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杜宁峻专利>正文

设置上、下双层结构的净水器之增压泵紧固及连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7963935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06 13:55
本发明专利技术与水处理行业有关,具体涉及到饮用水的过滤方面。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设置上、下双层结构的净水器之增压泵紧固及连接方法。过水管路串接多个滤胆及增压泵构成过滤通道;设置上置模块作为连接前置过滤通道后端及上对接水口的基座;设置下置滤胆仓放置滤胆和增压泵,其上端设置带框架窗口的支架结构;内置竖直的增压泵并与其连接固定构成一体的框架结构,通过紧固标准件吊装固定在支架结构的下方;框架结构的上端面设置连接增压泵进水管路的下对接水口;当上置模块与下置滤胆仓上、下接触配合时,框架结构的下对接水口通过框架窗口与上置模块的上对接水口密封对接;当上置模块与下置滤胆仓上、下分离后,框架结构的下对接水口与上置模块的上对接水口分离。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设置上、下双层结构的净水器之增压泵紧固及连接方法在先申请名称:设置上、下双层结构的净水机之增压泵紧固及连接方法在先申请号:201910976710.0
本专利技术与水处理行业有关,具体涉及到饮用水的深度过滤、净化方面。
技术介绍
设置上、下双层结构的净水机具有显示操作直观、用户自行更换滤胆及维修便捷的优点。然而,由于机器的上操作面、中央核心位置都用于上述基本功能的设置,导致在机器尺寸约为500mm×200mm×460mm的有限空间结构范围中,围绕增压泵的设置位置、连接固定结构模式、相关管路连接、增压泵电路控制,以及排浓水回用系统的管路及储水结构设置和相关过水电控部件的固定结构、管路便捷连接,以及为机器某些特设功能如纯、净水双出水技术、排浓水水质监测及再利用技术、滤胆寿命动态检测提示技术、滤胆反冲清洗技术、机器远程自动控制检测技术、上、下双层结构的活接装置的应用、机器的便捷移动结构设置,使得机器相关过水电控部件及结构的设置、安装,尤其是围绕增压泵的紧固及连接引发了一些列新问题。上述缺陷及不足致使得净水器很难得到更广泛普及。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简单实用的设置上、下双层结构的净水器之增压泵紧固及连接方法,以克服上述缺陷及不足。一种设置上、下双层结构的净水器之增压泵紧固及连接方法,过水管路串接包括前置滤胆和反渗透膜滤胆在内的多个滤胆及增压泵构成过滤通道,其中对应前置滤胆的部分为前置过滤通道,增压泵的进、出水管路分别连接前置过滤通道后端和反渗透膜滤胆进水口;反渗透膜滤胆纯水口连接纯水管路,反渗透膜滤胆排浓水口连接的排浓水管路中设置排浓水流量控制装置;设置上置模块作为连接前置过滤通道后端且向下的上对接水口的基座并放置电控装置;另外设置下置滤胆仓放置滤胆和增压泵,以及连接上置模块和下置滤胆仓的活接装置;电控装置控制过滤通道所涉及包括相关电控阀和增压泵在内的过水电控部件运行,其特征在于下置滤胆仓上端设置带框架窗口的支架结构;内置竖直的增压泵并与其或正置或倒置连接固定构成一体的框架结构,通过紧固标准件吊装固定在该支架结构的下方;该框架结构的上端面设置连接增压泵进水管路的下对接水口;当上置模块与下置滤胆仓上、下接触配合时,框架结构上端面的下对接水口通过框架窗口与上置模块的上对接水口密封对接;当上置模块与下置滤胆仓上、下分离后,框架结构的下对接水口与上置模块的上对接水口分离。所述的上置模块设置以导线连接电控装置且向下的上对接触点结构;所述的下置滤胆仓设置向上的下对接触点结构与上对接触点结构对应并以导线连接增压泵控制端;该下对接触点结构或设置在支架结构的上端面或设置在框架结构的上端面,其中当下对接触点结构设置在支架结构的上端面时,位于支架结构上端面的下对接触点结构与上置模块的上对接触点结构对接配合同时框架结构上端面的下对接水口通过框架窗口与上置模块的上对接水口密封对接;当下对接触点结构设置在框架结构的上端面时,框架结构上端面的下对接触点结构和下对接水口通过框架窗口分别与上置模块的上对接触点结构和上对接水口对接配合;上、下对接触点结构对接配合后电控装置的控制端连通增压泵的控制端;当上置模块与下置滤胆仓上、下分离后,上置模块的上对接触点结构和上对接水口分别与下置滤胆仓的下对接触点结构和下对接水口分离。所述的框架结构包括设置下对接触点结构和下对接水口及紧固标准件配合结构的上压结构,以及设置对应紧固标准件配合结构的下压结构;上、下压结构分别位于设置进、出水口增压泵的泵头部分的上、下侧,通过紧固标准件将泵头部分夹紧并构成一体;上压结构通过紧固标准件吊装固定在支架结构的下方;另外设置三重减震件:所述的上、下压结构分别与泵头部分之间设置泵头减震件;所述的上压结构与支架结构之间设置安装减震件;所述的支架结构与紧固标准件之间设置紧固减震件。还设置适配环结构;该适配环结构具有对应泵体径向尺寸的闭合环,以及与上、下压结构对应的紧固标准件配合通孔结构,并且或置于增压泵的泵头部分与下压结构之间(对应增压泵竖直正置),或置于增压泵的泵头部分与上压结构之间(对应增压泵竖直倒置),通过紧固标准件将泵头部分和适配环结构,以及上、下压结构夹紧并构成一体。所述的框架结构包括设置下对接触点结构和下对接水口及紧固标准件配合结构的上压结构,以及设置对应紧固标准件配合结构的下压结构;上、下压结构分别位于设置进、出水口增压泵的泵头部分的上、下侧,通过紧固标准件将泵头部分夹紧并构成一体;上压结构通过紧固标准件吊装固定在支架结构的下方;另外设置三重减震件:所述的上、下压结构分别与泵头部分之间设置泵头减震件;所述的上压结构与支架结构之间设置安装减震件;所述的支架结构与紧固标准件之间设置紧固减震件。所述的上置模块与下置滤胆仓之间设置竖直插接配合的上、下导向结构;该上、下导向结构或设置在上置模块与支架结构之间,或设置在上置模块与框架结构之间。所述的上置模块设置配合位置检测开关;所述的上、下导向结构分别为贯通的插孔结构和插杆结构;当作为下导向结构的插杆结构的顶端穿过插孔结构并触发配合位置检测开关动作并向电控装置输出相应结构对接的信号。所述的下置滤胆仓为并排设置放置增压泵且上端设置支架结构之设施腔和放置滤胆之滤胆腔的双腔结构,或以与下置滤胆仓连体的隔板模式或以活动隔板与下置滤胆仓活动连接模式隔开设施腔与滤胆腔,其中对于与下置滤胆仓连体的隔板模式,该隔板与设施腔和滤胆腔连体注塑成型;对于活动隔板与下置滤胆仓活动连接模式,所述的下置滤胆仓设置对应该活动隔板结构的连接配合结构;活动隔板与该连接配合结构连接配合;双腔结构的滤胆腔腔口向上;其设施腔腔口或向上或向下。所述的前置过滤通道设置进水电控阀;所述的滤胆腔设置排浓水储水腔:滤胆腔壁与内置的滤胆之间设置存储排浓水的储水空间结构;该排浓水储水腔的进水口连通位于排浓水流量控制装置后面的排浓水管路后段,其出水口通过另设于设施腔内的回水电控阀连通增压泵进水管路;电控装置控制回水电控阀与进水电控阀择一导通。还包括进水端连通排浓水储水腔下部的排浓水泵;置于设置腔内的排浓水泵排水端或连接排浓水管路末端,或连接前置过滤通道的后端,其中对于排浓水泵的排水端连接排浓水管路末端的模式,电控装置控制置于排浓水储水腔底部设置后置的排放分支管路中的该排浓水泵将排浓水排出外接排放水口及外接排放软管;对于排浓水泵的排水端连接前置过滤通道后端的模式,该前置过滤通道后端还连通另设的净水出水阀进水端,并且置于排浓水流量控制装置后面的排浓水管路后段分别设置排放分支管路和回水分支管路:排放分支管路通过另设的排放电控阀连接外接排放水口及外接排放软管;回水分支管路依次通过串接另设的进腔电控阀和排浓水储水腔及回水电控阀连接增压泵进水管路,并且电控装置控制在进水电控阀关闭的前提下排浓水泵运行抽水,或由导通的净水出水阀出水,或通另设在前置过滤通道后端与排放分支管路之间的前置换水电控阀导通过水后再由外接排放水口及外接排放软管出水。还设置分别连接排浓水储水腔出水口与增压泵进水管路并串接回水电控阀或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设置上、下双层结构的净水器之增压泵紧固及连接方法,过水管路串接包括前置滤胆和反渗透膜滤胆在内的多个滤胆及增压泵构成过滤通道,其中对应前置滤胆的部分为前置过滤通道,增压泵的进、出水管路分别连接前置过滤通道后端和反渗透膜滤胆进水口;反渗透膜滤胆纯水口连接纯水管路,反渗透膜滤胆排浓水口连接的排浓水管路中设置排浓水流量控制装置;设置上置模块作为连接前置过滤通道后端且向下的上对接水口的基座并放置电控装置;另外设置下置滤胆仓放置滤胆和增压泵,以及连接上置模块和下置滤胆仓的活接装置;电控装置控制过滤通道所涉及包括相关电控阀和增压泵在内的过水电控部件运行,其特征在于下置滤胆仓上端设置带框架窗口的支架结构;内置竖直的增压泵并与其或正置或倒置连接固定构成一体的框架结构,通过紧固标准件吊装固定在该支架结构的下方;该框架结构的上端面设置连接增压泵进水管路的下对接水口;当上置模块与下置滤胆仓上、下接触配合时,框架结构上端面的下对接水口通过框架窗口与上置模块的上对接水口密封对接;当上置模块与下置滤胆仓上、下分离后,框架结构的下对接水口与上置模块的上对接水口分离。/n

【技术特征摘要】
20191005 CN 20191097671001.一种设置上、下双层结构的净水器之增压泵紧固及连接方法,过水管路串接包括前置滤胆和反渗透膜滤胆在内的多个滤胆及增压泵构成过滤通道,其中对应前置滤胆的部分为前置过滤通道,增压泵的进、出水管路分别连接前置过滤通道后端和反渗透膜滤胆进水口;反渗透膜滤胆纯水口连接纯水管路,反渗透膜滤胆排浓水口连接的排浓水管路中设置排浓水流量控制装置;设置上置模块作为连接前置过滤通道后端且向下的上对接水口的基座并放置电控装置;另外设置下置滤胆仓放置滤胆和增压泵,以及连接上置模块和下置滤胆仓的活接装置;电控装置控制过滤通道所涉及包括相关电控阀和增压泵在内的过水电控部件运行,其特征在于下置滤胆仓上端设置带框架窗口的支架结构;内置竖直的增压泵并与其或正置或倒置连接固定构成一体的框架结构,通过紧固标准件吊装固定在该支架结构的下方;该框架结构的上端面设置连接增压泵进水管路的下对接水口;当上置模块与下置滤胆仓上、下接触配合时,框架结构上端面的下对接水口通过框架窗口与上置模块的上对接水口密封对接;当上置模块与下置滤胆仓上、下分离后,框架结构的下对接水口与上置模块的上对接水口分离。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设置上、下双层结构的净水器之增压泵紧固及连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上置模块设置以导线连接电控装置且向下的上对接触点结构;所述的下置滤胆仓设置向上的下对接触点结构与上对接触点结构对应并以导线连接增压泵控制端;该下对接触点结构或设置在支架结构的上端面或设置在框架结构的上端面,其中当下对接触点结构设置在支架结构的上端面时,位于支架结构上端面的下对接触点结构与上置模块的上对接触点结构对接配合同时框架结构上端面的下对接水口通过框架窗口与上置模块的上对接水口密封对接;当下对接触点结构设置在框架结构的上端面时,框架结构上端面的下对接触点结构和下对接水口通过框架窗口分别与上置模块的上对接触点结构和上对接水口对接配合;上、下对接触点结构对接配合后电控装置控制端连通增压泵控制端;当上置模块与下置滤胆仓上、下分离后,上置模块的上对接触点结构和上对接水口分别与下置滤胆仓的下对接触点结构和下对接水口分离。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设置上、下双层结构的净水器之增压泵紧固及连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框架结构包括设置下对接触点结构和下对接水口及紧固标准件配合结构的上压结构,以及设置对应紧固标准件配合结构的下压结构;上、下压结构分别位于设置进、出水口增压泵的泵头部分的上、下侧,通过紧固标准件将泵头部分夹紧并构成一体;上压结构通过紧固标准件吊装固定在支架结构的下方;另外设置三重减震件:所述的上、下压结构分别与泵头部分之间设置泵头减震件;所述的上压结构与支架结构之间设置安装减震件;所述的支架结构与紧固标准件之间设置紧固减震件。


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设置上、下双层结构的净水器之增压泵紧固及连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上置模块与下置滤胆仓之间设置竖直插接配合的上、下导向结构;该上、下导向结构或设置在上置模块与支架结构之间,或设置在上置模块与框架结构之间。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设置上、下双层结构的净水器之增压泵紧固及连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上置模块设置配合位置检测开关;所述的上、下导向结构分别为贯通的插孔结构和插杆结构;当作为下导向结构的插杆结构的顶端穿过插孔结构并触发配合位置检测开关动作并向电控装置输出相应结构对接的信号。


6.如权利要求1、2或5所述的设置上、下双层结构的净水器之增压泵紧固及连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下置滤胆仓为并排设置放置增压泵且上端设置支架结构之设施腔和放置滤胆之滤胆腔的双腔结构,或以与下置滤胆仓连体的隔板模式或以活动隔板与下置滤胆仓活动连接模式隔开设施腔与滤胆腔,其中对于与下置滤胆仓连体的隔板模式,该隔板与设施腔和滤胆腔连体注塑成型;对于活动隔板与下置滤胆仓活动连接模式,所述的下置滤胆仓设置对应该活动隔板结构的连接配合结构;活动隔板与该连接配合结构连接配合;双腔结构的滤胆腔腔口向上;其设施腔腔口或向上或向下。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设置上、下双层结构的净水机之增压泵紧固及连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前置过滤通道设置进水电控阀;所述的滤胆腔设置排浓水储水腔:滤胆腔壁与内置滤胆之间设置存储排浓水的储水空间结构;该排浓水储水腔的进水口连通位于排浓水流量控制装置后面的排浓水管路后段,其出水口通过另设于设施腔内的回水电控阀连通增压泵进水管路;电控装置控制回水电控阀与进水电控阀择一导通;还包括进水端连通排浓水储水腔下部的排浓水泵;置于设置腔内的排浓水泵排水端或连接排浓水管路末端,或连接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不公告发明人
申请(专利权)人:杜宁峻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