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白车身顶盖工件翻面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962759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06 13:54
本发明专利技术专利的目的在于克服人工搬运或机器人搬运中翻转时,工人劳动大以及白车身顶盖坠落带来的安全隐患问题。一种白车身顶盖工件翻面机构,其中驱动气缸连接杆与驱动气缸连接板通过螺栓连接,连接耳座与耳座Ⅰ通过销轴连接,当需要将白车身顶盖进行翻转一定的角度时,先将白车身顶盖通过人工或机器人放在工件夹持机构上,通过夹紧气缸、夹紧气缸Ⅰ、直线气缸和夹紧气缸Ⅱ和吸盘对白车身顶盖夹紧,在通过驱动气缸对工件夹持机构翻转到需要的角度,最后机器人再从白车身顶盖的背面夹紧,然后工件夹持机构上的工件定位夹紧机构解锁,机器人抓手即可取出白车身顶盖。本发明专利技术专利的有益效果为: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并且具有超高性价比。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白车身顶盖工件翻面机构
本专利技术专利涉及一种多角度翻面机构,具体涉及一种白车身顶盖工件翻面机构,属于工装设备

技术介绍
随着社会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车的需求量越来越大,智能制造也被越来越多的汽车生产厂家重视,而在实际工业生产中,白车声顶盖生产工序流程中需要翻面45°、90°、135°等;有的采取人工翻转,有的采用机器人搬运的形式;但是人工搬运加大了工人的劳动符合以及白车身顶盖坠落带来的安全隐患;机器人搬运的形式,对于一般企业来说投资过大,性价比不是很高,并且机器人还需要一些附属设备的投入;鉴于此,一种白车身顶盖工件翻面机构是业内急需。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专利的目的在于克服人工搬运或机器人搬运中翻转时,工人劳动大以及白车身顶盖坠落带来的安全隐患问题。本专利技术专利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白车身顶盖工件翻面机构,其组成包括:工件夹持机构1和框架主体2,其中工件夹持机构1中的驱动气缸连接杆118与框架主体2中的驱动气缸连接板210通过螺栓连接,连接耳座123与耳座Ⅰ209通过销轴连接,当需要将白车身顶盖124进行翻转一定的角度时(45、90和135度),先将白车身顶盖124通过人工或机器人放在工件夹持机构1上,通过夹紧气缸107、夹紧气缸Ⅰ109、直线气缸111和夹紧气缸Ⅱ208和吸盘114对白车身顶盖124夹紧,在通过驱动气缸117对工件夹持机构1翻转到需要的角度,最后机器人再从白车身顶盖124的背面夹紧,然后工件夹持机构1上的白车身顶盖124定位夹紧机构解锁,机器人抓手即可取出白车身顶盖124。所述的工件夹持机构1由竖梁101、角板102、横梁103、短横梁104、纵梁105、纵向气缸106、夹紧气缸107、压杆108、夹紧气缸Ⅰ109、连接梁110、直线气缸111、连接板112、托板113、吸盘114、吸盘连接杆115、模块116、驱动气缸117、驱动气缸连接杆118、耳座119、模块Ⅰ120、模块Ⅱ121、缓冲器块122、连接耳座123和白车身顶盖124,其中竖梁101与角板102通过焊接连接,角板102与横梁103通过焊接连接,短横梁104与竖梁101和纵梁105通过焊接连接,纵向气缸106与短横梁104通过螺栓连接,夹紧气缸107与竖梁101通过螺栓连接,压杆108与夹紧气缸Ⅰ109通过螺栓连接,压杆108与模块Ⅰ120通过螺栓连接,连接梁110与竖梁101通过螺栓连接,直线气缸111与连接梁110通过螺栓连接,连接板112与竖梁101通过螺栓连接,托板113与连接板112通过螺栓连接,吸盘114与吸盘连接杆115通过螺栓连接,吸盘连接杆115与竖梁101通过螺栓连接,模块Ⅱ121与连接板112通过螺栓连接,模块116与纵向气缸106通过螺栓连接,驱动气缸117与驱动气缸连接杆118通过销轴连接,驱动气缸117与耳座119通过螺栓连接,耳座119与纵梁105通过螺栓连接,缓冲器块122与竖梁101通过螺栓连接,连接耳座123与横梁103通过螺栓连接,白车身顶盖124通过夹紧气缸107、夹紧气缸Ⅰ109、直线气缸111和夹紧气缸Ⅱ208和吸盘114夹紧,防止在翻转时吸盘114出现失误导致白车身顶盖124脱落,起到双重保护作用,当将白车身顶盖124翻转完成后,工件夹持机构1在落下来时,缓冲器206与缓冲器块122配合,降低噪声及保护工件夹持机构1。所述的框架主体2由框架201、板202、底块203、垫块204、定位杆205、缓冲器206、缓冲器连接板207、夹紧气缸Ⅱ208、耳座Ⅰ209、驱动气缸连接板210、连接板Ⅰ211、连接板Ⅱ212和底座213组成,其中框架201与板202通过焊接连接,底块203与板202通过螺栓连接,垫块204与底块203通过焊接连接,定位杆205与板202通过螺栓连接,缓冲器206与缓冲器连接板207过盈配合,缓冲器连接板207与板202通过螺栓连接,夹紧气缸Ⅱ208与连接板Ⅱ212通过螺栓连接,耳座Ⅰ209与框架201通过螺栓连接,驱动气缸连接板210与框架201通过螺栓连接,连接板Ⅰ211与框架201通过螺栓连接,连接板Ⅱ212与框架201通过螺栓连接,底座213与框架201通过螺栓连接,定位杆205对放白车身顶盖124起到定位作用,当工件夹持机构1旋转到达一定的角度时,缓冲器206作用是在到达一定的角度时起到缓冲的作用,夹紧气缸Ⅱ208与驱动气缸117配合将工件夹持机构1夹紧,起到安全保护的作用。本专利技术专利的有益效果为: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并且具有超高性价比。附图说明图1是一种白车身顶盖工件翻面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2、图3是图1中工件夹持机构1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图1中框架主体2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工件夹持机构1旋转一定角度的状态图;具体实施方式1.参阅图1、图2、图3、图4和图5,本具体实施方式的一种白车身顶盖工件翻面机构,其组成包括:工件夹持机构1和框架主体2,其中工件夹持机构1中的驱动气缸连接杆118与框架主体2中的驱动气缸连接板210通过螺栓连接,连接耳座123与耳座Ⅰ209通过销轴连接,当需要将白车身顶盖124进行翻转一定的角度时(45、90和135度),先将白车身顶盖124通过人工或机器人放在工件夹持机构1上,通过夹紧气缸107、夹紧气缸Ⅰ109、直线气缸111和夹紧气缸Ⅱ208和吸盘114对白车身顶盖124夹紧,在通过驱动气缸117对工件夹持机构1翻转到需要的角度,最后机器人再从白车身顶盖124的背面夹紧,然后工件夹持机构1上的白车身顶盖124定位夹紧机构解锁,机器人抓手即可取出白车身顶盖124。2.参阅图2和图3,工件夹持机构1由竖梁101、角板102、横梁103、短横梁104、纵梁105、纵向气缸106、夹紧气缸107、压杆108、夹紧气缸Ⅰ109、连接梁110、直线气缸111、连接板112、托板113、吸盘114、吸盘连接杆115、模块116、驱动气缸117、驱动气缸连接杆118、耳座119、模块Ⅰ120、模块Ⅱ121、缓冲器块122、连接耳座123和白车身顶盖124,其中竖梁101与角板102通过焊接连接,角板102与横梁103通过焊接连接,短横梁104与竖梁101和纵梁105通过焊接连接,纵向气缸106与短横梁104通过螺栓连接,夹紧气缸107与竖梁101通过螺栓连接,压杆108与夹紧气缸Ⅰ109通过螺栓连接,压杆108与模块Ⅰ120通过螺栓连接,连接梁110与竖梁101通过螺栓连接,直线气缸111与连接梁110通过螺栓连接,连接板112与竖梁101通过螺栓连接,托板113与连接板112通过螺栓连接,吸盘114与吸盘连接杆115通过螺栓连接,吸盘连接杆115与竖梁101通过螺栓连接,模块Ⅱ121与连接板112通过螺栓连接,模块116与纵向气缸106通过螺栓连接,驱动气缸117与驱动气缸连接杆118通过销轴连接,驱动气缸117与耳座119通过螺栓连接,耳座119与纵梁105通过螺栓连接,缓冲器块122与竖梁101通过螺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白车身顶盖工件翻面机构,其特征在于它由工件夹持机构(1)和框架主体(2)组成,其中工件夹持机构(1)中的驱动气缸连接杆(118)与框架主体(2)中的驱动气缸连接板(210)通过螺栓连接,连接耳座(123)与耳座Ⅰ(209)通过销轴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白车身顶盖工件翻面机构,其特征在于它由工件夹持机构(1)和框架主体(2)组成,其中工件夹持机构(1)中的驱动气缸连接杆(118)与框架主体(2)中的驱动气缸连接板(210)通过螺栓连接,连接耳座(123)与耳座Ⅰ(209)通过销轴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白车身顶盖工件翻面机构,其特征在于工件夹持机构(1)由竖梁(101)、角板(102)、横梁(103)、短横梁(104)、纵梁(105)、纵向气缸(106)、夹紧气缸(107)、压杆(108)、夹紧气缸Ⅰ(109)、连接梁(110)、直线气缸(111)、连接板(112)、托板(113)、吸盘(114)、吸盘连接杆(115)、模块(116)、驱动气缸(117)、驱动气缸连接杆(118)、耳座(119)、模块Ⅰ(120)、模块Ⅱ(121)、缓冲器块(122)、连接耳座(123)和白车身顶盖(124),其中竖梁(101)与角板(102)通过焊接连接,角板(102)与横梁(103)通过焊接连接,短横梁(104)与竖梁(101)和纵梁(105)通过焊接连接,纵向气缸(106)与短横梁(104)通过螺栓连接,夹紧气缸(107)与竖梁(101)通过螺栓连接,压杆(108)与夹紧气缸Ⅰ(109)通过螺栓连接,压杆(108)与模块Ⅰ(120)通过螺栓连接,连接梁(110)与竖梁(101)通过螺栓连接,直线气缸(111与连接梁(110通过螺栓连接,连接板(112)与竖梁(101)通过螺栓连接,托板(113)与连接板(112)通过螺栓连接,吸盘(114)与吸盘连接杆(115)通过螺栓连接,吸盘连接杆(115)与竖梁(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宏波荣宝军王升君邵庆张邦成李晓娟常笑鹏邵玉博赵航
申请(专利权)人:吉林省百浪汽车装备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吉林;2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