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石油树脂废水处理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7963937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06 13:55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废水处理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石油树脂废水处理装置,包括:进水管道;沉淀池,其与进水管道相连,沉淀池的顶部设有池底清洁装置,沉淀池的底部设有排污阀门,池底清洁装置清洗沉淀在沉淀池底部的杂质并经排污阀门排出;吸附池,其设于沉淀池右下侧,吸附池的底部设有纳米纤维素凝胶层,纳米纤维素凝胶层吸附废水中的油类物质、硫化物和苯等成分;存放池,其设于吸附池右下侧,吸附池与存放池之间设有连接管道;出水管道,其连接在存放池的右下端。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结构简单、便于维护、制造成本较低,且采用纳米纤维素凝胶层能够有效吸附废水中的油类物质、硫化物和苯等成分,降低废水对环境的污染。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石油树脂废水处理装置
本专利技术属于废水处理
,具体涉及一种石油树脂废水处理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工业生产技术进步,石油化工产业迎来发展机遇,乙烯成分得到开发与应用,其中C9和C5馏分使用中,会产生石油树脂。目前,石油树脂在塑料、涂料和橡胶领域中得到实践应用,具有原料丰富、经济效益显著的优势特点,然而,在石油树脂应用中,不能忽视其加工过程中的工业废水处理问题。石油树脂废水主要来源于生产过程中产生的缩合水、洗涤水和反冲洗废水。因其生产工艺的原因,大部分废水产生于石油树脂生产的粗品精制过程,致使该废水成分复杂,主要包含生产过程中产生的中间产物、副产物、可溶性树脂产品以及未完全反应的原料等,如较多油类物质、硫化物和苯等,且具有一定生物毒性,所以必须经过处理后才能排放。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现状,而提供一种石油树脂废水处理装置。本专利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提出一种石油树脂废水处理装置,包括:进水管道;沉淀池,其与进水管道相连,所述沉淀池的顶部设有池底清洁装置,沉淀池的底部设有排污阀门,所述池底清洁装置清洗沉淀在沉淀池底部的杂质并经排污阀门排出;吸附池,其设于沉淀池右下侧,所述吸附池与沉淀池之间设有连接管道,所述吸附池的底部设有纳米纤维素凝胶层,所述纳米纤维素凝胶层吸附废水中的油类物质、硫化物和苯等成分;存放池,其设于吸附池右下侧,所述吸附池与存放池之间设有连接管道;出水管道,其连接在存放池的右下端。在上述的一种石油树脂废水处理装置中,所述进水管道的前端安装有过滤网。在上述的一种石油树脂废水处理装置中,所述进水管道的内部设有管道过滤装置,管道过滤装置包括吸附碳棒,吸附碳棒从进水管道的外侧贯穿进进水管道内部,且所述吸附碳棒沿水流方向倾斜。在上述的一种石油树脂废水处理装置中,所述池底清洁装置包括伸缩电机、送水软管以及旋转喷淋头,所述伸缩电机设置在沉定池的上端,伸缩电机的下侧设有伸缩杆,所述送水软管设于所述伸缩杆上,所述旋转喷淋头连接在所述送水软管的一端。在上述的一种石油树脂废水处理装置中,所述沉淀池的顶部设有水箱,所述水箱与送水软管相连。在上述的一种石油树脂废水处理装置中,所述吸附池的中间位置处内部设有落水口,所述落水口将吸附池分为上半部分和下半部分,所述吸附池的下半部分的外侧设有叶轮电机,叶轮电机的输出端设有机械叶轮,机械叶轮设于吸附池内且位于落水口的下侧。在上述的一种石油树脂废水处理装置中,所述纳米纤维素凝胶层的面积与所述吸附池底部面积一致,且所述纳米纤维素凝胶层的厚度为10cm。在上述的一种石油树脂废水处理装置中,所述进水管道与沉淀池相连处、所述沉淀池、吸附池、存放池与连接管道的连接处、所述出水管道与存放池相连处均设有开关阀门。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1)本专利技术的沉淀池底部设有排污阀门,顶部设有池底清洁装置,能够清洗沉淀在沉淀池底部的杂质,避免该杂质对废水产生二次污染;(2)本专利技术的吸附池底部设有纳米纤维素凝胶层,吸附池底部还设有连接管道,废水在自身重力的作用下经过纳米纤维素凝胶层进入连接管道,纳米纤维素凝胶层能够有效的吸附废水中的油类物质、硫化物和苯等成分,降低废水对环境的污染;(3)本专利技术的吸附池底部还设有机械叶轮,机械叶轮转动时能够滚动吸附池下半部分的废水,进一步提升纳米纤维素凝胶层的吸附效果;(4)本专利技术的进水管道与沉淀池相连处、沉淀池、吸附池、存放池与连接管道连接处、出水管道与存放池相连处均设有开关阀门,因此废水处理装置能够根据自身处理废水的效率来调节各个处理池内的废水容量,从而避免废水未被完全处理。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一个实施方案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一个实施方案的沉定池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00-出水管道;110-管道过滤装置;200-沉定池;210-池底清洁装置;211-伸缩电机;212-送水软管;213-旋转喷淋头;220-排污阀门;300-吸附池;310-纳米纤维素凝胶层;320-落水口;330-叶轮电机;340-机械叶轮;400-存放池;500-连接管道;600-出水管道;700-开关阀门。具体实施方式以下是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专利技术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如图1、图2所示,本实施例的一种石油树脂废水处理装置,包括进水管道100,进水管道100的横截面为正方形,进水管道100的前端安装有过滤网,过滤网能够初步过滤废水中的较大杂质;进水管道100的内部设有管道过滤装置110,管道过滤装置110是由三十根吸附碳棒组成,吸附碳棒从进水管道100的外侧贯穿进入进水管道100内部,并沿水流方向倾斜45度。该吸附碳棒是以优质的活性炭为原料,再以低热熔性的粘着剂组成其结构,连续挤压成型,然后低温烧结固化,形成一定的强度,能够有效的吸附废水中的有机物、微粒、铁锈、余氯等有害物质,吸附碳棒每处理100吨废水后需要重新更换。进水管道100与沉淀池200连接,进水管道100与沉淀池200之间设有开关阀门700。沉淀池200的底部设有排污阀门220;沉淀池200的顶部设有池底清洁装置210,池底清洁装置210主要由伸缩电机211、送水软管212以及旋转喷淋头213组成,伸缩电机211设置于沉定池200的上端,伸缩电机211的下侧设有伸缩杆,送水软管212设于伸缩杆上,旋转喷淋头213连接在送水软管212的一端;沉淀池200的顶部设有水箱,水箱与送水软管212连接。当沉淀池200中没有废水,沉淀池200沉淀了一些有害杂质时,伸缩电机211将缠绕在伸缩杆上的送水软管212向沉淀池200的底部推进,然后通过旋转喷淋头213清洗沉淀池200底部的一些有害杂质,工作人员通过排污阀门220将该有害杂质集中处理,从而避免该杂质对废水产生二次污染。该池底清洁装置210根据使用需要可设置若干个。吸附池300设于沉淀池200右下侧,吸附池300与沉淀池200之间设有连接管道500,废水在沉淀池200沉淀完成后经连接管道500进入吸附池300的上半部分。吸附池300分为上下两个部分,上下两部分之间设有落水口320,当吸附池300的上半部分中的废水即将满池时打开落水口320将废水放入吸附池300的下半部分,然后关闭落水口320。吸附池300下半部分的外侧设有叶轮电机330,叶轮电机330的输出端设有机械叶轮340,机械叶轮340设于吸附池300的下半部分;吸附池300的底部设有纳米纤维素凝胶层310,纳米纤维素凝胶层310的面积与吸附池300底部面积一致,纳米纤维素凝胶层310的厚度为10cm,废水在自身重力的作用下经过纳米纤维素凝胶层310进入连接管道500,纳米纤维素凝胶层310能够有效的吸附废水中的重金属、抗生素以及蛋白质。当废水进入吸附池300下半部分时,叶轮电机330启动带动机械叶轮340运转,滚动吸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石油树脂废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n进水管道;/n沉淀池,其与进水管道相连,所述沉淀池的顶部设有池底清洁装置,沉淀池的底部设有排污阀门,所述池底清洁装置清洗沉淀在沉淀池底部的杂质并经排污阀门排出;/n吸附池,其设于沉淀池右下侧,所述吸附池与沉淀池之间设有连接管道,所述吸附池的底部设有纳米纤维素凝胶层,所述纳米纤维素凝胶层吸附废水中的油类物质、硫化物和苯等成分;/n存放池,其设于吸附池右下侧,所述吸附池与存放池之间设有所述连接管道;/n出水管道,其连接在存放池的右下端。/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石油树脂废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进水管道;
沉淀池,其与进水管道相连,所述沉淀池的顶部设有池底清洁装置,沉淀池的底部设有排污阀门,所述池底清洁装置清洗沉淀在沉淀池底部的杂质并经排污阀门排出;
吸附池,其设于沉淀池右下侧,所述吸附池与沉淀池之间设有连接管道,所述吸附池的底部设有纳米纤维素凝胶层,所述纳米纤维素凝胶层吸附废水中的油类物质、硫化物和苯等成分;
存放池,其设于吸附池右下侧,所述吸附池与存放池之间设有所述连接管道;
出水管道,其连接在存放池的右下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石油树脂废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水管道的前端安装有过滤网。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石油树脂废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水管道的内部设有管道过滤装置,管道过滤装置包括吸附碳棒,吸附碳棒从进水管道的外侧贯穿进入进水管道内部,且所述吸附碳棒沿水流方向倾斜。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石油树脂废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池底清洁装置包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史海波王珏鲁闯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职业技术学院恒河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岱山县职业技术学校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