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评估针刺疗效的匿针式双盲实验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7954488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06 13:43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评估针刺疗效的匿针式双盲实验装置,该装置包括底座和竖向设在其中心的针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针管由外套管和插设在其内的内套管组成,且所述外套管的内壁与所述内套管的外壁间隙配合;所述外套管上头套设有永磁环,且二者的上端面平齐;所述内套管的管壁内或内壁上沿长度方向设有导磁金属丝,且二者的两端平齐;所述永磁环与所述导磁金属丝之间的引力使内套管能在外套管的任意位置停留,可将不同长度的试验用针隐匿在所述针管内。本装置不仅安慰针与治疗针可共用,而且遮蔽效果好,进针操作便利。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评估针刺疗效的匿针式双盲实验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理疗装置,具体涉及理疗用的定位或刺激人体特定反射点的针刺装置。
技术介绍
随机对照临床试验是目前评估医学干预措施临床效果最严谨的科学方法,针刺治疗临床试验面临的一个棘手的问题是设计和选择安慰针对照。针灸临床试验中理想的安慰针满足以下几个条件:(1)它没有或仅有极小的特异治疗作用,从而不影响对针灸治疗作用的准确评估;(2)各个方面都与治疗措施没有区别或尽可能相似,能成功实现盲法研究;(3)安慰针不应影响治疗针必要的手法操作,必须保证正常治疗作用的实现;(4)安慰针还应尽可能简单、安全、易于操作、适用性强。随着对经络实质和针灸作用研究的进展,人们不断提出新的安慰针设计方案。授权公告号为CN206183657U的技术专利申请公开了一种用于双盲实验的安慰针,它具有真、假两套针刺套具,两套针刺套具均包括一中空的套管和自所述套管顶部插入所述套管内的针具两部分,所述套管的底部设置有一胶贴,所述胶贴由不透明材料制成,将所述套管的底部开口封闭;真针刺套具的针具由第一针柄和第一针尖两部分组成;假针刺套具的针具由第二针柄、第二针尖和中间连接件组成,所述第二针尖为平头针尖;而且第一针柄和第二针柄与相应套管的卡口之间通过该螺纹面过渡配合连接,在进行上下提插动作时,假针刺套具与真针刺套具一致,在可提插范围内可以让针具在固定的高度停留,不会弹回或掉落(见其说明书第[0018]段及第[0011]和第[0027]段)。由该技术专利申请的上述方案可见,其明显存在下述缺陷:1、“针柄与相应套管的卡口之间通过该螺纹面过渡配合连接”,虽然可使“针具在固定的高度停留,不会弹回或掉落”,但是只能顺着所述螺纹捻动针柄进针,其进针速度显然受到所述螺纹限制;2、真针和假针的针柄上设置螺纹,假针针身中间串设有连接件(如弹簧),因此所述的真针和假针都必需定制,无疑要增加成本;3、一旦针身的长度确定就无法根据针灸治疗的要求来改变进针深度,因此还必须根据当前腧穴的进针深度来定制针身的长度或定制套管的长度;4、真针在治疗时必须要刺穿套管底部的胶贴,明显会污染针身。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评估针刺疗效的匿针式双盲实验装置,该装置既无需根据治疗的腧穴定制,而且可直接与市售的试验用针配合使用,同时还可自由选择进针速度。本专利技术解决上述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评估针刺疗效的匿针式双盲实验装置,该装置包括针管和底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针管由外套管和插设在其内的内套管组成,且所述外套管的内壁与所述内套管的外壁间隙配合;所述外套管上头套设有永磁环,且二者的上端面平齐;所述内套管的管壁内或内壁上沿长度方向固定有导磁金属丝,且二者的两端平齐;在竖直状态下,所述永磁环与所述导磁金属丝使之间所产生的引力使所述内套管的外壁贴附在所述外套管的内壁上,且二者之间所产生的摩擦阻力大于等于所述内套管与导磁金属丝的重量之和;所述的外套管和内套管均为非透明的医用塑料,且所述内套管的长度大于所述外套管的长度;所述的底座为圆盘形,其下表面设有与该底座等径的圆形粘接片,二者体内沿中轴线设有上下贯穿的圆孔;所述外套管的下头固定在所述的圆孔内,且下端面与所述圆形粘接片的下表面平齐,上端面延伸出所述的底座;所述圆形粘接片由双面胶带制成,其下表面粘贴有圆盘形的易撕防护贴,该易撕防护贴的圆周面向外延伸有一易撕凸耳。为了便于拿取,上述方案中的底座的上部向内收缩成正六边形。上述方案中,所述的永磁环可由铁氧体磁性材料制成;所述的导磁金属丝可以是铁、硅钢或坡莫合金等金属材料。本匿针式双盲实验装置与普通针联合使用即可组成治疗针,与对照针联合使用即可组成安慰针。为了实现双盲,在评估针刺疗效时,先取一只本匿针式双盲实验装置放入一根普通针,然后向上移动内套管,使得内套管的上端面与普通针针柄上头平齐,即形成治疗针;再取一只本匿针式双盲实验装置放入一根对照针,然后向上移动内套管,使得内套管的上端面与对应治疗针中内套管的上端面的高度相等,即形成安慰针。为了避免因理解不同而产生歧义,以下对本专利技术的一些技术术语进行定义:普通针:是用于针刺治疗的常规针灸针,它由针身和针柄组成,其中针身的末端为尖头,且其针身的长度等于所述圆形粘接片下表面至所述内套管上端面之间的距离与刺入受试者皮肤深度之和;对照针:由针身和与普通针相同的针柄组成,其中针身的末端为平头,且其针身的长度等于所述圆形粘接片下表面至所述内套管上端面之间的距离与刺入受试者皮肤深度之差,或者其针身的长度等于所述普通针针身长度与刺入受试者皮肤深度之差;试验用针:包括上述普通针和对照针;安慰针:按盲法要求将对照针放入到本专利技术所述匿针式双盲实验装置的针管内所形成的组合体;治疗针:按盲法要求将普通针放入到本专利技术所述匿针式双盲实验装置的针管内所形成的组合体。本申请文件中,除另有说明外,所说的“针身”包括对照针或普通针的针身,所说的“针柄”包括所述对照针或普通针的针柄。针灸针针体的材料国标作了明确规定,即:针灸针的针体应以GB/T4240中0Cr19Ni9或其他奥氏体不锈钢丝制成;对于针灸针的针柄国标虽然没有作规定,但市售的针灸针的针柄通常都是用轻质的铝丝制成的,因此现有针灸针是不导磁的。由于对照针按盲法实验要求,除针身的末端为平头外其结构和材质理应与治疗针相同,因此也是不导磁的。本专利技术人正是根据现有试验用针的上述特性,巧妙地设计出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匿针式双盲实验装置。本装置利用永磁环与所述导磁金属丝使之间所产生的引力使内套管与外套管之间产生的摩擦阻力大于等于内套管与导磁金属丝的重量之和,进而实现了竖直状态下内套管能在外套管的任意位置停留,因此本专利技术所述匿针式双盲实验装置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安慰针与治疗针共用一套本专利技术所述匿针式双盲实验装置;此举既可降低开发的难度和生产成本,又可提高使用的便利性;2、由于上下移动内套管即可改变所述针管的长度,而将不同长度的试验用针隐蔽于其中,因此不仅无需根据治疗的腧穴深度来定制本装置,而且可直接与市售的试验用针配合使用,同时还可自由选择进针速度;3、利用本装置所组成的安慰针与治疗针外观完全相同,不仅遮蔽效果好,而且进针操作便利,进针时直接用手指向下推动内套管即可;4、对照实验中,所述内套管下端面均给受试者一种相对明显的刺压感,该刺压感可掩盖针灸针刺入体内的微弱疼痛感。附图说明图1~3为本专利技术所述评估针刺疗效的匿针式双盲实验装置的一个具体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其中,图1为主视图,图2为俯视图,图3为图2的A—A剖视图,该图中双点划线表示内套管向上移动的状态。图4和5为图1~3所示实施例中内套管的结构示意图,其中图4为主视图,图5为图4的B—B剖面放大图。图6和7为本专利技术所述评估针刺疗效的匿针式双盲实验装置的另一个具体实施例中内套管的结构示意图,其中图6为主视图,图7为图6的C—C剖面放大图。图8为图1~3所示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评估针刺疗效的匿针式双盲实验装置,该装置包括底座和竖向设在其中心的针管,其特征在于,/n所述的针管由外套管和插设在其内的内套管组成,且所述外套管的内壁与所述内套管的外壁间隙配合;所述外套管上头套设有永磁环,且二者的上端面平齐;所述内套管的管壁内或内壁上沿长度方向设有导磁金属丝,且二者的两端平齐;在竖直状态下,所述永磁环与所述导磁金属丝使之间所产生的引力使所述内套管的外壁贴附在所述外套管的内壁上,且二者之间所产生的摩擦阻力大于等于所述内套管与导磁金属丝的重量之和;所述的外套管和内套管均为非透明的医用塑料,且所述内套管的长度大于所述外套管的长度;/n所述的底座为圆盘形,其下表面设有与该底座等径的圆形粘接片,二者体内沿中轴线设有上下贯穿的圆孔;所述外套管的下头固定所述的圆孔内,且下端面与所述圆形粘接片的下表面平齐,上端面延伸出所述的底座;/n所述圆形粘接片由双面胶带制成,其下表面粘贴有圆盘形的易撕防护贴,该易撕防护贴的圆周面向外延伸有一易撕凸耳。/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评估针刺疗效的匿针式双盲实验装置,该装置包括底座和竖向设在其中心的针管,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针管由外套管和插设在其内的内套管组成,且所述外套管的内壁与所述内套管的外壁间隙配合;所述外套管上头套设有永磁环,且二者的上端面平齐;所述内套管的管壁内或内壁上沿长度方向设有导磁金属丝,且二者的两端平齐;在竖直状态下,所述永磁环与所述导磁金属丝使之间所产生的引力使所述内套管的外壁贴附在所述外套管的内壁上,且二者之间所产生的摩擦阻力大于等于所述内套管与导磁金属丝的重量之和;所述的外套管和内套管均为非透明的医用塑料,且所述内套管的长度大于所述外套管的长度;
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符文彬宁百乐吴倩
申请(专利权)人:海南符文彬教授针灸养生文化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海南;4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