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油气分离装置,其属于车辆技术领域,包括壳体组件,壳体组件的顶部具有第一入口,壳体组件的底部具有液体出口,壳体组件侧壁具有气体出口;迷宫组件,包括间隔设置的多个导流板,多个导流板之间形成分离流道,分离流道的入口连通于车辆曲轴箱的出口,分离流道的输出口连通于第一入口,混合流体在分离流道中流动时,能与导流板接触;压力调节阀,安装于第一入口处,并用于调节由第一入口流入的混合流体的压力;过滤组件,设置于壳体组件内,进入壳体组件的混合流体经过滤组件过滤后,气体由气体出口流出,液体由液体出口流出。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油气分离组件具有较高的分离效果和较低的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油气分离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车辆
,尤其涉及一种油气分离装置。
技术介绍
车辆的发动机在工作的时候,在做功冲程汽缸内燃烧的高温高压气体会沿着活塞组件与气缸壁之间的间隙窜入曲轴箱中,导致曲轴箱内充满窜气,如窜气不能有效释放,会导致发动机密封件失效,造成安全隐患。但因窜气中含有大量的机油和燃油蒸汽,直接排入大气会造成环境污染,因此需设计油气分离器。油气分离器是对曲轴箱窜气中携带的机油油滴进行分离。现有技术中,油气分离器包括上盖和滤芯,上盖包括压力调节阀、旁通阀和主体,压力调节阀和旁通阀分别与主体连接,压力调节阀包括扣盖、膜片和调节弹簧,扣盖与膜片连接,膜片与调节弹簧连接,主体包括出气管和上盖壳体组件,出气管一端与调节弹簧连接,另一端穿过上盖壳体组件,并伸出上盖壳体组件外,旁通阀包括上壳体组件、下壳体组件、旁通阀弹簧和阀芯,上壳体组件与下壳体组件连接,阀芯位于下壳体组件内,阀芯穿过旁通阀弹簧与上壳体组件连接。该油气分离器在使用时,油气从进气端进入油气分离滤芯的外表面,油气穿过油气分离滤芯,油气被分离,分离后的气体继续上升,通过压力调节阀,进入出气管,分离后的油收集汇合后从中心管内回流到滤芯底部进入油底壳,达到油气分离的效果。但是,现有技术的油气分离器的本质是通过滤芯对油气进行分离,由于滤芯的过滤能力有限,导致滤芯的使用寿命受到限制,需要定期更换,导致现有技术中油气分离器的成本较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油气分离装置,用于对曲轴箱内的混合流体中的机油和气体进行分离,具有较高的分离效果且成本较低。如上构思,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油气分离装置,包括:壳体组件,所述壳体组件的顶部具有第一入口,所述壳体组件的底部具有液体出口,所述壳体组件侧壁具有气体出口;迷宫组件,包括间隔设置的多个导流板,多个所述导流板之间形成分离流道,所述分离流道的入口连通于车辆曲轴箱的出口,所述分离流道的输出口连通于所述第一入口,混合流体在所述分离流道中流动时,能与所述导流板接触;压力调节阀,安装于所述第一入口处,并用于调节由所述第一入口流入的所述混合流体的压力;过滤组件,设置于所述壳体组件内,进入所述壳体组件的所述混合流体经所述过滤组件过滤后,气体由所述气体出口流出,液体由所述液体出口流出。可选地,所述迷宫组件还包括安装于所述壳体组件外壁上框架结构,多个所述导流板中的一部分安装于所述框架结构一侧的内壁上,另一部分安装于所述框架结构另一侧的内壁上。可选地,还包括安装于所述框架结构上的旁通阀,所述旁通阀连通于所述分离流道。可选地,所述框架结构的底部设有集流孔,所述壳体组件的侧壁设有连通于所述液体出口的溢流孔,所述溢流孔与所述集流孔连通。可选地,还包括撞击分离组件,所述撞击分离组件包括固定筒及均位于所述固定筒内的阀芯及弹性件,所述固定筒连接于所述壳体组件内,且所述固定筒的底壁具有第一通孔,所述固定筒的侧壁具有第二通孔,所述弹性件的一端抵接于所述固定筒的底壁,所述阀芯设置于所述弹性件的另一端,所述过滤组件位于所述固定筒的外侧。可选地,所述撞击分离组件还包括固定于所述固定筒内限位件,所述限位件位于所述阀芯远离所述弹性件的一侧,且通过所述固定筒的中轴线。可选地,所述过滤组件包括骨架结构、冲击套板及第一滤芯,所述骨架结构连接于所述壳体组件,所述第一滤芯套设于所述固定筒外,所述冲击套板固定于所述骨架结构上并套设于所述第一滤芯外,且所述第一滤芯设置于所述冲击套板上。可选地,所述过滤组件还包括第二滤芯,所述第二滤芯固定于所述骨架结构上并设置于所述冲击套板与所述壳体组件内壁之间。可选地,还包括连接于所述壳体组件内的集流板及安装于所述集流板上的单向阀,所述集流板的中心位置低于所述集流板的边缘位置,所述单向阀位于所述集流板的中心位置处。可选地,还包括曲轴箱调压组件,所述曲轴箱调压组件连通于所述气体出口,并用于对进入所述曲轴箱调压组件的气体进行调压处理。本专利技术提出的油气分离装置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通过迷宫组件对混合流体进行初步过滤,使得混合流体中的大液滴能够附着在导流板上,之后,经过初步过滤后的混合流体经压力调节阀进入壳体组件内,并通过过滤组件进行深度过滤,过滤组件能够将混合流体中的气体和液体彻底分离,进而实现过滤,由于混合流体经过滤组件之前进行了初步过滤,减小了滤芯的使用强度,进而能够延长滤芯的使用寿命,使得在保证了分离效果的前提下,降低了油气分离的成本。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油气分离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油气分离装置的部分结构示意图一;图3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油气分离装置的部分结构示意图二;图4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油气分离装置的俯视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图4所示的B-B剖视图;图6是本专利技术图4所示的额A-A剖视图;图7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油气分离装置的分解结构示意图;图8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过滤组件的截面示意图;图9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曲轴箱调压组件的截面示意图;图10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压力调节阀的截面示意图;图1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油气分离装置的截面示意图。图中:1、壳体组件;101、液体出口;102、气体出口;103、溢流孔;104、虹吸流道;2、迷宫结构;21、导流板;22、框架结构;221、集流孔;201、分离流道;2011、输出口;202、入口接头;3、压力调节阀;31、盖结构;32、膜片;33、弹簧结构;34、第四密封圈;35、阀座;4、过滤组件;41、骨架机构;411、上骨架;412、下骨架;42、冲击套板;421、第三通孔;43、第一滤芯;44、第二滤芯;45、固定网;5、旁通阀;6、撞击分离组件;61、固定筒;611、第一通孔;612、第二通孔;613、凸条;62、阀芯;63、弹性件;64、限位件;7、集流板;8、单向阀;9、曲轴箱调压组件;91、第一底座;92、第一密封圈;93、喷嘴;94、主体结构;10、第二密封圈;20、密封圈;30、第三密封圈;40、第一单向阀。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专利技术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和达到的技术效果更加清楚,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而非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专利技术相关的部分而非全部。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油气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n壳体组件(1),所述壳体组件(1)的顶部具有第一入口,所述壳体组件(1)的底部具有液体出口(101),所述壳体组件(1)侧壁具有气体出口(102);/n迷宫组件(2),包括间隔设置的多个导流板(21),多个所述导流板(21)之间形成分离流道(201),所述分离流道(201)的入口连通于车辆曲轴箱的出口,所述分离流道(201)的输出口连通于所述第一入口,混合流体在所述分离流道(201)中流动时,能与所述导流板(21)接触;/n压力调节阀(3),安装于所述第一入口处,并用于调节由所述第一入口流入的所述混合流体的压力;/n过滤组件(4),设置于所述壳体组件(1)内,进入所述壳体组件(1)的所述混合流体经所述过滤组件(4)过滤后,气体由所述气体出口(102)流出,液体由所述液体出口(101)流出。/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油气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组件(1),所述壳体组件(1)的顶部具有第一入口,所述壳体组件(1)的底部具有液体出口(101),所述壳体组件(1)侧壁具有气体出口(102);
迷宫组件(2),包括间隔设置的多个导流板(21),多个所述导流板(21)之间形成分离流道(201),所述分离流道(201)的入口连通于车辆曲轴箱的出口,所述分离流道(201)的输出口连通于所述第一入口,混合流体在所述分离流道(201)中流动时,能与所述导流板(21)接触;
压力调节阀(3),安装于所述第一入口处,并用于调节由所述第一入口流入的所述混合流体的压力;
过滤组件(4),设置于所述壳体组件(1)内,进入所述壳体组件(1)的所述混合流体经所述过滤组件(4)过滤后,气体由所述气体出口(102)流出,液体由所述液体出口(101)流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气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迷宫组件(2)还包括安装于所述壳体组件(1)外壁上的框架结构(22),多个所述导流板(21)中的一部分安装于所述框架结构(22)一侧的内壁上,另一部分安装于所述框架结构(22)另一侧的内壁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油气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安装于所述框架结构(22)上的旁通阀(5),所述旁通阀(5)连通于所述分离流道(201)。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油气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框架结构(22)的底部设有集流孔(221),所述壳体组件(1)的侧壁设有连通于所述液体出口(101)的溢流孔(103),所述溢流孔(103)与所述集流孔(221)连通。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气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撞击分离组件(6),所述撞击分离组件(6)包括固定筒(61)及均位于所述固定筒(61)内的阀芯(62)及弹性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穆青木,王一江,王建宏,束玉玲,
申请(专利权)人:一汽解放汽车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