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冲压翻边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964846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06 13:5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冲压翻边机构,涉及冲压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包括底座、翻边模座、支撑杆和固定板,底座通过第一螺栓与翻边模座固定连接,且翻边模座上对称位置固定有第一Z型脱模板和第二Z型脱模板,支撑杆的上下端分别焊接有上垫片和下垫片,上垫片和下垫片上分别固定有第二螺栓和第三螺栓,固定板下端对称位置固定有矫正组件。通过第一Z型脱模板和第二Z型脱模板可带动翻边成型的工件移动,便于脱模,而通过矫正组件可矫正冲压头,防止存放时出现倾斜状态,然后通过拆卸第一螺栓可分离底座和翻边模座,最后通过拆卸第二螺栓和第三螺栓可分离底座、固定板、上垫片和下垫片,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易脱模、易清理、可拆卸和可矫正。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冲压翻边机构
本技术涉及冲压
,具体为一种冲压翻边机构。
技术介绍
冲压是靠压力机和模具对板材、带材、管材和型材等施加外力,使之产生塑性变形或分离,从而获得所需形状和尺寸的工件的成形加工方法。冲压和锻造同属塑性加工,合称锻压。冲压的坯料主要是热轧和冷轧的钢板和钢带。而翻边是冲压工艺的一种。翻边的种类很多,分类方法也不尽相同。其中按变形性质可以分为伸长型翻边和压缩型翻边,翻边指的是在坯料的平面部分或曲面部分上,利用模具的作用,使之沿封闭或不封闭的曲线边缘形成有一定角度的直壁或凸缘的成型方法。目前,现有的冲压翻边机构不易脱模,增加了人们的负担,不可拆卸,维修更换时耗时耗力,且没有矫正功能,长时间使用易倾斜,局限性较大,无法满足实际使用中的需求,所以市面上迫切需要能改进的技术,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一)技术目的为解决
技术介绍
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本技术提出一种冲压翻边机构,具有易脱模、易清理、可拆卸和可矫正的特点。(二)技术方案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冲压翻边机构,包括底座、翻边模座、支撑杆、固定板和冲压头,所述底座通过第一螺栓与翻边模座固定连接,且翻边模座上对称位置固定有第一Z型脱模板和第二Z型脱模板,所述支撑杆的上下端分别焊接有上垫片和下垫片,上垫片和下垫片上分别固定有第二螺栓和第三螺栓,所述固定板上固定有液压缸,固定板下端对称位置固定有矫正组件,所述冲压头上固定的第四螺栓上固定有螺母。进一步的,所述翻边模座上对称位置开设有凹槽,且翻边模座通过凹槽与第一Z型脱模板和第二Z型脱模板卡接连接。进一步的,所述上垫片的上端与固定板抵接,上垫片通过第二螺栓与固定板固定连接。进一步的,所述下垫片的下端与底座抵接,下垫片通过第三螺栓与底座固定连接。进一步的,所述固定板的下端中间位置固定有弹簧。进一步的,所述第四螺栓穿过液压缸与冲压头后与螺母固定连接,所述冲压头的上部外壁设置有外螺纹,且冲压头通过外螺纹与液压缸转动连接。进一步的,两个所述矫正组件包括支撑座、T型螺杆和矫正板,所述支撑座通过螺纹旋孔与T型螺杆转动连接,所述矫正板的左端固定有轴承,且矫正板通过轴承与T型螺杆转动连接。本技术的上述技术方案具有如下有益的技术效果:本技术设置的翻边模座上对称位置固定有第一Z型脱模板和第二Z型脱模板,通过向第一Z型脱模板和第二Z型脱模板施加作用力,使得第一Z型脱模板和第二Z型脱模板带动翻边成型的工件向上移动,便于脱模,而本技术设置的固定板下端对称位置固定有矫正组件,通过旋转矫正组件上的T型螺杆可带动矫正板移动,移动矫正板与冲压头抵接,通过两个矫正组件可牢牢地固定冲压头,有效地防止存放时冲压头出现倾斜现象,然后本技术设置的底座通过第一螺栓与翻边模座固定连接,通过拆卸第一螺栓可分离底座和翻边模座,便于维修更换,之后本技术设置的上垫片和下垫片上分别固定有第二螺栓和第三螺栓,通过拆卸第二螺栓和第三螺栓可分离底座、固定板、上垫片和下垫片,便于维修更换,最后本技术设置的冲压头上固定的第四螺栓上固定有螺母,先通过拆卸第四螺栓和螺母,然后向下旋转冲压头可分离冲压头和液压缸,便于维修更换。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翻边模座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支撑杆与底座和固定板的连接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液压缸与冲压头的连接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矫正组件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1、底座;2、翻边模座;21、凹槽;22、第一螺栓;3、支撑杆;31、上垫片;32、下垫片;33、第二螺栓;34、第三螺栓;4、固定板;5、液压缸;6、弹簧;7、冲压头;71、外螺纹;72、第四螺栓;73、螺母;8、矫正组件;81、支撑座;82、螺纹旋孔;83、T型螺杆;84、轴承;85、矫正板;9、第一Z型脱模板;10、第二Z型脱模板。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了,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并参照附图,对本技术进一步详细说明。应该理解,这些描述只是示例性的,而并非要限制本技术的范围。此外,在以下说明中,省略了对公知结构和技术的描述,以避免不必要地混淆本技术的概念。请参阅图1-4,本技术为一种冲压翻边机构,包括底座1、翻边模座2、支撑杆3、固定板4和冲压头7,底座1通过第一螺栓22与翻边模座2固定连接,第一螺栓22可将翻边模座2固定在底座1上,便于安装拆卸翻边模座2,且翻边模座2上对称位置固定有第一Z型脱模板9和第二Z型脱模板10,支撑杆3的上下端分别焊接有上垫片31和下垫片32,上垫片31和下垫片32都能增加接触面积,便于固定支撑杆3,上垫片31和下垫片32上分别固定有第二螺栓33和第三螺栓34,上垫片31通过第二螺栓33与固定板4固定连接,第二螺栓33可将上垫片31固定在固定板4上,便于安装拆卸固定板4,下垫片32通过第三螺栓34与底座1固定连接,第三螺栓34可将下垫片32固定在底座1上,便于安装拆卸底座1,固定板4上固定有液压缸5,固定板4下端对称位置固定有矫正组件8,固定板4的下端中间位置固定有弹簧6,通过弹簧6的弹性防止冲压头7撞击固定板4,冲压头7上固定的第四螺栓72上固定有螺母73。其中如图2所示,翻边模座2上对称位置开设有凹槽21,凹槽21方便将第一Z型脱模板9和第二Z型脱模板10固定在翻边模座2内,且翻边模座2通过凹槽21与第一Z型脱模板9和第二Z型脱模板10卡接连接,通过第一Z型脱模板9和第二Z型脱模板10可带动翻边成型的工件,便于脱模。其中如图4所示,第四螺栓72穿过液压缸5与冲压头7后与螺母73固定连接,通过第四螺栓72和螺母73可将冲压头7固定在液压缸5上,便于维修更换,冲压头7的上部外壁设置有外螺纹71,且冲压头7通过外螺纹71与液压缸5转动连接,通过外螺纹71可将冲压头7固定在液压缸5上,便于安装拆卸冲压头7。其中如图5所示,两个矫正组件8包括支撑座81、T型螺杆83和矫正板85,支撑座81通过螺纹旋孔82与T型螺杆83转动连接,螺纹旋孔82使得T型螺杆83可在支撑座81上旋转,便于T型螺杆83带动矫正板85移动,矫正板85的左端固定有轴承84,且矫正板85通过轴承84与T型螺杆83转动连接,轴承84可旋转支撑T型螺杆83,防止矫正板85与冲压头7摩擦。工作原理:先将工件放置在翻边模座2内,然后控制液压缸5带动冲压头7从下移动,向下移动的冲压头7会冲压工件,使之翻边成型,然后向第一Z型脱模板9和第二Z型脱模板10施加向上的作用力,使得第一Z型脱模板9和第二Z型脱模板10带动成型的工件向上移动,即可取出成型的工件,本技术不使用时,可向里旋转矫正组件8上的T型螺杆83,旋转的T型螺杆83会带动矫正板85移动,直到矫正板85会紧紧地与冲压头7抵接为止,同理,按上述方法将另一个矫正组件8与冲压头7抵接即可,拆卸时,可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冲压翻边机构,包括底座(1)、翻边模座(2)、支撑杆(3)、固定板(4)和冲压头(7),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通过第一螺栓(22)与翻边模座(2)固定连接,且翻边模座(2)上对称位置固定有第一Z型脱模板(9)和第二Z型脱模板(10),所述支撑杆(3)的上下端分别焊接有上垫片(31)和下垫片(32),上垫片(31)和下垫片(32)上分别固定有第二螺栓(33)和第三螺栓(34),所述固定板(4)上固定有液压缸(5),固定板(4)下端对称位置固定有矫正组件(8),所述冲压头(7)上固定的第四螺栓(72)上固定有螺母(73)。/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冲压翻边机构,包括底座(1)、翻边模座(2)、支撑杆(3)、固定板(4)和冲压头(7),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通过第一螺栓(22)与翻边模座(2)固定连接,且翻边模座(2)上对称位置固定有第一Z型脱模板(9)和第二Z型脱模板(10),所述支撑杆(3)的上下端分别焊接有上垫片(31)和下垫片(32),上垫片(31)和下垫片(32)上分别固定有第二螺栓(33)和第三螺栓(34),所述固定板(4)上固定有液压缸(5),固定板(4)下端对称位置固定有矫正组件(8),所述冲压头(7)上固定的第四螺栓(72)上固定有螺母(7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冲压翻边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翻边模座(2)上对称位置开设有凹槽(21),且翻边模座(2)通过凹槽(21)与第一Z型脱模板(9)和第二Z型脱模板(10)卡接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冲压翻边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垫片(31)的上端与固定板(4)抵接,上垫片(31)通过第二螺栓(3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云和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强迪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重庆;5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