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强迫稀油润滑的自同步激振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970851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06 14:0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强迫稀油润滑的自同步激振器,涉及用于振动机械的电动式自同步激振器设备,包括箱体、箱盖、高位传动轴、低位传动轴、轴承、密封圈、端盖、偏心块、主动齿轮、从动齿轮、油泵、进油管和排油管,箱体固定轴承的安装孔处有润滑孔和回油孔;该激振器通过油泵对各轴承进行强迫润滑,尤其在经过长时间运行后润滑油量较少的情况下,仍能够保证各轴承的良好润滑,保障了激振器的正常运行,降低了维护生产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强迫稀油润滑的自同步激振器
本专利技术涉及用于振动机械的激振器设备领域,具体而言,尤其涉及一种电动式自同步激振器。
技术介绍
激振器是振动机械设备的核心部件,激振器能使被激振的设备获得一定形式和大小的振动量,用于实现对原材料的输送、筛分、密实、成型和捣固,在矿山行业广泛使用的振动筛一般采用惯性式电动式激振器,振动筛要求不间断连续工作,激振器倾斜安装于振动筛的上部,激振力大,振动效果好。现有的激振器多采用润滑脂进行润滑,润滑效果差,贮存润滑脂量少,需要定期地加注补充润滑脂,保养维护工作量大,加注不及时就会造成轴承烧坏等故障,降低激振器的使用寿命。也有部分激振器采用稀油润滑方式,利用激振器箱体振动时飞溅起来的润滑油对轴承进行润滑,但由于激振器都是倾斜安装的,高位传动轴两侧的轴承受油量少,尤其当激振器箱体内腔中的润滑油量少时,飞溅起来的润滑油无法到达高位传动轴两侧的轴承处,轴承得不到良好的润滑,易引起激振器轴承烧坏等故障,影响设备的正常运行。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情况,为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强迫稀油润滑的自同步激振器。该激振器具有强迫润滑结构,能够利用油泵将润滑油通过排油管输送到各轴承位置,对各轴承进行强迫润滑,尤其在经过长时间运行后润滑油量较少的情况下,仍能够保证各轴承的良好润滑,保障激振器的正常运行。具体技术方案为:一种强迫稀油润滑的自同步激振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箱体、箱盖、高位传动轴、低位传动轴、轴承、密封圈、端盖、偏心块、主动齿轮、从动齿轮、油泵、进油管和排油管;其中,高位传动轴和低位传动轴分别由轴承支承在箱体的安装孔中,并通过密封圈和端盖对高位传动轴和低位传动轴的外伸侧进行密封;四个偏心块分别固定联接在高位传动轴和低位传动轴的两端外伸轴颈上;油泵固定在箱体的内壁上,油泵的伸出轴上固定联接从动齿轮,从动齿轮与固定联接在高位传动轴上的主动齿轮相啮合。所述箱体支承高位传动轴和低位传动轴两端的安装孔的顶部有润滑孔,安装孔的底部有回油孔。所述箱体倾斜放置,所述低位传动轴位于下侧,高位传动轴位于上侧。所述进油管与油泵的进油口联接,进油管的末端联接有过滤器;排油管与油泵的排油口联接,排油管有四个分支排油口,四个分支排油口分别与箱体的安装孔处的四个润滑孔联接。所述进油管末端的过滤器位于倾斜放置的箱体的内腔最低点。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该激振器具有强迫润滑结构,能够利用油泵将润滑油通过排油管输送到各轴承位置,对各轴承进行强迫润滑,尤其在经过长时间运行后润滑油量较少的情况下,仍能够保证各轴承的良好润滑,保障了激振器的正常运行;同时,润滑油经过滤器后进入油泵,能够利用过滤器将激振器运转过程中产生的铁屑及其他杂物过滤掉,避免了传统的飞溅润滑将铁屑带入轴承而造成轴承磨损和烧坏现象的发生;而且,循环运行的润滑油冷却速度快,能够保证润滑油的良好润滑效果,提高设备的运行可靠性。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激振器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激振器的A-A剖视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激振器的B-B剖视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的激振器的强迫润滑管路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图2、图3和图4所示,一种强迫稀油润滑的自同步激振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箱体1、箱盖13、高位传动轴2、低位传动轴3、轴承10、密封圈11、端盖12、偏心块4、主动齿轮5、从动齿轮6、油泵7、进油管9和排油管8;其中,高位传动轴2和低位传动轴3的两端分别由轴承10支承在箱体1的安装孔中,并通过密封圈11和端盖12对高位传动轴2和低位传动轴3的外伸侧进行密封;四个偏心块4分别固定联接在高位传动轴2和低位传动轴3的两端外伸轴颈上;油泵7固定在箱体1的内壁上,油泵7的伸出轴73上固定联接从动齿轮6,从动齿轮6与固定联接在高位传动轴2上的主动齿轮5相啮合。所述箱体1支承高位传动轴2两端的安装孔的顶部有润滑孔101和102,安装孔的底部有回油孔103和104。所述箱体1支承低位传动轴3两端的安装孔的顶部有润滑孔105和106,安装孔的底部有回油孔107和108。所述箱体1倾斜放置,所述低位传动轴3位于下侧,高位传动轴2位于上侧。所述进油管9与油泵7的进油口71联接,进油管9的末端联接有过滤器91;排油管8与油泵7的排油口72联接,排油管8有四个分支排油口81、82、83和84,四个分支排油口81、82、83和84分别与箱体的四个润滑孔101、102、105和106联接。所述进油管9末端的过滤器91位于倾斜放置的箱体1的内腔最低点。当电机带动激振器运行时,固定联接在低位传动轴3上的主动齿轮5带动固定在油泵7的伸出轴73上的从动齿轮6旋转,油泵7开始工作,润滑油经过滤器91过滤后,经进油管9被吸入油泵7内部,经排油管8排出后,到达四个分支排油口81、82、83和84,再通过四个润滑孔101、102、105和106分别对四个轴承10进行润滑,然后再通过回油孔103、104、107和108流回箱体1的内腔。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专利技术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专利技术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专利技术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原理,在不脱离本专利技术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专利技术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专利技术范围内。本专利技术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等同物界定。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前”、“后”、“左”、“右”、“中心”、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指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为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而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保护内容的限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强迫稀油润滑的自同步激振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箱体、箱盖、高位传动轴、低位传动轴、轴承、密封圈、端盖、偏心块、主动齿轮、从动齿轮、油泵、进油管和排油管;其中,高位传动轴和低位传动轴分别由轴承支承在箱体的安装孔中,并通过密封圈和端盖对高位传动轴和低位传动轴的外伸侧进行密封;四个偏心块分别固定联接在高位传动轴和低位传动轴的两端外伸轴颈上;油泵固定在箱体的内壁上,油泵伸出轴上固定联接从动齿轮,从动齿轮与固定联接在高位传动轴上的主动齿轮相啮合。/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强迫稀油润滑的自同步激振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箱体、箱盖、高位传动轴、低位传动轴、轴承、密封圈、端盖、偏心块、主动齿轮、从动齿轮、油泵、进油管和排油管;其中,高位传动轴和低位传动轴分别由轴承支承在箱体的安装孔中,并通过密封圈和端盖对高位传动轴和低位传动轴的外伸侧进行密封;四个偏心块分别固定联接在高位传动轴和低位传动轴的两端外伸轴颈上;油泵固定在箱体的内壁上,油泵伸出轴上固定联接从动齿轮,从动齿轮与固定联接在高位传动轴上的主动齿轮相啮合。


2.如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强迫稀油润滑的自同步激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支承高位传动轴和低位传动轴两端的安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韩晓明薛刘冰宋国永宋松楠徐进李培波刘炳余
申请(专利权)人:河南理工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