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杜宁峻专利>正文

具有双层刚性管路结构净水机之上层刚性管路的布设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6444245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1-25 22:37
本发明专利技术与水处理行业有关,具体涉及到饮用水的过滤方面。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具有双层刚性管路结构净水机之上层刚性管路的布设方法。下置滤胆仓后侧壁中间部位设置竖直侧凹结构,并在其前方设置反渗透膜滤胆且将前置滤胆及后置功能化滤胆分别设在其两侧,继而以其中心轴线所在位置处将放置各滤胆的仓体部分结构沿长度方向分为对应前置滤胆的前置侧和对应后置功能化滤胆的后置侧;对应上置机座及上层相关管路也相应分为前置侧和后置侧。连接排浓水流量控制装置出水端的排浓水管路后段沿前置侧布设并连接外接排放水口;外接进水口和外接排放水口或是分别置于距外接纯水口较远、近位置处的远接模式,或是分别置于距外接纯水口较近、远位置处的近接模式。远位置处的近接模式。远位置处的近接模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具有双层刚性管路结构净水机之上层刚性管路的布设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与水处理行业有关,具体涉及到饮用水的深度过滤、净化方面。

技术介绍

[0002]家用净水机除过滤之外,几乎所有问题都是围绕机器小型化产生的,而且受机器的有限空间和过水管路及常规的安装界面,以及注塑成型制造工艺和成本等因素的限制难以实施改进。许多看似简单的结构、技术运用在家用净水器上并不容易,这也是家用净水机几十年无实质性进步的主要原因。还有,在净水器使用过程中绝大部分用水量为洗涤用水,约占97%左右,饮水只占3%左右,前者为用量较大但过滤精度相对较低的洗涤用水,后者为过滤精度较高的饮水。现有的单出水净水器不论使用洗涤用水还是饮水都使用经机器过滤通道所有滤胆过滤处理后的水导致大量高过滤等级水处理资源的浪费,并且严重消耗了过滤精度较高的精细滤胆的寿命,同时也浪费了伴随反渗透膜滤胆运行过由排浓水口大量排放的排浓水(约为纯水的3

5倍)。美国专利5997738、中国专利文献200610076508.5、200710006664.9、200810095787.9公开了多个利用排浓水的技术方案。上述技术方案的核心为设置一条“连接排浓水管路与增压泵进水管路得回水利用管路”。然而,由于净水机的使用环境非常小,连设置净水机都很困难,更不用说放置排浓水蓄水箱了,因此上述节水方案至今难以实施。中国专利申请202010115052.9材料公开了一种“具有双层刚性管路结构净水机之上层刚性管路的布设方法”,涉及设置过水控制部件及上层相关管路的上置机座,与内置滤胆和增压泵并设置排浓水腔和底层管路的下置滤胆仓上、下接触配合并组合构成的双层刚性管路结构,具有刚性管路布设较为简化节省、紧凑,相应的管路明槽可以连体注塑成型,并且节省出较多的平面位置放置更多的过水控制部件及相关的连接管路,为相关管路布设及包括外接排放水口在内的外接水口布设组合方案提供了新选择,满足机器小型化和多功能对上层相关管路的布设要求,继而在上置机座上有限的平面尺寸范围内,通过筛选优化得到的管路布局满足增设的纯、净水检测装置和排浓水检测装置及相关的管路设置需要,较理想的满足机器水路结构设置和各过水控制部件控制、各滤胆动态监测、采用常闭净水出水管路模式双出水反渗透机型净水出水检测的要求,并且为用户自行维修,以及机器远程检测、换水清洗、反冲清洗监控打下良好的基础。然而,该技术方案及其他现有技术方案都存在因排浓水TDS浓度较高,影响反渗透膜滤胆寿命的问题:在利用排浓水箱内循环的排浓水制取纯水过程中,排浓水箱中循环的排浓水逐渐减少且TDS浓度逐渐升高,此时即便关闭回水管路转而使用前置过滤通道引入“新的净水”制取纯水,而且设置在浓水流量控制装置与进腔电控阀之间连接管路中的排放电控阀导通排出排浓水,却不能“稀释”排浓水箱中剩余且具有较高TDS浓度的排浓水,即排浓水箱中的排浓水的不到及时补充。只能在对应循环的排浓水TDS浓度稍高的范围内设置位置较高的排浓水箱下限水位,在排浓水稍微减少至下限水位时即以新的排浓水补充,由于排浓水箱存水容积有限导致水路频繁切换,“排浓水”稀释效果差、利用率低,而且新、旧排浓水之间不能“边进边排”。再者,鉴于排浓水箱中的水处于零压状态,因此当将其输送至反渗透膜滤胆制取纯水的增压泵通常需要
采用无进水压力要求的“自吸泵”,并且输出的水压超过7kg/cm,其工况远差于采用管压在3kg/cm左右的自来水的常规隔膜增压泵,并且两种工况的交替运行环境使得增压泵的工况更加恶劣。对于不设纯水存水容器的“无罐机型”,为了提供较大的流量(便于直接用水)“自吸泵”需要较大的工作电流,但受到自身结构的“发热”限制难以实现,尤其是前置滤胆数量较多时“自吸泵”工况更差。另外,对于设置反冲水路切换器的机型,“过滤效果看不见”;排浓水箱进水分路控制模式导致刚性管路布设复杂,并且还需另配进腔电控阀。除此之外,现有的双出水纯净水机的承压式净水龙头连通前置过滤通道,并且由入户自来水管压直接控制净水龙头。因此前置过滤通道一直保持常通模式,对排浓水的回用控制造成很大困难。上述缺陷及不足严重影响该技术方案净水器的实施和普及。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简单实用的具有双层刚性管路结构净水机之上层刚性管路的布设方法,以克服上述缺陷及不足。
[0004]一种具有双层刚性管路结构净水机之上层刚性管路的布设方法,内置滤胆和增压泵并设置排浓水腔和底层管路的下置滤胆仓和与下置滤胆仓配合并设置上层相关管路的上置机座组合构成的双层刚性管路结构;该双层刚性管路结构通过另设的水口依次串接1

2个前置滤胆、连接增压泵之反渗透膜滤胆、后置功能化滤胆的进、出水口并连接相关的过水控制部件构成过滤通道,其中串接前置滤胆和前置电控阀的部分为前置过滤通道,并且置于前置电控阀后面的前置过滤通道后段通过另设的向下水口与增压泵进水端管路的向上接口对接,增压泵出水端通过底层管路连接反渗透膜滤胆向下的进水口;在下置滤胆仓的中部位置处设置反渗透膜滤胆,并将前置滤胆及后置功能化滤胆分别设在反渗透膜滤胆的两侧,继而以反渗透膜滤胆中心轴线所在位置处为参照基准,将放置各滤胆的仓体部分结构沿放置滤胆的长度方向分为对应前置滤胆的前置侧和对应后置功能化滤胆的后置侧;上置机座在对应下置滤胆仓各滤胆的上方布设上层相关管路并且也相应分为前置侧和后置侧,其中在对应反渗透膜滤胆后方位置处设置三个外接水口及相关的连接管路:置于或接近前置侧的外接进水口和外接排放水口,以及置于或接近后置侧的外接纯水口;反渗透膜滤胆设置向上的纯水口和排浓水口与位于上置机座的上层相关管路向下的对接水口竖直对接:与纯水口对接的纯水对接水口及纯水管路置于后置侧,并通过向下的水口与后置功能化滤胆向上的水口对接,且通过后置功能化滤胆的出水管路向上的水口与连接外接纯水口连接管路向下的水口对接;置于前置侧并与排浓水口对接的排浓水对接水口连接置于该对接水口前方的排浓水流量控制装置,并且位于排浓水流量控制装置后面的排浓水管路后段依次连接排浓水腔和排放电控阀及外接排放水口;外接进水口和外接排放水口或是分别置于距外接纯水口较远、近位置处的远接模式,或是分别置于距外接纯水口较近、远位置处的近接模式,其中对于远接模式,排浓水管路后段或跨越前置过滤通道后段连接外接排放水口,或绕前置过滤通道及外接进水口外侧连接外接排放水口;对于近接模式,排浓水管路后段绕前置过滤通道外侧连接外接排放水口;外接进水口连接置于或接近前置侧的前置电控阀前面,并对应前置滤胆上方的前置过滤通道前端,其特征在于另设串接排浓水泵和净水回水电控阀的连接管路并且在连接管路中设置过水监控部件;该排浓水泵进水端连通排浓水腔下部的出水口,出水端通过置于纯水对接水口和排浓水对接水口前方的管路后分
为两路:一路沿前置侧布设并连接排放电控阀及外接排放水口,另一路通过置于或接近前置侧的净水回水电控阀连通穿过三个竖直的外接水口与排浓水对接水口和纯水对接水口之间的前置过滤通道后段,继而构成由排浓水腔出水口经排浓水泵及净水回水电控阀至前置过滤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具有双层刚性管路结构净水机之上层刚性管路的布设方法,内置滤胆和增压泵并设置排浓水腔和底层管路的下置滤胆仓和与下置滤胆仓配合并设置上层相关管路的上置机座组合构成的双层刚性管路结构;该双层刚性管路结构通过另设的水口依次串接1

2个前置滤胆、连接增压泵之反渗透膜滤胆、后置功能化滤胆的进、出水口并连接相关的过水控制部件构成过滤通道,其中串接前置滤胆和前置电控阀的部分为前置过滤通道,并且置于前置电控阀后面的前置过滤通道后段通过另设的向下水口与增压泵进水端管路的向上接口对接,增压泵出水端通过底层管路连接反渗透膜滤胆向下的进水口;在下置滤胆仓的中部位置处设置反渗透膜滤胆,并将前置滤胆及后置功能化滤胆分别设在反渗透膜滤胆的两侧,继而以反渗透膜滤胆中心轴线所在位置处为参照基准,将放置各滤胆的仓体部分结构沿放置滤胆的长度方向分为对应前置滤胆的前置侧和对应后置功能化滤胆的后置侧;上置机座在对应下置滤胆仓各滤胆的上方布设上层相关管路并且也相应分为前置侧和后置侧,其中在对应反渗透膜滤胆后方位置处设置三个外接水口及相关的连接管路:置于或接近前置侧的外接进水口和外接排放水口,以及置于或接近后置侧的外接纯水口;反渗透膜滤胆设置向上的纯水口和排浓水口与位于上置机座的上层相关管路向下的对接水口竖直对接:与纯水口对接的纯水对接水口及纯水管路置于后置侧,并通过向下的水口与后置功能化滤胆向上的水口对接,且通过后置功能化滤胆的出水管路向上的水口与连接外接纯水口连接管路向下的水口对接;置于前置侧并与排浓水口对接的排浓水对接水口连接置于该对接水口前方的排浓水流量控制装置,并且位于排浓水流量控制装置后面的排浓水管路后段依次连接排浓水腔和排放电控阀及外接排放水口;外接进水口和外接排放水口或是分别置于距外接纯水口较远、近位置处的远接模式,或是分别置于距外接纯水口较近、远位置处的近接模式,其中对于远接模式,排浓水管路后段或跨越前置过滤通道后段连接外接排放水口,或绕前置过滤通道及外接进水口外侧连接外接排放水口;对于近接模式,排浓水管路后段绕前置过滤通道外侧连接外接排放水口;外接进水口连接置于或接近前置侧的前置电控阀前面,并对应前置滤胆上方的前置过滤通道前端,其特征在于另设串接排浓水泵和净水回水电控阀的连接管路并且在连接管路中设置过水监控部件;该排浓水泵进水端连通排浓水腔下部的出水口,出水端通过置于纯水对接水口和排浓水对接水口前方的管路后分为两路:一路沿前置侧布设并连接排放电控阀及外接排放水口,另一路通过置于或接近前置侧的净水回水电控阀连通穿过三个竖直的外接水口与排浓水对接水口和纯水对接水口之间的前置过滤通道后段,继而构成由排浓水腔出水口经排浓水泵及净水回水电控阀至前置过滤通道后段的回水管路。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双层刚性管路结构净水机之上层刚性管路的布设方法,其特征在于由排浓水腔出水口经另设回水电控阀的底层管路至前置过滤通道后段构成第二条回水管路。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具有双层刚性管路结构净水机之上层刚性管路的布设方法,其特征在于还设置连接前置过滤通道后段的外接净水口并另接净水阀;该外接净水口与外接纯水口相邻,或置于外接纯水口的外侧并远离前置侧的位置处,或置于外接纯水口与外接进水口和外接排放水口之间的位置处;并且在连接管路中设置过水监控部件;该过水监控部件或对应排放电控阀或对应净水阀;排放电控阀所在的排浓水管路和净水阀所在的前置过滤通道后段分别位于排浓水泵输出管路的前、后段;通过串接在输出管路前、后段之间
的净水回水电控阀,排浓水泵或联动控制前、后段的过水监控部件,或分别控制前、后段的过水监控部件;置于相关管路段中的过水监控部件或是水压力控制开关或是流量传感器;在关闭相关管路段后排浓水泵继续运行输水直至所在管路段增压触发过水监控部件输出对应相关管路的关闭信号为止。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具有双层刚性管路结构净水机之上层刚性管路的布设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过水监控部件是对应净水阀或对应排放电控阀的两个水压力控制开关;两个水压力控制开关的组合监控模式为:低

低模式,或低

高模式,或高

低模式,或高

高模式。5.如权利要求1、2或4所述的具有双层刚性管路结构净水机之上层刚性管路的布设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排浓水泵或置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请求不公布姓名
申请(专利权)人:杜宁峻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