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电机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转子轴承压入机构。提高转子入轴承的一次生产合格率并且还提高了生产效率,让工人的操作更简单,容错率更高。上固定板与下固定板之间设有导柱,所述导柱上设有可沿导柱上下滑动的上活动板与下活动板;所述上固定板顶面设有气缸,所述气缸的伸缩杆贯穿上固定板,所述上活动板顶面设有气缸连接套,所述伸缩杆设于气缸连接套内,所述上活动板底面设有上活动套,所述上活动套内设有上线弹簧、上定位柱,所述上定位柱底面与上线弹簧连接,所述上定位柱顶面设有上尖刺部。保证轴承的平顺压入降低轴承的损伤,提高一次生产合格率,气动压入效率高,限位效果好,方便装配,提高了装配质量,成本低,操作简单。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转子轴承压入机构
本技术属于电机
,特别是涉及一种转子轴承压入机构。
技术介绍
电机转子与轴承装配过程中,由于上下两端轴承一次性很难对正电机轴中心,所以在压装过程中容易造成轴承内壁受伤,轴承内壁受伤会造成滚珠通道的流畅会让电机产生轴承装配不良、效果差,目前在生产过程中的一次不良率为25%。因此需要设计一种转子轴承压入机构来解决目前市场的空白。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专门用于压装转子轴承,不仅提高了转子入轴承的一次生产合格率并且还提高了生产效率,让工人的操作更简单,容错率更高的转子轴承压入机构。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转子轴承压入机构,包括上固定板与下固定板,所述上固定板与下固定板之间设有导柱,所述导柱上设有可沿导柱上下滑动的上活动板与下活动板;所述上固定板顶面设有气缸,所述气缸的伸缩杆贯穿上固定板,所述上活动板顶面设有气缸连接套,所述伸缩杆设于气缸连接套内,所述上活动板底面设有上活动套,所述上活动套内设有上线弹簧、上定位柱,所述上定位柱底面与上线弹簧连接,所述上定位柱顶面设有上尖刺部;所述下活动板上设有转子固定机构,所述转子固定机构包括轴通道、转子通道,所述轴通道贯穿下活动板;所述下固定板顶面设有缓冲套,所述缓冲套内设有高强度弹簧、下活动套,所述下活动套内设有下线弹簧、下定位柱,所述下线弹簧设于高强度弹簧内,所述下定位柱底面与下线弹簧连接,所述下定位柱顶面设有下尖刺部。上述的转子轴承压入机构,所述上活动套顶面设有上轴承压装台,所述上轴承压装台由垂直于上活动套顶面的上压装面Ⅰ和沿上压装面Ⅰ向中心倾斜的上压装面Ⅱ组成。上述的转子轴承压入机构,所述下活动套顶面设有下轴承压装台,所述下轴承压装台由垂直于下活动套顶面的下压装面Ⅱ和沿下压装面Ⅱ向中心倾斜的下压装面Ⅰ组成。上述的转子轴承压入机构,所述上活动套顶面周向均布设有磁铁。上述的转子轴承压入机构,所述上活动板、下活动板与导柱通过直线轴承连接。本技术转子轴承压入机构的优点是:1、本技术转子轴承压入机构,可以保证轴与轴承的绝对同心,在压装过程中会最大化的保证轴承的平顺压入降低轴承的损伤,提高一次生产合格率,气动压入效率高,限位效果好,方便装配,提高了装配质量,成本低,操作简单。2、本技术转子轴承压入机构,利用轴本身的两端中心孔定位,中心孔与上定位柱的上尖刺部、下定位柱的下尖刺部对准卡入,采用此种结构可牢固、精确定位轴。3、本技术转子轴承压入机构,上定位柱通过上线弹簧实现压缩、回弹,当气缸作用上活动板带动轴承下压至轴,上定位柱挤压上线弹簧后收缩至上活动套中;下定位柱通过下线弹簧压缩、回弹,当轴受上定位柱下压后,下定位柱挤压下线弹簧后收缩至下活动套中,因气缸作用力,避免下压力损伤轴承,因此在下活动套中设置了二次缓冲结构高强度弹簧,对于下压的作用力进行泄压、缓冲、防止作用力太大,损伤轴承。4、本技术转子轴承压入机构,上活动套、下活动套均设有与轴承卡接配合的轴承压装台,轴承压装台由压装面Ⅰ与压装面Ⅱ组成,整体成倒梯形形状,可与轴承内圈适配,保证了轴承与轴同心度。5、本技术转子轴承压入机构,下轴承可以稳固置于下活动套上,而上轴承因为无固定,重力下落原理,需要辅助工具来固定至上活动套上防止掉落,此种方式不够简便、容易出现移位,装配效率低下。因此在上活动套上设置了磁铁,当上轴承置于轴承压装台后,磁铁会吸住轴承,保证了轴承稳固性,不会掉落,提高了装配效率,结构简单。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上活动套部分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下活动套部分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使用状态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实施例1、如图1所示,一种转子轴承压入机构,包括上固定板1与下固定板2,所述上固定板1与下固定板2之间设有导柱3,所述导柱3上设有可沿导柱3上下滑动的上活动板4与下活动板5;所述上固定板1顶面设有气缸7,所述气缸7的伸缩杆7-1贯穿上固定板1,所述上活动板4顶面设有气缸连接套8,所述伸缩杆7-1设于气缸连接套8内,所述上活动板4底面设有上活动套9,所述上活动套9内设有上线弹簧10、上定位柱11,所述上定位柱11底面与上线弹簧10连接,所述上定位柱11顶面设有上尖刺部11-1;所述下活动板5上设有转子固定机构12,所述转子固定机构12包括轴通道12-1、转子通道12-2,所述轴通道12-1贯穿下活动板5;所述下固定板2顶面设有缓冲套13,所述缓冲套13内设有高强度弹簧15、下活动套14,所述下活动套14内设有下线弹簧16、下定位柱17,所述下线弹簧16设于高强度弹簧15内,所述下定位柱17底面与下线弹簧16连接,所述下定位柱17顶面设有下尖刺部17-1。实施例2、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如图2所示,所述上活动套9顶面设有上轴承压装台9-1,所述上轴承压装台9-1由垂直于上活动套9顶面的上压装面Ⅰ9-1-1和沿上压装面Ⅰ9-1-1向中心倾斜的上压装面Ⅱ9-1-2组成。实施例3、在实施例2的基础上,如图3所示,所述下活动套14顶面设有下轴承压装台14-1,所述下轴承压装台14-1由垂直于下活动套14顶面的下压装面Ⅱ14-1-2和沿下压装面Ⅱ14-1-2向中心倾斜的下压装面Ⅰ14-1-1组成。实施例4、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如图2所示,所述上活动套9顶面周向均布设有磁铁9-2。实施例5、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如图1所示,所述上活动板4、下活动板5与导柱3通过直线轴承6连接。使用时,如图4所示,将两个轴承分别放在上活动套9、下活动套14上,轴承重力作用自然垂直于下活动套14,轴承内圆卡合在下轴承压装台14-1上,上活动套9上设置有磁铁9-2,通过磁吸作用将轴承固定于上活动套9,轴承内圆卡合在上轴承压装台9-1上;将压装好轴的转子放于转子固定机构12上,轴的一端从上往下穿过轴通道12-1,转子置于转子通道12-2内,准备工作完成。启动气缸7,伸缩杆7-1推动上活动板4、下活动板5下降,上定位柱11的上尖刺部11-1下降中与轴的一端中心孔对接卡合,轴的另一端中心孔下降与下定位柱17的下尖刺部17-1对接卡合,上活动板4与下活动板5通过直线轴承6与导柱3的配合保证下降过程的垂直度。上定位柱11在下压力作用下缓慢缩至上活动套9内,上线弹簧10受挤压收缩,下定位柱17在下压力作用下缓慢缩至下活动套14内,下线弹簧16受挤压收缩,同时高强度弹簧15缓冲下定位柱17的下压冲击力。两个轴承慢慢的压到轴的指定位置,气缸7开始回程,待完全回程后,将压入轴承后的转子取出,作业完成。上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进行了示例性描述,显然本技术的具体实现并不受上述实施方式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可在不偏离本技术技术构思的前提下,对本技术作出各种修改或变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转子轴承压入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上固定板(1)与下固定板(2),所述上固定板(1)与下固定板(2)之间设有导柱(3),所述导柱(3)上设有可沿导柱(3)上下滑动的上活动板(4)与下活动板(5);所述上固定板(1)顶面设有气缸(7),所述气缸(7)的伸缩杆(7-1)贯穿上固定板(1),所述上活动板(4)顶面设有气缸连接套(8),所述伸缩杆(7-1)设于气缸连接套(8)内,所述上活动板(4)底面设有上活动套(9),所述上活动套(9)内设有上线弹簧(10)、上定位柱(11),所述上定位柱(11)底面与上线弹簧(10)连接,所述上定位柱(11)顶面设有上尖刺部(11-1);所述下活动板(5)上设有转子固定机构(12),所述转子固定机构(12)包括轴通道(12-1)、转子通道(12-2),所述轴通道(12-1)贯穿下活动板(5);所述下固定板(2)顶面设有缓冲套(13),所述缓冲套(13)内设有高强度弹簧(15)、下活动套(14),所述下活动套(14)内设有下线弹簧(16)、下定位柱(17),所述下线弹簧(16)设于高强度弹簧(15)内,所述下定位柱(17)底面与下线弹簧(16)连接,所述下定位柱(17)顶面设有下尖刺部(17-1)。/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转子轴承压入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上固定板(1)与下固定板(2),所述上固定板(1)与下固定板(2)之间设有导柱(3),所述导柱(3)上设有可沿导柱(3)上下滑动的上活动板(4)与下活动板(5);所述上固定板(1)顶面设有气缸(7),所述气缸(7)的伸缩杆(7-1)贯穿上固定板(1),所述上活动板(4)顶面设有气缸连接套(8),所述伸缩杆(7-1)设于气缸连接套(8)内,所述上活动板(4)底面设有上活动套(9),所述上活动套(9)内设有上线弹簧(10)、上定位柱(11),所述上定位柱(11)底面与上线弹簧(10)连接,所述上定位柱(11)顶面设有上尖刺部(11-1);所述下活动板(5)上设有转子固定机构(12),所述转子固定机构(12)包括轴通道(12-1)、转子通道(12-2),所述轴通道(12-1)贯穿下活动板(5);所述下固定板(2)顶面设有缓冲套(13),所述缓冲套(13)内设有高强度弹簧(15)、下活动套(14),所述下活动套(14)内设有下线弹簧(16)、下定位柱(17),所述下线弹簧(16)设于高强度弹簧(1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风忠,蒋鑫,
申请(专利权)人:青岛晟润泰电气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