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壳体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95562 阅读:15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电脑壳体,具有外壳及基座。其中外壳的顶壁、底壁以及侧壁构成收容空间,该外壳并具有一前壁,前壁上开设一连通收容空间的开口。基座可滑动收容于外壳的收容空间中,并具有前板、后板及桥接其间的架体及底板。而连接装置则将基座前板与外壳前壁卡合连接一体。(*该技术在201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是关于一种电脑壳体,尤指一种具有外壳和基座,其间并通过连接装置而导引、组装成一体的电脑壳体。典型的立式电脑壳体形如盒状体,其具有一开口用以封装诸如磁盘驱动器、主机板、光盘驱动器及电源供应器等次系统元件。该种壳体由前、后、上、下侧板围成,一侧板为固定的,另一侧板则可移动,在组装过程中,必须将壳体的固定侧板翻转过来向下以使可移动侧板对应的开口朝上以利组装。然而,需要组装或维修时,这些侧板限制了电脑次系统元件装设,为易于装设及维护电脑系统内的各次系统元件,设计者必须扩大壳体内部空间。为解决上述问题,一种可以改善电脑内部元件组装特性的抽屉式壳体已经研制出来。其中主机板承载架可滑动地安装于壳体内,并具有可拆性,并设有滑轨式承载架用于安装电源供应器和磁盘驱动器(包括硬、软磁盘驱动器)等元件,从而利于组装。随着科技的进一步发展,中央处理器(CPU)的速度已超过500MHz,当一个具有500MHz的中央处理器安装于电脑壳体中时,由电磁干扰引起的问题将很严重而必需解决。而上述壳体是由厚度在0.7至1.2毫米之间的金属板材制成的,且其上开设有若干孔洞,板间存有间隙,电磁波会从这些孔及间隙处溢出,尤其从前板的孔洞及前板与其它板接合的间隙溢出的电磁波更是直射电脑使用者。因此前板上的孔洞尺寸是设计为既可防止电磁波泄漏,同时又可散掉电脑内部中央处理器(CPU)及其它元件所产生的热量。为防止电磁波从壳体的间隙处漏掉,可以外加弹片或在壳体接合边缘设置弹性指夹,以防止两相接壳板间的间隙。然而,以弹片防止电磁波干扰的方法需要通过数次测试后,确定弹片安装的位置,但却不能确定需要多少弹片才能有效减少电磁波干扰。而弹性指一般与壳板一体成形,所以壳板材料的特性限制了弹性指的性能。而且当壳体拆装二至三次后,该一体成形的弹性指会失去弹性而不能再与壳板接触,所以,当一台电脑拆装三次之后,电脑壳体将不再具有防电磁干扰的功能。罐头型电脑壳体则提供了防止电磁干扰最有效方法。这种壳体前板与两侧板以铆钉铆合固接,因此顶板和底板与这些板之间不存在间隙。该种罐头型壳体有一个轨道式安装托架用以固定次系统元件,此轨道式安装托架从开口滑入壳体内之后,以后板封闭此开口。然而,此托架仅通过壳体的滑轨支撑,因此具有不稳定性。在船运时,这种电脑壳体结构将无法承受可能出现的破坏。而且,滑轨式安装托架在壳体和托架之间会有配合公差,这使安装在托架上的磁盘驱动器不能与前板对齐,而使磁盘驱动器面板伸出前板。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良好防电磁干扰性能及易于组装性能的电脑壳体。本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脑壳体,该壳体具有导向和定位基座与外壳的配合装置,从而增强电脑壳体结构,及用于定位和导引基座与外壳配合的连接装置,从而利于组装。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在于,该电脑壳体具有外壳及基座,其中外壳的顶壁、底壁以及侧壁构成收容空间,该外壳还具有一前壁,前壁上开设一连通收容空间的开口。基座可滑动收容于外壳的收容空间中,并具有前板、后板及桥接其间的架体及底板。而连接装置则将基座前板与外壳前壁卡合连接一体。通过上述方案,本技术结构稳固、组装容易且具有良好的防电磁干扰性能。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描述。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立体分解图。图2A是本技术的外壳前壁的立体图。图2B是本技术的外壳前壁的局部放大图,以显示一柱体。图3A是本技术的基座前板的立体图。图3B是本技术的基座前板的局部放大图,以显示一定位孔。图4是本技术的基座定位孔与外壳垂片配合的局部放大图请参照图1,是本技术电脑壳体10的立体分解图,其包括一外壳12及一可移动组装于该外壳12的基座14。其中外壳12具有一由前壁16、侧壁18、顶壁20及底壁22围成的收容空间19。外壳12上相对于前壁16是一开口24,前壁16进一步开设一第一开口17,以收容固持于基座14上的磁盘驱动器(图未示)。基座14是用于安装电脑次系统元件,其具有前板26、后板28、底板30及桥接前板26与后板28的架体32。该架体32是用以安装磁盘驱动器(图未示)及一电源供应器(图未示),前板26上亦开设一开口34,以容置安装于架体32内的磁盘驱动器的前部。当该基座14装设至外壳12时,前板26与前壁16彼此配合而使第一、二开口17、34贯穿以收容固持磁盘驱动器。请参照图2A,显示了外壳12前壁16的内部结构,前壁16上形成许多柱体36,这些柱体36自前板16内表面垂直向内延伸。再配合参阅图2B,这些柱体36自由端有一端面38,一锥形表面40与之相邻,以及一柱形表面39介于前壁16与锥形表面40之间。请参照图3A,显示了基座14的前部结构,其前板26上对应前壁16的柱体36相应开设有许多定位孔42。再请一并参照图3B,定位孔42沿周边形成有一凸缘44,与前板26以一弧部45相接。为正确安装外壳12与基座14,柱体36的锥形表面40与弧部45相连,可引导柱体36进入定位孔42中。图4A是基座14固定于外壳12内时,柱体36与定位孔42的配合情况。柱体36将直接延伸并通过定位孔42,通过柱体36的锥形表面40的导引,使柱体36顺利进入定位孔42中,所以可通过前壁16的柱体36与相应定位孔42的定位而使基座14与外壳12正确配合。这样外壳12的前壁16和基座14的前板26彼此配合对正而可使基座14滑动装入外壳12中。而且第一、二开口17、34也彼此配合从而扣紧装置于外壳12与基座14上的磁盘驱动器。权利要求1.一电脑壳体,其包含外壳和基座,其中该外壳具有由顶壁、底壁以及侧壁所围成的收容空间,该基座可滑动收容于该收容空间中,其特征在于该外壳并包括一前壁,该前壁具有至少一伸入收容空间的柱体,基座相应具有前板,前板上开设至少一定位孔,以容纳前壁的相应柱体,使该外壳前壁与基座前板固接一体。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脑壳体,其特征在于该外壳的柱体于自由端形成一锥形表面,以利与定位孔配合。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脑壳体,其特征在于该定位孔具有一弧部延伸自前板,与上述柱体的锥形表面接触。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脑壳体,其特征在于该柱体进一步包括一柱形表面以定位于上述定位孔中。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脑壳体,其特征在于该定位孔具有一弧部延伸自前板,与上述柱体的锥形表面接触。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脑壳体,其特征在于该定位孔具有一凸缘延伸自上述弧部,以支撑柱体的柱形表面。7.如权利要求1中的电脑壳体,其特征在于该定位孔具有一弧部延伸自前板与上述柱体配合。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脑壳体,其特征在于该外壳前壁开设有第一开口,而基座前板开设有第二开口,当垂片被固定于定位孔中时,第一开口与第二开口对齐并置。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脑壳体,其特征在于该柱体呈圆柱形。专利摘要一种电脑壳体,具有外壳及基座。其中外壳的顶壁、底壁以及侧壁构成收容空间,该外壳并具有一前壁,前壁上开设一连通收容空间的开口。基座可滑动收容于外壳的收容空间中,并具有前板、后板及桥接其间的架体及底板。而连接装置则将基座前板与外壳前壁卡合连接一体。文档编号H05K5/00GK2407385SQ0022713公开日2000年11月22日 申请日期2000年1月16日 优先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电脑壳体,其包含外壳和基座,其中该外壳具有由顶壁、底壁以及侧壁所围成的收容空间,该基座可滑动收容于该收容空间中,其特征在于:该外壳并包括一前壁,该前壁具有至少一伸入收容空间的柱体,基座相应具有前板,前板上开设至少一定位孔,以容纳前壁的相应柱体,使该外壳前壁与基座前板固接一体。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建忠陈允隆刘宇泰
申请(专利权)人:富金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94[中国|深圳]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