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排量泵及车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969913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06 14:02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变排量泵及车辆,涉及泵技术领域,包括:容纳部;内转子和外转子,二者设置于容纳部内,并形成内啮合;变排量泵还包括:调整构件,设置于外转子,调整构件被设置为使得在调整构件运动时,外转子以外转子的轴线与内转子的轴线的距离不变的方式被驱动。本申请提供的变排量泵,外转子以外转子的轴线与内转子的轴线的距离不变的方式被驱动,以此来调整内外转子的啮合形成的最大容腔,实现变排量,在使用过程中,内外转子轴线之间的距离不变,不会出现内外转子卡死的情况,大大提高了产品的可靠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变排量泵及车辆
本申请涉及泵
,尤其是涉及一种变排量泵及车辆。
技术介绍
现有的定量泵具有诸多应用场合,例如用作车辆内的机油泵,由发动机驱动,以为发动机提供用以润滑的机油。因此,在如上的情况中,定量泵输出的排量与发动机的转速形成了关联,但也受制于发动机以高速运转的情况,换言之,当发动机以高速运转时,定量泵随之以大排量输出机油,这将不可避免地导致输出的机油需要利用回路中的安全阀卸荷,由此导致了较高的功率损耗。针对以上问题,已有的教导中,设计了根据发动机转速调节输出的机油排量的变排量泵,例如内啮合的变排量转子泵,但这样的内啮合的变排量转子泵为了实现变排量,可靠性不足,且结构过于复杂,制造成本也因此提高,不利于实际应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本申请的第一目的是提供一种变排量泵,以获得高可靠性的内啮合式的变排量泵。本申请的第二目的是提供一种车辆,包括上述变排量泵。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变排量泵,所述变排量泵包括:容纳部;内转子和外转子,二者设置于所述容纳部内,并形成内啮合;所述变排量泵还包括:调整构件,设置于所述外转子,所述调整构件被设置为使得在所述调整构件运动时,所述外转子以所述外转子的轴线与所述内转子的轴线的距离不变的方式被驱动。优选地,所述外转子的轴线与所述内转子的轴线的距离被定义为连心距;所述调整构件的至少部分设置于所述外转子的外侧部且位于与所述外转子同轴的第一圆柱表面;定义以所述内转子的轴线为轴线,以所述连心距与所述第一圆柱表面的半径之和为半径而形成的圆柱表面为第二圆柱表面;所述第一圆柱表面内切于所述第二圆柱表面,所述调整构件的所述至少部分具有如下运动过程:所述第一圆柱表面在所述第二圆柱表面内作纯滚动运动。优选地,所述变排量泵还包括第一导向部,所述第一导向部设置于所述调整构件,所述导向部用于引导所述调整构件的所述至少部分进行所述运动过程。优选地,所述变排量泵形成有与所述第一导向部配合的第二导向部,所述第二导向部用于引导所述第一导向部运动。优选地,所述第二导向部包括导向槽,所述导向槽沿着由所述第一圆柱表面在所述第二圆柱表面内作纯滚动运动而形成的长幅内摆线延伸。优选地,与所述导向槽配合的所述第一导向部包括至少部分形成为圆柱表面的配合部分,以及连接所述配合部分与所述调整构件的连接部分;所述连接部分被设置为在所述第一导向部被所述第二导向部引导运动的过程中,与所述第二导向部彼此不发生干涉。优选地,所述容纳部包括进口侧空间和出口侧空间;所述第一导向部包括与所述导向槽配合的第二凸缘,至少一个所述第二凸缘用于将所述进口侧空间和出口侧空间隔绝开来;所述第一导向部还包括位于所述进口侧空间所在侧的、与所述导向槽配合的第三凸缘。优选地,所述第三凸缘形成有连通所述第三凸缘的周向上的两侧空间的导流部;和/或所述第二凸缘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第二凸缘中的至少一个设置有连通该第二凸缘的周向上的两侧空间的导流部。优选地,所述第一导向部包括第一凸缘,所述第二导向部包括与所述第一凸缘配合的导向侧部;所述第一凸缘以与所述导向侧部密封配合的方式参与将所述第一凸缘在周向上的两侧的空间分别划分为出口侧空间和进口侧空间;所述第一凸缘承受所述出口侧空间所反馈的介质压力,并能够驱动所述调整构件的所述至少部分运动,所述第一凸缘参与对所述调整构件的所述至少部分进行的所述运动过程的引导;所述变排量泵还包括复位构件,所述复位构件用于对所述第一凸缘施加预压力。第二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车辆,所述车辆包括如上所述的变排量泵。本申请提供的变排量泵,外转子以外转子的轴线与内转子的轴线的距离不变的方式被驱动,以此来调整内外转子的啮合形成的最大容腔,实现变排量,在使用过程中,内外转子轴线之间的距离不变,不会出现内外转子卡死的情况,大大提高了产品的可靠性。为使本申请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所附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申请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图1示出了变排量泵的初始状态的示意图;图2示出了变排量泵的变排量状态的示意图;图3示出了调整环的运动原理图的示意图。附图标记:1-泵体;2-调整环;3-外转子;4-内转子;5-驱动轴;6-密封构件;7-调压弹簧;2a-第一凸缘;2c-第二凸缘;2b-第三凸缘;100-出油腔;200-第一调压腔;300-进油腔;400-密封容腔;500-导流槽;600-第二调压腔;700-导向槽;800-导向侧部;D-第一点;E-第二点;F-轨迹圆;G-定圆;H-动圆;I-第三点。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申请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本实施例提供的变排量泵包括:泵体、调整环、外转子、内转子、驱动轴、密封构件和调压弹簧。以下将结合图1和图2对前述部件的结构和工作原理进行具体的说明。在实施例中,图1和图2给出的泵体1为实际泵体的部分,实际泵体可以包括两部分,两部分彼此对合形成实际泵体。图1和图2给出了沿着驱动轴5的轴向观察时,前述的实际泵体的两部分中的一部分与上述其余部件配合的状态,为了便于描述,该部分被称为泵体1。参见图1,泵体1包括主体,主体形成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变排量泵,所述变排量泵包括:/n容纳部;/n内转子和外转子,二者设置于所述容纳部内,并形成内啮合;/n其特征在于,所述变排量泵还包括:/n调整构件,设置于所述外转子,所述调整构件被设置为使得在所述调整构件运动时,所述外转子以所述外转子的轴线与所述内转子的轴线的距离不变的方式被驱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变排量泵,所述变排量泵包括:
容纳部;
内转子和外转子,二者设置于所述容纳部内,并形成内啮合;
其特征在于,所述变排量泵还包括:
调整构件,设置于所述外转子,所述调整构件被设置为使得在所述调整构件运动时,所述外转子以所述外转子的轴线与所述内转子的轴线的距离不变的方式被驱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排量泵,其特征在于,
所述外转子的轴线与所述内转子的轴线的距离被定义为连心距;
所述调整构件的至少部分设置于所述外转子的外侧部且位于与所述外转子同轴的第一圆柱表面;
定义以所述内转子的轴线为轴线,以所述连心距与所述第一圆柱表面的半径之和为半径而形成的圆柱表面为第二圆柱表面;
所述第一圆柱表面内切于所述第二圆柱表面,所述调整构件的所述至少部分具有如下运动过程:所述第一圆柱表面在所述第二圆柱表面内作纯滚动运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变排量泵,其特征在于,
所述变排量泵还包括第一导向部,所述第一导向部设置于所述调整构件,所述导向部用于引导所述调整构件的所述至少部分进行所述运动过程。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变排量泵,其特征在于,
所述变排量泵形成有与所述第一导向部配合的第二导向部,所述第二导向部用于引导所述第一导向部运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变排量泵,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导向部包括导向槽,所述导向槽沿着由所述第一圆柱表面在所述第二圆柱表面内作纯滚动运动而形成的长幅内摆线延伸。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变排量泵,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明波孙天姿刘杰张浩然刘日辉
申请(专利权)人:富奥汽车零部件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吉林;2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