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旋翼无人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795290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22 17:1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旋翼无人机,其结构包括无人机主体、旋翼、消音罩、支架、传感模块盒、摄像仓、落地架、动力轴,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动力轴组合旋翼作为无人机主体飞行的主要部件,装设在数量对应的消音罩内部活动槽中,导接框与加固板组合构成可有效提高罩板与支架的安装连接性,罩板表面带有抗压层,外壁碰触外物时具有防护外壁的作用,能够有效避免出现叶片误伤工作人员的现象,内圈贴设复吸材料层、吸声材料层,复吸材料层、吸声材料层组合构成双重吸声结构体,表面分布有多孔且具有薄膜作用、共振作用而对入射声能具有吸收作用,使飞行产生的部分入射声能被吸收,有效降低声能污染分贝。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旋翼无人机
本技术是一种旋翼无人机,属于旋翼无人机

技术介绍
无人驾驶飞机简称“无人机”,是一种由无线电遥控设备或自身程序控制装置操纵的无人驾驶飞行器,无人机用途广泛,己被广泛运用到警备、城市管理、农业、地质、气象、电力、抢险救灾、视频拍摄等领域。现有旋翼无人机使用较广泛,大多叶片一般直接裸露在外面,无人机在飞行过程中产生较大噪音,且叶片容易误伤工作人员,极易触碰外物而导致叶片受损。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目的是提供一种旋翼无人机,以解决现有旋翼无人机使用较广泛,大多叶片一般直接裸露在外面,无人机在飞行过程中产生较大噪音,且叶片容易误伤工作人员,极易触碰外物而导致叶片受损的问题。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旋翼无人机,其结构包括无人机主体、旋翼、消音罩、支架、传感模块盒、摄像仓、落地架、动力轴,所述无人机主体凹槽位置配设排列位置紧固的支架,所述动力轴相啮合数量相对应的旋翼中点表面凹槽,所述无人机主体上设位于底槽处的摄像仓,所述无人机主体底壁配设两边相倾斜的落地架,所述支架装配在传感模块盒安装槽表面上,所述传感模块盒导线相连接动力轴,所述动力轴装设在数量对应的消音罩内部。所述消音罩包括导接框、加固板、罩板、抗压层、复吸材料层、吸声材料层、活动槽,所述导接框装配在加固板与罩板对接处,所述罩板中空腔一体构成活动槽,所述活动槽作为动力轴的安装腔使用,所述罩板外壁覆设有抗压层,且内圈贴设有复吸材料层,所述复吸材料层与吸声材料层环形相连接,所述吸声材料层绕设在活动槽壁面上,所述导接框安装在对应支架的凹槽上。进一步地,所述传感模块盒安装在无人机主体内腔凹槽上。进一步地,所述旋翼对应排列装配在绕无人机主体外围处。进一步地,所述支架外部凹槽上设内嵌式动力轴。进一步地,所述落地架装设在对应支架位置的下方处。进一步地,所述摄像仓导线相连接传感模块盒接口。进一步地,所述加固板嵌设在罩板靠内壁凹槽上。进一步地,所述抗压层采用结构细密性好的材料制成。有益效果本技术一种旋翼无人机,动力轴组合旋翼作为无人机主体飞行的主要部件,装设在数量对应的消音罩内部活动槽中,导接框与加固板组合构成可有效提高罩板与支架的安装连接性,罩板表面带有抗压层,外壁碰触外物时具有防护外壁的作用,能够有效避免出现叶片误伤工作人员的现象,内圈贴设复吸材料层、吸声材料层,复吸材料层、吸声材料层组合构成双重吸声结构体,表面分布有多孔且具有薄膜作用、共振作用而对入射声能具有吸收作用,使飞行产生的部分入射声能被吸收,有效降低声能污染分贝。附图说明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图1为本技术一种旋翼无人机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消音罩装配结构示意图。图中:无人机主体-1、旋翼-2、消音罩-3、导接框-30、加固板-41、罩板-52、抗压层-63、复吸材料层-74、吸声材料层-85、活动槽-96、支架-4、传感模块盒-5、摄像仓-6、落地架-7、动力轴-8。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技术。请参阅图1-图2,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旋翼无人机,其结构包括无人机主体1、旋翼2、消音罩3、支架4、传感模块盒5、摄像仓6、落地架7、动力轴8,所述无人机主体1凹槽位置配设排列位置紧固的支架4,所述动力轴8相啮合数量相对应的旋翼2中点表面凹槽,所述无人机主体1上设位于底槽处的摄像仓6,所述无人机主体1底壁配设两边相倾斜的落地架7,所述支架4装配在传感模块盒5安装槽表面上,所述传感模块盒5导线相连接动力轴8,所述动力轴8装设在数量对应的消音罩3内部。所述消音罩3包括导接框30、加固板41、罩板52、抗压层63、复吸材料层74、吸声材料层85、活动槽96,所述导接框30装配在加固板41与罩板52对接处,所述罩板52中空腔一体构成活动槽96,所述活动槽96作为动力轴8的安装腔使用,所述罩板52外壁覆设有抗压层63,且内圈贴设有复吸材料层74,所述复吸材料层74与吸声材料层85环形相连接,所述吸声材料层85绕设在活动槽96壁面上,所述导接框30安装在对应支架4的凹槽上,所述传感模块盒5安装在无人机主体1内腔凹槽上,所述旋翼2对应排列装配在绕无人机主体1外围处,所述支架4外部凹槽上设内嵌式动力轴8,所述落地架7装设在对应支架4位置的下方处,所述摄像仓6导线相连接传感模块盒5接口,所述加固板41嵌设在罩板52靠内壁凹槽上,所述抗压层63采用结构细密性好的材料制成。本专利所说的复吸材料层74、吸声材料层85组合构成双重吸声结构体,表面分布有多孔且具有薄膜作用、共振作用而对入射声能具有吸收作用,使飞行产生的部分入射声能被吸收。例如:在进行使用时,动力轴8组合旋翼2作为无人机主体1飞行的主要部件,装设在数量对应的消音罩3内部活动槽96中,导接框30与加固板41组合构成可有效提高罩板52与支架4的安装连接性,罩板52表面带有抗压层63,外壁碰触外物时具有防护外壁的作用,能够有效避免出现叶片误伤工作人员的现象,内圈贴设复吸材料层74、吸声材料层85,复吸材料层74、吸声材料层85组合构成双重吸声结构体,表面分布有多孔且具有薄膜作用、共振作用而对入射声能具有吸收作用,使飞行产生的部分入射声能被吸收,有效降低声能污染分贝。本技术解决的问题是现有旋翼无人机使用较广泛,大多叶片一般直接裸露在外面,无人机在飞行过程中产生较大噪音,且叶片容易误伤工作人员,极易触碰外物而导致叶片受损,本技术通过上述部件的互相组合,消音罩能够有效避免出现叶片误伤工作人员的现象,内圈部件组合构成双重吸声结构体,使飞行产生的部分入射声能被吸收,有效降低声能污染分贝。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技术的优点,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技术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技术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技术。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技术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技术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旋翼无人机,其结构包括无人机主体(1)、旋翼(2)、消音罩(3)、支架(4)、传感模块盒(5)、摄像仓(6)、落地架(7)、动力轴(8),其特征在于:/n所述无人机主体(1)凹槽位置配设排列位置紧固的支架(4),所述动力轴(8)相啮合数量相对应的旋翼(2)中点表面凹槽,所述无人机主体(1)上设位于底槽处的摄像仓(6),所述无人机主体(1)底壁配设两边相倾斜的落地架(7),所述支架(4)装配在传感模块盒(5)安装槽表面上,所述传感模块盒(5)导线相连接动力轴(8),所述动力轴(8)装设在数量对应的消音罩(3)内部;/n所述消音罩(3)包括导接框(30)、加固板(41)、罩板(52)、抗压层(63)、复吸材料层(74)、吸声材料层(85)、活动槽(96),所述导接框(30)装配在加固板(41)与罩板(52)对接处,所述罩板(52)中空腔一体构成活动槽(96),所述活动槽(96)作为动力轴(8)的安装腔使用,所述罩板(52)外壁覆设有抗压层(63),且内圈贴设有复吸材料层(74),所述复吸材料层(74)与吸声材料层(85)环形相连接,所述吸声材料层(85)绕设在活动槽(96)壁面上,所述导接框(30)安装在对应支架(4)的凹槽上。/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旋翼无人机,其结构包括无人机主体(1)、旋翼(2)、消音罩(3)、支架(4)、传感模块盒(5)、摄像仓(6)、落地架(7)、动力轴(8),其特征在于:
所述无人机主体(1)凹槽位置配设排列位置紧固的支架(4),所述动力轴(8)相啮合数量相对应的旋翼(2)中点表面凹槽,所述无人机主体(1)上设位于底槽处的摄像仓(6),所述无人机主体(1)底壁配设两边相倾斜的落地架(7),所述支架(4)装配在传感模块盒(5)安装槽表面上,所述传感模块盒(5)导线相连接动力轴(8),所述动力轴(8)装设在数量对应的消音罩(3)内部;
所述消音罩(3)包括导接框(30)、加固板(41)、罩板(52)、抗压层(63)、复吸材料层(74)、吸声材料层(85)、活动槽(96),所述导接框(30)装配在加固板(41)与罩板(52)对接处,所述罩板(52)中空腔一体构成活动槽(96),所述活动槽(96)作为动力轴(8)的安装腔使用,所述罩板(5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嘉平
申请(专利权)人:泉州市早稻梦想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