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过滤装置、过滤窗及车辆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7916175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02 13:5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过滤装置、过滤窗及车辆,具体涉及过滤窗技术领域。所述过滤装置,包括:多个立柱,包括立柱本体和挡檐,所述立柱本体开设有凹腔,所述凹腔在所述立柱本体的一侧表面沿着所述立柱的长度方向延伸,所述挡檐与所述立柱本体连接,所述挡檐沿着所述立柱的长度方向延伸,所述挡檐设置于所述凹腔的开口处,所述挡檐朝向所述凹腔内凸出;其中,多个所述立柱至少布置为两排,每排的多个所述立柱呈间距设置,每排的多个所述立柱与相邻的另一排的多个所述立柱错位设置,多个所述立柱的所述凹腔朝向每排的同一侧设置。从而解决现有的车辆的过滤窗过分强调过滤效果而导致通风功能低下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过滤装置、过滤窗及车辆
本技术涉及过滤窗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过滤装置、过滤窗及车辆。
技术介绍
过滤机构作为过滤窗中的核心部件,同时起到保持通风和过滤的作用。而过滤窗往往用于将室内与外界相隔离并同时保持通风的作用。例如,过滤窗用于外界进入车辆内的空气,尤其是针对于高铁列车内部的通风过滤,需要将机车行驶时外界空气中的飞絮、树叶、颗粒物等杂质过滤并阻挡在过滤窗外。但是,现有过滤窗中的过滤结构,过分强调过滤效果而忽视了通风功能,导致现有的车辆的过滤窗,尤其是机车的过滤窗的通风效果差,无法满足基本的通风效果。另外,现有的过滤窗对于过滤出的污物无法进行有效的收集清洁。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旨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现有的车辆的过滤窗过分强调过滤效果而导致通风功能低下;另外,现有的过滤窗对于过滤出的污物无法进行有效的收集清洁等问题中的至少一个方面。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过滤装置,包括:多个立柱,包括立柱本体和挡檐,所述立柱本体开设有凹腔,所述凹腔在所述立柱本体的一侧表面沿着所述立柱的长度方向延伸,所述挡檐与所述立柱本体连接,所述挡檐沿着所述立柱的长度方向延伸,所述挡檐设置于所述凹腔的开口处,所述挡檐朝向所述凹腔内凸出;其中,多个所述立柱至少布置为两排,每排的多个所述立柱呈间距设置,每排的多个所述立柱与相邻的另一排的多个所述立柱错位设置,多个所述立柱的所述凹腔朝向每排的同一侧设置。进一步地,所述立柱本体为圆柱壳体,所述凹腔为圆柱腔体。进一步地,所述挡檐为两个并相对设置在所述凹腔的开口处,所述挡檐为长条形板状结构,所述挡檐的长边沿着所述立柱的长度方向延伸;在所述立柱的横截面内,所述挡檐的宽边与所述凹腔的侧壁形成弯钩形状。进一步地,所述立柱还包括导向条,所述导向条与所述立柱本体的外表面连接,所述导向条沿着所述立柱本体的长度方向延伸,所述导向条与所述凹腔的开口处相背设置。进一步地,所述过滤装置还包括导向机构;多个所述立柱的所述凹腔朝向的方向为多个所述立柱的前侧,所述导向机构包括多个导向柱,多个所述导向柱布置为一排设置在多个所述立柱的前侧,多个所述导向柱与相邻的一排多个所述立柱错位设置,所述导向柱包括导向柱本体和导向板,所述导向柱本体的前侧横截面为向前凸出的第一弧面,所述导向板与所述导向柱本体的后侧连接。进一步地,所述导向柱本体的后侧横截面主要包括第二弧面和第三弧面,所述第二弧面和所述第三弧面均向所述导向柱本体内凹陷,所述导向板与所述第二弧面和第三弧面连接处的所述导向柱本体的后侧连接。进一步地,所述的过滤装置还包括过滤网,多个所述立柱的所述凹腔朝向的方向为多个所述立柱的前侧,所述过滤网设置在多个所述立柱的前侧。进一步地,所述的过滤装置还包括过滤网,所述过滤网设置在多个所述立柱的前侧。另外,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过滤窗,包括所述的过滤装置和窗框,所述的过滤装置安装在所述窗框中。进一步地,所述窗框包括窗框本体和收集槽,所述收集槽与所述窗框本体连接,多个所述立柱本体与所述窗框本体连接,所述收集槽设置在多个所述立柱本体底部,所述收集槽与所述凹腔的底部连通。另外,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车辆,包括所述的过滤装置,或者包括所述的过滤窗。本技术取得的技术效果至少包括:当风从多个立柱的前侧流经时候,风首先进入第一排的立柱的凹腔的开口,然后进入凹腔内并沿着凹腔的内壁流动,并最后返回凹腔的开口,而在凹腔开口处设置的挡檐由于朝向凹腔内凸出,并且凹腔和挡檐均沿着立柱的长度方向延伸,因此当风从凹腔开口流出时候,风中带有的污物,如飞絮、树叶、颗粒物等,便被挡檐阻挡,也就是说,挡檐对风中带有的污物进行刮除,由于挡檐朝向凹腔内凸出,从而在挡檐和凹腔之间形成间隙,被刮下来的污物留存在挡檐和凹腔的内壁之间,从而起到了过滤作用;但是,为了保证过滤窗的通风效果,第一排的相邻的两个立柱之间必须设置间隙,以使风能够顺利流入车辆内;而该间隙不能过小,以保证通风效果。这样会导致污物从第一排的相邻的两个立柱之间漏掉,为此,需要设置第二排立柱,并且每排的多个所述立柱与相邻的另一排的多个所述立柱错位设置,才能使从第一排的相邻的两个立柱之间漏掉的污物进入第二排立柱的凹腔中,并利用第二排立柱的挡檐将污物刮除,然后过滤后的风再从第二排立柱之间的间距流向多个所述立柱的后侧流向车辆内,从而实现了对进入过滤装置的风的过滤,并且通过立柱至少布置为两排,还同时保证了通风量。从而解决现有的车辆的过滤窗过分强调过滤效果而导致通风功能低下的问题。当污物通过挡檐收集完之后,在重力作用下会掉落到底部的收集槽中,通过收集槽将污物收集,从而保持过滤窗的清洁,并且便于收集。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的过滤装置的示意性俯视剖视图;图2为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的过滤窗的示意性主视图;图3为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的过滤窗的示意性侧视剖视图;图4为图2的A-A处示意性剖视图。附图标记说明:立柱100,立柱本体110,凹腔111,开口112,挡檐120,导向条130,污物150,导向柱200,导向柱本体210,导向板220,第一弧面211,第二弧面212,第三弧面213,过滤网300,过滤窗400,收集槽410。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为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做详细的说明。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附图中Z轴表示竖向,也就是上下位置,并且z轴的正向(也就是Z轴的箭头指向)表示上,Z轴的负向(也就是与Z轴的正向相反的方向)表示下;附图中Y轴表示水平方向,并指定为左右位置;附图中X轴表示前后位置,并且X轴的正向(也就是X轴的箭头指向)表示立柱的前侧,X轴的负向(也就是与X轴的正向相反的方向)表示立柱后侧;同时需要说明的是,前述Z轴、Y轴及X轴的表示含义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参见图1至图4,尤其参见图1,本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过滤装置,包括:多个立柱100,包括立柱本体110和挡檐120,所述立柱本体110开设有凹腔111,所述凹腔111在所述立柱本体110的一侧表面沿着所述立柱100的长度方向延伸,所述挡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过滤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n多个立柱(100),包括立柱本体(110)和挡檐(120),所述立柱本体(110)开设有凹腔(111),所述凹腔(111)在所述立柱本体(110)的一侧表面沿着所述立柱(100)的长度方向延伸,所述挡檐(120)与所述立柱本体(110)连接,所述挡檐(120)沿着所述立柱(100)的长度方向延伸,所述挡檐(120)设置于所述凹腔(111)的开口(112)处,所述挡檐(120)朝向所述凹腔(111)内凸出;/n其中,多个所述立柱(100)至少布置为两排,每排的多个所述立柱(100)呈间距设置,每排的多个所述立柱(100)与相邻的另一排的多个所述立柱(100)错位设置,多个所述立柱(100)的所述凹腔(111)朝向每排的同一侧设置。/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过滤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多个立柱(100),包括立柱本体(110)和挡檐(120),所述立柱本体(110)开设有凹腔(111),所述凹腔(111)在所述立柱本体(110)的一侧表面沿着所述立柱(100)的长度方向延伸,所述挡檐(120)与所述立柱本体(110)连接,所述挡檐(120)沿着所述立柱(100)的长度方向延伸,所述挡檐(120)设置于所述凹腔(111)的开口(112)处,所述挡檐(120)朝向所述凹腔(111)内凸出;
其中,多个所述立柱(100)至少布置为两排,每排的多个所述立柱(100)呈间距设置,每排的多个所述立柱(100)与相邻的另一排的多个所述立柱(100)错位设置,多个所述立柱(100)的所述凹腔(111)朝向每排的同一侧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过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立柱本体(110)为圆柱壳体,所述凹腔(111)为圆柱腔体。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过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挡檐(120)为两个并相对设置在所述凹腔(111)的开口(112)处,所述挡檐(120)为长条形板状结构,所述挡檐(120)的长边沿着所述立柱(100)的长度方向延伸;在所述立柱(100)的横截面内,所述挡檐(120)的宽边与所述凹腔(111)的侧壁形成弯钩形状。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过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立柱(100)还包括导向条(130),所述导向条(130)与所述立柱本体(110)的外表面连接,所述导向条(130)沿着所述立柱本体(110)的长度方向延伸,所述导向条(130)与所述凹腔(111)的开口(112)处相背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过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装置还包括导向机构;多个所述立柱(100)的所述凹腔(111)朝向的方向为多个所述立柱(100)的前侧,
所述导向机构包括多个导向柱(200),多个所述导向柱(...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中玉周朝明李晓辉唐朝忠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国创机车装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