本体的第二侧面与第四侧面均与所述车体匹配空间过盈配合,所述挡风板本体的第四侧面与第一侧面、第三侧面相邻,所述第一配合槽、所述第二配合槽与所述车体匹配空间内的侧面凸起结构进行插接,所述第三配合槽与所述车体匹配空间内的底部凸起结构进行扣合。/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翼子挡风板,其特征在于,包括挡风板本体,所述挡风板本体的第一侧面上设有减重盲孔和减重槽,第二侧面上设有第一配合槽和第二配合槽,第三侧面上设有第三配合槽,所述挡风板本体的第二侧面与第一侧面、第三侧面相邻,所述挡风板本体以第三侧面朝向车体压入车体匹配空间内,所述挡风板本体的第二侧面与第四侧面均与所述车体匹配空间过盈配合,所述挡风板本体的第四侧面与第一侧面、第三侧面相邻,所述第一配合槽、所述第二配合槽与所述车体匹配空间内的侧面凸起结构进行插接,所述第三配合槽与所述车体匹配空间内的底部凸起结构进行扣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翼子挡风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挡风板本体的第一侧面呈圆弧凸面状。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翼子挡风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挡风板本体的第四侧面远离所述减重盲孔的一端呈圆弧凹面状。


4.根据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方博涵单丰武姜筱华蔡剑峰郭韬
申请(专利权)人:江西江铃集团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西;3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