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手机按键及其加工工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965670 阅读:4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06 13:57
本申请涉及手机按键领域,公开了一种手机按键,手机按键通过表面处理剂处理,表面处理剂包括如下重量份数的原料:40‑45份氰酸酯树脂;9‑12份二烯丙基四‑三甲基硅氧基二硅氧烷;1‑2份催化剂;2‑3份羟基硅油;50‑60份去离子水;制备方法为:S1.表面处理剂的制备;S2.手机按键表面处理;S3.固化处理;本申请具有以下优点和效果:由二烯丙基四‑三甲基硅氧基二硅氧烷和氰酸酯树脂结合,形成的聚合物分子链具有高度卷曲性,具有增韧作用,提升表面处理剂的耐磨性;氰酸酯树脂和二烯丙基四‑三甲基硅氧基二硅氧烷得到的聚合产物进一步与羟基硅油混合,降低界面张力,提升表面处理剂混合体系的稳定性;羟基硅油提高柔滑性,提升表面处理剂涂膜的触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手机按键及其加工工艺
本申请涉及手机按键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手机按键及其加工工艺。
技术介绍
通常手机上的按键都分为按钮开关和装饰按键两部分组成,装饰按键安装于按钮开关上,通常人手触摸的是装饰按键,而装饰按键的材料有金属也有塑料,通常以塑料为基体,外涂稀有金属铬而成。但是现有的铬电镀采用直流电源,镀铬层的厚度仅达到0.25-0.5微米,只有装饰效果,耐磨性很差,因此仍有待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提高手机按键的耐磨性,本申请提供一种手机按键及其加工工艺。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手机按键,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手机按键,所述手机按键通过表面处理剂处理,所述表面处理剂包括如下重量份数的原料:40-45份氰酸酯树脂;9-12份二烯丙基四-三甲基硅氧基二硅氧烷;1-2份催化剂;2-3份羟基硅油;50-60份去离子水。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硅氧键具有很高的键能,在催化剂作用下,具有极性基团的氰酸酯树脂和二烯丙基四-三甲基硅氧基二硅氧烷结合形成的聚合物分子链具有高度卷曲性,具有增韧作用,由此得到的表面处理剂处理手机按键,可使其耐磨性得到明显改善;氰酸酯树脂和二烯丙基四-三甲基硅氧基二硅氧烷得到的聚合产物进一步与羟基硅油混合得到的产物后可吸附在油水界面上,亲水基伸入水相中,亲油基伸入油相中,定向排列在油水界面上形成界面膜,从而降低界面张力,提升表面处理剂混合体系的稳定性;且通过添加羟基硅油提高柔滑性,提升表面处理剂涂膜的触感。优选的:按重量份数计,所述原料还包括2-3份ε-己内酯。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催化剂和羟基硅油的存在下,ε-己内酯发生开环得到高分子聚合物,高分子聚合物再与氰酸酯树脂和二烯丙基四-三甲基硅氧基二硅氧烷反应后剩余的二烯丙基四-三甲基硅氧基二硅氧烷进一步混合,可得到交联密度高的体型网状产物,有利于提升表面处理剂的耐磨性能,从而达到提升表面处理剂处理的手机按键耐磨性的目的。优选的:按重量份数计,所述原料还包括0.6-0.8份4-(4-氟苯甲氧基)苯甲醛和0.1-0.2份引发剂。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引发剂作用下,ε-己内酯形成的高分子聚合物和4-(4-氟苯甲氧基)苯甲醛反应,得到具有长链支化拓扑结构的链段,从而可形成大量的分子链缠结,起到类似物理交联的作用,从而实现增韧效果,提高表面处理剂的耐磨性。优选的:所述引发剂为过氧化苯甲酰。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采用有机过氧化物过氧化苯甲酰做引发剂,使ε-己内酯形成的高分子聚合物和4-(4-氟苯甲氧基)苯甲醛反应更容易发生。优选的:按重量分数计,所述原料还包括1-2份聚乙烯醇。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氰酸酯树脂含有极性氰基基团,进一步添加强极性的聚乙烯醇,可提高极性基团的含量,充分利用氢键提高分子间作用力,有效提高表面活性剂在手机按键上的粘接附着力,从而延长表面处理剂的涂层的有效时间,提升手机按键的耐磨持久性。优选的:所述催化剂为氯化钯。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采用氯化钯做催化剂,促进氰酸酯树脂和二烯丙基四-三甲基硅氧基二硅氧烷结合的聚合反应的发生。第二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手机按键的加工工艺,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手机按键的加工工艺,包括以下步骤:S1.表面处理剂的制备;将氰酸酯树脂、二烯丙基四-三甲基硅氧基二硅氧烷和催化剂混合,升温至60-70℃,搅拌反应50-60min,然后加入羟基硅油,继续搅拌5-8min;加入去离子水,搅拌5-10min,得到表面处理剂;S2.手机按键表面处理;将S1制得的表面处理剂涂覆于手机按键表面,干燥后再次涂覆,涂覆3-5次;S3.固化处理;在40-60℃下烘干10-15min,冷却至室温,得到成品手机按键。优选的:所述S1中,将40-45份氰酸酯树脂、9-12份二烯丙基四-三甲基硅氧基二硅氧烷和1-2份催化剂混合,升温至60-70℃,搅拌反应50-60min;保温并继续加入搅拌混合8-10min后的2-3份ε-己内酯和2-3份羟基硅油,继续搅拌35-40min;再加入0.6-0.8份4-(4-氟苯甲氧基)苯甲醛和0.1-0.2份引发剂搅拌均匀,以1℃/min的速率升高到90℃,在这个温度下反应40-45min;最后加入1-2份聚乙烯醇和50-60份去离子水,搅拌5-10min,得到表面处理剂。综上所述,本申请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本申请采用具有高键能的硅氧键,在催化剂作用下,由二烯丙基四-三甲基硅氧基二硅氧烷和氰酸酯树脂结合,形成的聚合物分子链具有高度卷曲性,由此得到的表面处理剂处理手机按键可获得较好的耐磨性;氰酸酯树脂和二烯丙基四-三甲基硅氧基二硅氧烷得到的聚合产物进一步与羟基硅油混合得到的产物后可形成界面膜,从而降低界面张力,提升表面处理剂混合体系的稳定性;且通过添加羟基硅油提高柔滑性,提升表面处理剂涂膜的触感;2.本申请中优选采用在催化剂和羟基硅油的存在下,ε-己内酯发生开环得到高分子聚合物,高分子聚合物再与氰酸酯树脂和二烯丙基四-三甲基硅氧基二硅氧烷反应后剩余的二烯丙基四-三甲基硅氧基二硅氧烷进一步混合,可得到交联密度高的体型网状产物,有利于提升表面处理剂的耐磨性能,从而达到提升表面处理剂处理的手机按键耐磨性的目的;3.本申请中,在引发剂作用下,ε-己内酯形成的高分子聚合物和4-(4-氟苯甲氧基)苯甲醛反应,得到具有长链支化拓扑结构的链段,从而可形成大量的分子链缠结,起到类似物理交联的作用,从而实现增韧效果,提高表面处理剂的耐磨性,提升手机按键的耐磨性。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说明。本申请中,氰酸酯树脂购于龙沙(中国)投资有限公司;二烯丙基四-三甲基硅氧基二硅氧烷购于上海金锦乐实业有限公司;羟基硅油购于江苏全立化学有限公司;ε-己内酯购于北京杨村化工有限公司;过氧化苯甲酰购于常州市永春化工有限公司;聚乙烯醇购于天津市百世化工有限公司。以下实施方式中所用原料除特殊说明外均可来源于普通市售。实施例实施例1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手机按键及其加工工艺,手机按键通过表面处理剂处理,所述表面处理剂包括如下原料:氰酸酯树脂;二烯丙基四-三甲基硅氧基二硅氧烷;催化剂;羟基硅油;去离子水;其中,催化剂为氯化钯。加工工艺包括如下步骤:S1.表面处理剂的制备;将氰酸酯树脂、二烯丙基四-三甲基硅氧基二硅氧烷和催化剂混合,升温至60℃,搅拌反应50min,然后加入羟基硅油,继续搅拌5min;加入去离子水,搅拌5min,得到表面处理剂;S2.手机按键表面处理;将S1制得的表面处理剂涂覆于手机按键表面,干燥后再次涂覆,涂覆3次;S3.固化处理;在40℃下烘干10min,冷却至室温,得到成品手机按键。各组分含量如下表1所示。实施例2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手机按键及其加工工艺,手机按键通过表面处理剂处理,所述表面处理剂包括如下原料:氰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手机按键,其特征在于:所述手机按键通过表面处理剂处理,所述表面处理剂包括如下重量份数的原料:/n40-45份氰酸酯树脂;/n9-12份二烯丙基四-三甲基硅氧基二硅氧烷;/n1-2份催化剂;/n2-3份羟基硅油;/n50-60份去离子水。/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手机按键,其特征在于:所述手机按键通过表面处理剂处理,所述表面处理剂包括如下重量份数的原料:
40-45份氰酸酯树脂;
9-12份二烯丙基四-三甲基硅氧基二硅氧烷;
1-2份催化剂;
2-3份羟基硅油;
50-60份去离子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手机按键,其特征在于:按重量份数计,所述原料还包括2-3份ε-己内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手机按键,其特征在于:按重量份数计,所述原料还包括0.6-0.8份4-(4-氟苯甲氧基)苯甲醛和0.1-0.2份引发剂。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手机按键,其特征在于:所述引发剂为过氧化苯甲酰。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手机按键,其特征在于:按重量分数计,所述原料还包括1-2份聚乙烯醇。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手机按键,其特征在于:所述催化剂为氯化钯。


7.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手机按键的加工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明新王明浩郑加强张发均
申请(专利权)人:石狮市星盛五金制品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