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大型多旋翼无人机的防撞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7961871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06 13:5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基于大型多旋翼无人机的防撞装置,包括第一防护机构和第二防护机构,所述第一防护机构通过转接件与大型多旋翼无人机的机臂连接,所述第二防护机构通过电机底座与大型多旋翼无人机的电机安装座连接,所述第一防护机构通过第二防护竖杆与第二防护机构连接。本发明专利技术能为大型的多旋翼无人机提供防撞保护功能,提高其飞行时的安全性能,结构合理且轻便,制造成本低。其轻量化的结构设计能够在不大量损失无人机飞行动力性能与不降低无人机飞行稳定性的情况下,最大程度的为无人机提供可靠的安全保障,可以广泛的应用在大型多旋翼无人机结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大型多旋翼无人机的防撞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无人机
,尤其涉及一种基于大型多旋翼无人机的防撞装置。
技术介绍
无人驾驶飞机简称“无人机”,是利用无线电遥控设备和自备的程序控制装置操纵的不载人飞机。如今无人机在民用领域有很大的市场需求,目前在航拍、农业植保、快递运输、灾难救援、测绘、新闻报道、电力巡检等等多种领域有广阔的应用空间。但是,由于多旋翼无人机桨叶高速转动的特点,在飞行过程中存在撞机以致人员受伤或机身损毁的可能,存在一定安全隐患。目前,市面上使用的无人机大多会加装防撞保护装置,但是现有的防撞保护装置一般面向小型多旋翼无人机而设计,无法对安全隐患更大的大型多旋翼无人机提供保护,因而,需要设计一种结构稳定合理、适用于大型多旋翼无人机的防撞保护结构。无人机的大小的第一种划分方法为按重量分类,市面上的无人机的重量不超过15kg的,为中小型多旋翼无人机,无人机的重量在15kg及以上的,为大型多旋翼无人机;无人机的大小的第二种划分方法为按轴距分类,市面上的无人机的轴距不超过1000mm的,为中小型多旋翼无人机,无人机的轴距在1000mm以上的,为大型多旋翼无人机。市场上的中小型多旋翼无人机主要运用在个人用途,旅游航拍等,大型多旋翼无人机主要是用作行业应用,如影视航拍或者农业植保,物流运输等用途,使用时存在更大的安全隐患,这也是为此类大型多旋翼无人机设计保护罩的初衷。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为了克服以上现有技术存在的无法对安全隐患更大的大型多旋翼无人机提供保护的问题,提供了一种基于大型多旋翼无人机的防撞装置。本专利技术的目的通过以下的技术方案实现:一种基于大型多旋翼无人机的防撞装置,包括第一防护机构和第二防护机构,所述第一防护机构通过转接件与大型多旋翼无人机的机臂连接,所述第二防护机构通过电机底座与大型多旋翼无人机的电机安装座连接,所述第一防护机构通过第二防护竖杆与第二防护机构连接。更优的选择,所述第一防护机构包括第一防护模块和第二防护模块,所述第一防护模块通过第一防护连杆与第二防护模块连接,所述第一防护模块通过转接件与机臂连接,所述第二防护模块通过第二防护竖杆与第二防护机构连接。更优的选择,所述第一防护模块包括多根第一防护横杆和多根第一防护竖杆,多根所述第一防护横杆通过第一四通接头首尾连接,所述第一四通接头与第一防护竖杆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防护竖杆的另一端通过转接件与机臂连接,所述第一四通接头通过第一防护连杆与第二防护模块连接。更优的选择,所述第二防护模块包括多根第二防护横杆,多根所述第二防护横杆通过第二四通接头首尾连接,所述第二四通接头通过第一防护连杆与第一防护模块连接,所述第二四通接头通过第二防护竖杆与第二防护机构连接。更优的选择,所述第二防护机构包括多根第三防护横杆和多根第二防护连杆,多根所述第三防护横杆通过第三四通接头首尾连接,所述第三四通接头通过第二防护竖杆与第一防护机构连接,所述第三四通接头与第二防护连杆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防护连杆的另一端通过电机底座与电机安装座连接。更优的选择,所述大型多旋翼无人机包括中心主体、多个机翼和脚架,多个所述机翼通过第一管夹件与中心主体的连接,所述脚架安装于中心主体的底部,所述第一防护机构通过转接件与机翼的机臂连接,所述第二防护机构通过电机底座与机翼的电机安装座连接。更优的选择,所述脚架包括支座、支撑杆、转接头、平衡杆和保护套,所述支座对称地安装于大型多旋翼无人机的底部,所述支座与支撑杆的一端连接,所述支撑杆的另一端通过转接头与平衡杆连接,所述保护套安装于平衡杆的两端。更优的选择,所述中心主体包括骨架、电池、视觉模块、指示灯、水平定位模块、主控模块和电源管理模块,所述电池、视觉模块、指示灯、水平定位模块、主控模块和电源管理模块均安装于骨架,多个所述机翼通过第一管夹件与骨架连接,所述脚架安装于骨架的底部,所述电源管理模块和多个所述机翼均与电池连接,所述电源管理模块、水平定位模块、指示灯、视觉定位模块和多个所述机翼均与主控模块连接。更优的选择,所述视觉定位模块包括视觉传感器和视觉处理器,所述视觉传感器和视觉处理器均安装于骨架,所述视觉传感器通过视觉处理器与主控模块连接。更优的选择,所述机翼包括机臂、电机安装座、动力电机和螺旋桨,所述螺旋桨与动力电机的转轴连接,所述动力电机安装于电机安装座,所述动力电机与中心主体连接,所述电机安装座与机臂的一端连接,所述机臂的另一端通过第一管夹件与中心主体连接,所述电机安装座通过电机底座与第二防护机构连接,所述机臂通过连接件与第一防护机构连接。本专利技术相对现有技术具有以下优点及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通过第一防护机构和第二防护机构能为大型的多旋翼无人机提供防撞保护功能,提高其飞行时的安全性能,结构合理且轻便,制造成本低。其轻量化的结构设计能够在不大量损失无人机飞行动力性能与不降低无人机飞行稳定性的情况下,最大程度的为无人机提供可靠的安全保障,可以广泛的应用在大型多旋翼无人机结构。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一种基于大型多旋翼无人机的防撞装置的大型多旋翼无人机和防撞装置的组合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一种基于大型多旋翼无人机的防撞装置的防撞装置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一种基于大型多旋翼无人机的防撞装置的大型多旋翼无人机示意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一种基于大型多旋翼无人机的防撞装置的大型多旋翼无人机示意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一种基于大型多旋翼无人机的防撞装置的脚架示意图;图6是本专利技术一种基于大型多旋翼无人机的防撞装置的大型多旋翼无人机的机翼示意图;图7是本专利技术一种基于大型多旋翼无人机的防撞装置的电子元件的连接示意图;附图中各部件的标记:1、大型多旋翼无人机;11、中心主体;111、骨架;112、视觉传感器;113、水平定位模块;114、电池;115、第一管夹件;116、视觉处理器;117、主控模块;118、电源管理模块;119、指示灯;12、机翼;121、螺旋桨;122、动力电机;123、电机安装座;124、机臂;2、防撞装置;21、第一防护模块;211、第一防护横杆;212、第一四通接头;213、第一防护竖杆;214、转接件;215、第一防护连杆;22、第二防护模块;221、第二防护横杆;222、第二四通接头;223、第二防护竖杆;23、第二防护机构;231、第三防护横杆;232、第二防护连杆;233、第三四通接头;234、固定板;235、第二管夹件;236、垫片;237、电机底座;3、脚架;31、支座;32、支撑杆;33、转接头;34、平衡杆;35、保护套。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的专利技术目的作进一步详细地描述,实施例不能在此一一赘述,但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并不因此限定于以下实施例。如图1所示,一种基于大型六旋翼无人机的防撞装置,防撞装置2包围着大型六旋翼无人机1的四周,防撞装置2包括第一防护机构和第二防护机构23,第一防护机构通过转接件214与大型六旋翼无人机1的机臂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于大型多旋翼无人机的防撞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防护机构和第二防护机构,所述第一防护机构通过转接件与大型多旋翼无人机的机臂连接,所述第二防护机构通过电机底座与大型多旋翼无人机的电机安装座连接,所述第一防护机构通过第二防护竖杆与第二防护机构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大型多旋翼无人机的防撞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防护机构和第二防护机构,所述第一防护机构通过转接件与大型多旋翼无人机的机臂连接,所述第二防护机构通过电机底座与大型多旋翼无人机的电机安装座连接,所述第一防护机构通过第二防护竖杆与第二防护机构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大型多旋翼无人机的防撞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防护机构包括第一防护模块和第二防护模块,所述第一防护模块通过第一防护连杆与第二防护模块连接,所述第一防护模块通过转接件与机臂连接,所述第二防护模块通过第二防护竖杆与第二防护机构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基于大型多旋翼无人机的防撞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防护模块包括多根第一防护横杆和多根第一防护竖杆,多根所述第一防护横杆通过第一四通接头首尾连接,所述第一四通接头与第一防护竖杆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防护竖杆的另一端通过转接件与机臂连接,所述第一四通接头通过第一防护连杆与第二防护模块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基于大型多旋翼无人机的防撞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防护模块包括多根第二防护横杆,多根所述第二防护横杆通过第二四通接头首尾连接,所述第二四通接头通过第一防护连杆与第一防护模块连接,所述第二四通接头通过第二防护竖杆与第二防护机构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大型多旋翼无人机的防撞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防护机构包括多根第三防护横杆和多根第二防护连杆,多根所述第三防护横杆通过第三四通接头首尾连接,所述第三四通接头通过第二防护竖杆与第一防护机构连接,所述第三四通接头与第二防护连杆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防护连杆的另一端通过电机底座与电机安装座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大型多旋翼无人机的防撞装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东吴泽纪苏锴南梁庆铧刘婕赵商羽
申请(专利权)人:华南理工大学博泰机器人技术佛山顺德区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