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方便脱模的模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965138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06 13:57
一种方便脱模的模具,包括顶模与底模,所述顶模为凹模,所述顶模的正面中部设置有仿形凹陷部,所述顶模的背面中部设置有锁紧部;所述锁紧部的中部进一步凹陷,且凹陷的形状为圆台型的漏斗,所述漏斗的大口径位于所述锁紧部的底部;所述顶模设有多组弯曲的通道;所述通道的管身置入在所述顶模的内部;所述通道的入口与所述漏斗的底部连接,所述通道的出口连接所述仿形凹陷部,所述通道连通所述漏斗与所述仿形凹陷部;所述底模为凸模,所述底模的正面中部设置有仿形凸起;所述仿形凸起与所述仿形凹陷部相匹配,通道内可加入润滑剂,通过铁片与仿形凹陷部接触打破润滑剂的表面张力,即可使得润滑剂流出,方便后续脱模。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方便脱模的模具
本技术涉及冲压模具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方便脱模的模具。
技术介绍
在压制风扇的模具时,通常会使用铁片放置在模具中,通过顶模与底模配合压制铁片,形成风扇叶的成品,然后将成品拿出。但是由于扇叶的厚度比较薄,在压制的过程中会产生,铁片收到了压制形变产生热量,并膨胀卡在凹模里面。当成品卡在凹模时都需要人工的干预,非常影响生产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为达此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方便脱模的模具,包括顶模与底模,所述顶模为凹模,所述顶模的正面中部设置有仿形凹陷部,所述顶模的背面中部设置有锁紧部;所述锁紧部的中部进一步凹陷,且凹陷的形状为圆台型的漏斗,所述漏斗的大口径位于所述锁紧部的底部;所述顶模设有多组弯曲的通道;所述通道的管身置入在所述顶模的内部;所述通道的入口与所述漏斗的底部连接,所述通道的出口连接所述仿形凹陷部,所述通道连通所述漏斗与所述仿形凹陷部;所述底模为凸模,所述底模的正面中部设置有仿形凸起;所述仿形凸起与所述仿形凹陷部相匹配。优选的,所述通道为圆形通道,且所述通道的直径在1mm~3mm之间。优选的,所述锁紧部为方形槽体;在方形槽体的四壁设置有多组锁紧孔,所述锁紧孔设置有螺纹。优选的,所述顶模与底模为矩形模具,且四个角落均设置有通孔;所述底模的四个角落均设置有柱体,所述柱体与所述通孔相匹配。优选的,所述底模的中部开设气压孔;所述气压孔用于在压模时平衡气压,所述气压孔贯穿整个底模。有益效果:1、在压制扇叶模具时,通过铁片与通道的润滑剂接触,通过接触的方式打破润滑剂的表面张力,使得润滑剂流出包裹模具,方便模具脱模,非常人性化。2、当不生产时,只需要擦拭干净顶模内的润滑剂即可以使得通道内润滑剂重新产生表面张力,不会继续流出。附图说明附图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说明,但附图中的内容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任何限制。图1为顶模的背面结构示意图;图2为顶模的正面结构示意图;图3为底模的正面结构示意图;图4顶模的结构剖析示意图;图5顶模与底模的侧视图;其中:顶模1、仿形凹陷部1a、锁紧部1b、锁紧孔1ba、漏斗1c、通道1d、通孔1e、底模2、仿形凸起2a、柱体2b、气压孔2c。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1~5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一种方便脱模的模具,包括顶模1与底模2,所述顶模1为凹模,所述顶模1的正面中部设置有仿形凹陷部1a,所述顶模1的背面中部设置有锁紧部1b;所述锁紧部1b的中部进一步凹陷,且凹陷的形状为圆台型的漏斗1c,所述漏斗1c的大口径位于所述锁紧部1b的底部;如图4所示,所述顶模1设有多组弯曲的通道1d;所述通道1d的管身置入在所述顶模1的内部;所述通道1d的入口与所述漏斗1c的底部连通,所述通道1d的出口设置于所述仿形凹陷部1a的表面,所述通道1d连通所述漏斗1c与所述仿形凹陷部1a;所述底模2为凸模,所述底模2的正面中部设置有仿形凸起2a;所述仿形凸起2a与所述仿形凹陷部1a相匹配。在压制风扇的模具时,通常会使用铁片放置在模具中,通过顶模1与底模2配合压制铁片,形成风扇叶的成品,然后将成品拿出。但是由于扇叶的厚度比较薄,在压制的过程中会产生,铁片收到了压制形变产生热量,并膨胀卡在凹模里面。当成品卡在凹模时都需要人工的干预,非常影响生产效率。本技术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在所述顶模1内设置有多组所述通道1d与所述漏斗1c,在使用的过程中可以往所述漏斗1c内灌入润滑液;优选的,应当选择无机的润滑液,无机润滑液的表面张力大于有机润滑液的表面张力;润滑液会随着所述通道1d流动到所述仿形凹陷部1a的表面。由于润滑液较为粘稠,当润滑液流动到所述通道1d的出口时会因为液体的表面张力停留在所述通道1d的出口处,当压制模具的时候,铁片接触到所述通道1d的出口,打破了润滑液的表面张力,润滑液将会流到仿形凹陷部1a的表面并覆盖在铁片上,润滑液既可以吸收一部分的热量,减少铁片的膨胀,又可以润滑所述仿形凹陷部1a,方便模具脱模。在停止压制模具时,使用干净的抹布抹掉所述仿形凹陷部1a表面上的润滑液,让润滑液再次在所述通道1d的出口处产生表面张力,防止润滑液一直流出。优选的,所述通道1d为圆形通道1d,且所述通道1d的直径在1mm~3mm之间。圆形的的结构为对称结构,使得润滑液在接触所述通道1d的出口时,产生的表面层更加均匀,不容易发生破裂。所述通道1d的直径设置在1mm~3mm之间最为合适;如果所述通道1d的直径大于这个区间,第一,有可能因为润滑液在所述通道1d的出口处产生表面层被拉大,使得表面张力缩小。不能有效得控制润滑液的流出,造成润滑液的浪费。若是所述通道1d的直径小于这个区间,润滑液会卡在所述通道1d内不出来。优选的,所述锁紧部1b为方形槽体;在方形槽体的四壁设置有多组锁紧孔1ba,所述锁紧孔1ba设置有螺纹。所述锁紧部1b的作用有两个,第一是用于封住倒入进所述漏斗1c内的润滑液;第二是在生产压制的过程中需要使用到机器将所述顶模1吊起。通过吊起的装置会插入到所述锁紧部1b,并伸出螺丝扭入所述锁紧孔1ba中,完成吊装装置与所述顶模1的固定。优选的,所述顶模1与底模2为矩形模具,且四个角落均设置有通孔1e;所述底模2的四个角落均设置有柱体2b,所述柱体2b与所述通孔1e相匹配。所述通孔1e与柱体2b之间相互对应,在所述顶模1下落时,下落的装置只需要将通孔1e对准所述柱体2b,就可以精准的定位底模2,在压制的过程中不会发生偏移。优选的,所述底模的中部开设气压孔2c;所述气压孔2c用于在压模时平衡气压,所述气压孔2c贯穿整个底模2。在压制的过程中会将模具内的气体排出,使得模具内的压强缩小,不方便开模,设置所述气压孔2c可以往所述底模2内通入空气,使得模具内外气压保持一致,提高了开模的效率。以上结合具体实施例描述了本技术的技术原理。这些描述只是为了解释本技术的原理,而不能以任何方式解释为对本技术保护范围的限制。基于此处的解释,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不需要付出创造性的劳动即可联想到本技术的其它具体实施方式,这些方式都将落入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方便脱模的模具,包括顶模与底模,其特征在于:/n所述顶模为凹模,所述顶模的正面中部设置有仿形凹陷部,所述顶模的背面中部设置有锁紧部;所述锁紧部的中部进一步凹陷,且凹陷的形状为圆台型的漏斗,所述漏斗的大口径位于所述锁紧部的底部;/n所述顶模设有多组弯曲的通道;所述通道的管身置入在所述顶模的内部;所述通道的入口与所述漏斗的底部连接,所述通道的出口连接所述仿形凹陷部,所述通道连通所述漏斗与所述仿形凹陷部;/n所述底模为凸模,所述底模的正面中部设置有仿形凸起;所述仿形凸起与所述仿形凹陷部相匹配。/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方便脱模的模具,包括顶模与底模,其特征在于:
所述顶模为凹模,所述顶模的正面中部设置有仿形凹陷部,所述顶模的背面中部设置有锁紧部;所述锁紧部的中部进一步凹陷,且凹陷的形状为圆台型的漏斗,所述漏斗的大口径位于所述锁紧部的底部;
所述顶模设有多组弯曲的通道;所述通道的管身置入在所述顶模的内部;所述通道的入口与所述漏斗的底部连接,所述通道的出口连接所述仿形凹陷部,所述通道连通所述漏斗与所述仿形凹陷部;
所述底模为凸模,所述底模的正面中部设置有仿形凸起;所述仿形凸起与所述仿形凹陷部相匹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方便脱模的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庞国兵
申请(专利权)人:中山市庆鑫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