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带料上叶片圈圆的模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957868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06 13:4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带料上叶片圈圆的模具,它包括上模和下模,所述上模包括由上往下顺次固设的上托(1)、上垫板(2)、限位板(3)和卸料板(4),卸料板(4)内固设有叶片左右部成型凹模(5),叶片左右部成型凹模(5)的底部且位于其中部设置有台阶(6),上托(1)的底部固设有叶片中间部成型凸模(9),叶片中间部成型凸模(9)的下端部顺次贯穿上垫板(2)、限位板(3)和卸料板(4)且延伸于卸料板(4)下方设置;下模设置于上模下方,第一凹槽(14)内固设有叶片左右部成型凸模(16)。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结构紧凑、提高产品加工精度、提高产品质量、提高圈圆效率、操作简单。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带料上叶片圈圆的模具
本专利技术涉及圈圆的
,特别是一种带料上叶片圈圆的模具。
技术介绍
在电子生产行业中,通常会生产呈柱状的薄壁圆环,这种圆环可以应用于生产金属薄壁,其加工用的坯件为呈矩形状的薄板。由于薄板的尺寸小,因此目前主要采用级进模圈圆的方式生产圆环,即利用多副凹凸模将薄板冲压成具有不同弧度的半成品,成型后将最后一级成型的半成品的首尾端焊接,从而得到成品圆环。如中国专利中公开号为CN205967033U中,公开了一种纵向圈圆成型精密级进模,其总共使用了七副凹凸模来成型圆环,即总共要进行七次冲压薄板,这无疑是降低了圈圆的效率,同时增加了模具的投入成本,进而增加了圆环的生产成本。此外,每次冲压时,都需要进行七次工装定位半成品,这无疑是增加了圈圆的累积误差,导致所加工出产品的同心度差,进而降低了产品的质量。因此亟需一种提高产品加工精度、提高产品质量、提高圈圆效率的模具。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点,提供一种结构紧凑、提高产品加工精度、提高产品质量、提高圈圆效率、操作简单的带料上叶片圈圆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带料上叶片圈圆的模具,其特征在于:它包括上模和下模,所述上模包括由上往下顺次固设的上托(1)、上垫板(2)、限位板(3)和卸料板(4),所述卸料板(4)内固设有叶片左右部成型凹模(5),叶片左右部成型凹模(5)的底部且位于其中部设置有台阶(6),台阶(6)与叶片左右部成型凹模(5)的左右壁之间分别开设有左圆形槽(7)和右圆形槽(8),所述上托(1)的底部固设有叶片中间部成型凸模(9),叶片中间部成型凸模(9)的下端部顺次贯穿上垫板(2)、限位板(3)和卸料板(4)且延伸于卸料板(4)下方设置,叶片中间部成型凸模(9)的底部开设有中间圆形槽(10);/n所述下模设置于上模下方,下模包括由...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带料上叶片圈圆的模具,其特征在于:它包括上模和下模,所述上模包括由上往下顺次固设的上托(1)、上垫板(2)、限位板(3)和卸料板(4),所述卸料板(4)内固设有叶片左右部成型凹模(5),叶片左右部成型凹模(5)的底部且位于其中部设置有台阶(6),台阶(6)与叶片左右部成型凹模(5)的左右壁之间分别开设有左圆形槽(7)和右圆形槽(8),所述上托(1)的底部固设有叶片中间部成型凸模(9),叶片中间部成型凸模(9)的下端部顺次贯穿上垫板(2)、限位板(3)和卸料板(4)且延伸于卸料板(4)下方设置,叶片中间部成型凸模(9)的底部开设有中间圆形槽(10);
所述下模设置于上模下方,下模包括由下往上顺次固设的底座(11)、下垫板(12)和凹模板(13),凹模板(13)的顶部开设第一凹槽(14)和第二凹槽(15),第一凹槽(14)内固设有叶片左右部成型凸模(16),叶片左右部成型凸模(16)内开设有贯穿其上下表面的导向孔(17),导向孔(17)设置于台阶(6)的正下方,叶片左右部成型凸模(16)的顶部固设有分别设置于导向孔(17)左右侧的左圆形凸起(18)和右圆形凸起(19),左圆形凸起(18)和右圆形凸起(19)均延伸于凹模板(13)的上方,左圆形凸起(18)设置于左圆形槽(7)的正下方,右圆形凸起(19)设置于右圆形槽(8)的正下方,所述底座(11)内设置有弹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庄严王华杨翠刚宁涛侯毅游健杨政武
申请(专利权)人:成都宏明双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