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体输送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7694964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17 05:13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流体输送装置(1),该流体输送装置具有增压泵(2)和与增压泵(2)流体连接的主泵(3),其中,增压泵(2)可通过增压泵输入轴(8)驱动,主泵(3)可通过主泵输入轴(9)驱动,并且增压泵输入轴(8)和主泵输入轴(9)与流体输送装置(1)的共同的驱动轴(7)机械联接。在此,将增压泵(2)设计成未经补偿的齿轮泵或离心泵,将主泵(3)设计成经补偿的内齿轮泵。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流体输送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流体输送装置,该流体输送装置具有增压泵(Vorpumpe)和与该增压泵流体连接的主泵,其中,增压泵可通过增压泵输入轴驱动,主泵可通过主泵输入轴驱动,并且增压泵输入轴和主泵输入轴与流体输送装置的共同的驱动轴机械联接。
技术介绍
由现有技术中例如已知文献DE102007032103A1。该文献涉及一种具有主泵和泵送容积可调节的进料泵。为了调节进料泵的泵送容积设有冲程环。冲程环承受与主泵的输入压力相关的调节力。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出一种流体输送装置,该流体输送装置相对于已知的流体输送装置具有的优点是,尤其是能够在高效的同时实现高的输送功率。根据本专利技术,本专利技术的目的通过具有权利要求1特征的流体输送装置实现。在此,将增压泵设计成未经补偿的齿轮泵或离心泵而将主泵设计成经补偿的内齿轮泵。流体输送装置用于输送流体,例如液体或气体。为此流体输送装置具有增压泵和主泵,其中,主泵与增压泵流体连接。这意味着,首先将流体输送给增压泵,增压泵将流体朝主泵的方向输送。由此将通过增压泵输送的流体提供给主泵,主泵继续输送流体,即例如朝流体输送装置的流体出口的方向继续输送,流体出口也可称为输送装置流体出口。每个泵都具有输入轴,通过输入轴可驱动泵,即增压泵经由增压泵输入轴驱动而主泵经由主泵输入轴驱动。增压泵还具有两个轮、即增压泵小齿轮和增压泵空心轮,用于流体输送。增压泵小齿轮具有外齿,增压泵空心轮具有内齿。外齿与内齿局部地接合到彼此中,即彼此啮合。增压泵小齿轮和增压泵空心轮用于流体输送并且由此设计成,使得在增压泵输入轴转动运动时增压泵小齿轮和增压泵空心轮共同作用来输送流体并且在此例如接合到彼此中或彼此啮合。增压泵小齿轮与增压泵输入轴联接,优选刚性地和/或永久地联接。在此增压泵小齿轮优选布置在增压泵输入轴上,使得在增压泵运行期间增压泵小齿轮始终具有与增压泵输入轴相同的转速。增压泵输入轴与共同的驱动轴以驱动方式联接,优选刚性地和/或永久地联接。例如增压泵输入轴和共同的驱动轴设计成一件式的,由此通过驱动轴形成增压泵输入轴和/或反之。就此而言,增压泵可经由驱动轴间接和直接地驱动。类似地,主泵具有主泵小齿轮和主泵空心轮。主泵小齿轮具有外齿并且主泵空心轮具有内齿。外齿与内齿局部地接合到彼此中,即彼此啮合。主泵小齿轮和主泵空心轮用于流体输送并且设计成,在主泵输入轴转动运动时主泵小齿轮和主泵空心轮共同作用以输送流体并且在此例如接合到彼此中或彼此啮合。可使得主泵输入轴类似于增压泵输入轴地与共同的驱动轴驱动联接,优选刚性地和/或永久地联接。例如泵输入轴和共同的驱动轴设计成一件式的,由此主泵输入轴由驱动轴形成和/或反之。特别优选地,使增压泵输入轴和主泵输入轴都通过共同的驱动轴形成。换句话说,增压泵输入轴和主泵输入轴设计成一件式的和/或材料一致的,由此增压泵输入轴和主泵输入轴共同地形成驱动轴。因此增压泵输入轴和主泵输入轴彼此同轴地布置。在这种设计方案中增压泵和主泵始终以相同的转速运行。替代地也可使得主泵仅间接地经由驱动轴驱动。为此主泵经由增压泵以驱动的方式连接在驱动轴上,使得在驱动轴转动运动时经由增压泵驱动主泵。优选地,增压泵小齿轮和增压泵空心轮彼此以驱动方式连接。对此理解为,增压泵小齿轮设置和设计用于驱动增压泵空心轮,使得在增压泵输入轴转动运动时增压泵小齿轮和增压泵空心轮也转动运动。增压泵空心轮此时与主泵输入轴以驱动方式连接,即经由连接轴连接。换句话说,主泵与增压泵空心轮以驱动方式连接,由此优选在增压泵空心轮转动运动时主泵输入轴也转动运动。主泵输入轴和连接轴可彼此单独地或一体地设计。在后者的情况下,主泵输入轴形成连接轴和/或相反设置。例如增压泵空心轮借助连接轴和/或主泵输入轴可转动地被支承。这意味着,在该实施方式中流体输送装置设计成,使得增压泵输入轴直接地并且紧接地与驱动轴联接。而主泵输入轴仅间接地经由连接轴和/或增压泵与驱动轴联接。流体输送装置的这种设计具有的优点是,增压泵和主泵的转速或相应的输入轴彼此处于固定关系,由此例如在转速之间有特定的比例并且两个泵以不同的转速运行。由此实现在流体输送装置运行期间在增压泵和主泵之间非常好的协调。在每种情况下,即与增压泵和主泵在驱动轴上的接连无关地,将增压泵作为未经补偿的齿轮泵或离心泵,并且将主泵作为经补偿的内齿轮泵。在一种设计方案中,两个泵,即增压泵和主泵都设计成齿轮泵,其中,增压泵优选为内齿轮泵或外齿轮泵并且主泵为内齿轮泵。主泵为轴向和/或径向补偿的。在另一设计方案中,增压泵构造成离心泵并且主泵构造成内齿轮泵。而主泵沿轴向和/或径向被补偿。可使得主泵沿轴向被补偿并且沿径向未被补偿、沿轴向未被补偿并且沿径向被补偿,或沿轴向被补偿并且沿径向被补偿。沿轴向补偿可理解为,在相应的内齿轮泵的轴向方向上看在内齿轮泵的小齿轮和空心轮之间布置有轴向盘。轴向盘可以非常小的游隙在轴向方向上移动。在相应的齿轮泵或内齿轮泵运行期间在轴向方向上朝小齿轮和空心轮的方向挤压轴向盘并且优选轴向盘至少间或地、尤其是连续地贴靠在小齿轮和空心轮上。特别优选地,在轴向方向上在小齿轮和空心轮的相对侧上分别设有这种轴向盘。例如轴向盘分别在主泵的小齿轮和空心轮(一侧)以及机壳(另一侧)之间,即小齿轮和空心轮的端侧。就此方面下面仅阐述轴向盘,由此该实施方式可始终转用到多个轴向盘中的每一个。轴向盘优选不可相对转动地支承在机壳中。轴向盘可在其背离小齿轮和空心轮且面对机壳的一侧上具有压力场,压力场例如以凹陷部的形式构造在轴向盘中。压力场可经由构造在机壳中的流体通道被加载处于压力下的流体。例如压力场经由流体通道与齿轮泵或内齿轮泵的压力侧流体连接。在齿轮泵或内齿轮泵运行期间压力场经由流体通道被加载压力并因此在轴向方向上朝小齿轮和空心轮的方向挤压轴向盘,尤其是挤压到小齿轮和空心轮上。附加地或代替轴向补偿,设置内齿轮泵的径向补偿。内齿轮泵具有填充件,填充件在小齿轮的转动轴线的径向方向上看布置在小齿轮和空心轮之间。填充件用于使内齿轮泵的压力侧与吸入侧或压力腔与吸入腔流体分离,压力腔与吸入腔在径向方向上同样构造在小齿轮和空心轮之间。在径向补偿的情况下,填充件设计为多件式并且具有第一填充件部分和第二填充件部分,第一填充件部分贴靠在小齿轮上,第二填充件部分贴靠在空心轮上。两个填充件部分在径向方向上可彼此运动并且设计成,使得将第一填充件部分在径向方向上向内挤压到小齿轮上并且将第二填充件部分在径向方向上向外挤压到空心轮上。由此在内齿轮泵的运行时间内实现了压力腔与吸入腔的有利密封。例如在径向方向上在第一填充件部分和第二填充件部分之间的压力腔与内齿轮泵的压力侧流体连接,从而在内齿轮泵运行期间对压力腔加载压力。由于压力加载,在径向方向上对两个填充件部分加载力,使得朝小齿轮的方向挤压第一填充件部分或将第一填充件挤压到小齿轮上并且将第二填充件部分挤压到空心轮上或朝空心轮的方向挤压第二填充件部分。优选地,对于内齿轮泵的轴向补偿和/或径向补偿设置成,使得根据在内齿轮泵的压力侧上的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流体输送装置(1),具有增压泵(2)和与所述增压泵(2)流体连接的主泵(3),其中,所述增压泵(2)通过增压泵输入轴(8)驱动并且所述主泵(3)通过主泵输入轴(9)驱动,以及所述增压泵输入轴(8)和所述主泵输入轴(9)与所述流体输送装置(1)的共同的驱动轴(7)机械联接,其特征在于,使得所述增压泵(2)设计成未经补偿的齿轮泵或离心泵,而所述主泵(3)设计成经补偿的内齿轮泵。/n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80726 DE 102018212497.31.一种流体输送装置(1),具有增压泵(2)和与所述增压泵(2)流体连接的主泵(3),其中,所述增压泵(2)通过增压泵输入轴(8)驱动并且所述主泵(3)通过主泵输入轴(9)驱动,以及所述增压泵输入轴(8)和所述主泵输入轴(9)与所述流体输送装置(1)的共同的驱动轴(7)机械联接,其特征在于,使得所述增压泵(2)设计成未经补偿的齿轮泵或离心泵,而所述主泵(3)设计成经补偿的内齿轮泵。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流体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设计成内齿轮泵的所述增压泵(2)具有增压泵小齿轮(10)和增压泵空心轮(11),并且所述主泵(3)具有主泵小齿轮(14)和主泵空心轮(15),其中,所述增压泵小齿轮(10)和主泵小齿轮(14)彼此同轴地布置,以及所述增压泵空心轮(11)和所述主泵空心轮(15)彼此轴错开地布置。


3.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流体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增压泵(2)比所述主泵(3)具有更高的极限转速,和/或所述增压泵(2)比所述主泵(3)具有更大的泵送容积。


4.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流体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增压泵(2)和所述主泵(3)布置在共同的机壳(6)中。


5.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流体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设计成内齿轮泵的所述增压泵(2)的吸入腔(18)比所述主泵(3)的吸入腔(21)在更大的角范围(α)上延伸,和/或所述增压泵(2)的压力腔(19)与所述主泵(3)的压力腔(23)在至少相同的角范围上延伸。


6.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流体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增压泵(2)的吸入腔(18)和压力腔(19)经由溢流阀彼此直接流体连接。


7.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流体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设计成内齿轮泵...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赖因哈德·皮珀斯A·波尔
申请(专利权)人:艾可勒科技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德国;DE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