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艾灸效应评估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3464262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5-19 00:44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艾灸效应评估装置,该装置包括圆盘形的底座和插接固定在其中心的艾炷套管;其特征在于,所述艾炷套管内设有艾炷承托组件,该艾炷承托组件包括一环状的支承圈;所述的支承圈内部,上部为圆孔,下部为正六边形孔,其中所述圆孔在与所述正六边形孔交界处的内壁上设有环形的肩台,该肩台上支承有盛灰网孔片;所述支承圈的上表面四周对称嵌设有3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艾灸效应评估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理疗装置,具体涉及在细胞生命限度内加热反射点的装置,该装置实用于临床评估艾灸的疗效。

技术介绍

[0002]灸法是以艾为主要施灸材料,点燃后在体表穴位或病变部位烧灼、温熨,借其温热、药物的刺激作用,以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灸法是最古老的疗法之一,治疗范围广,操作方便,在临床上常常显示出独特的疗效。而且艾灸不同于针刺,无需刺入皮肤,也不用特殊手法,易重复,可减少操作者之间的变异而更易于进行规范化的临床研究。但是,目前灸法临床研究普遍存在着对方法学重视不够,缺乏严格的按照随机对照试验标准的科研设计和系统的临床观察,尚未形成规范的研究体系,因此无法正确评价这种传统治疗方法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0003]授权公告号为CN 2741527Y的技术专利申请公开了一种“自贴式艾炷”,该艾炷包括艾粒1、底托2,其特征在于底托2为圆筒形,底托2的顶部为隔燃层3,底托上部5及底托下部10的中间夹有缓冲片6,缓冲片6外环7的内外径与底托2内外径相同,其中心为带有许多小孔的小圆片9,缓冲片6中心的小圆片9通过两翼8与外环7相连;其中,所述隔燃层3的中心可以为实心,也可以为圆孔4。上述自贴式艾炷,当所述隔燃层3中心圆孔4时,该艾炷可作为常规治疗艾炷使用,当所述隔燃层3中心实心时,该艾炷可作为安慰对照的艾炷使用。但是,上述自贴式艾炷明显存在下述不足:(1)底托2为圆筒形,其下端面由粘合剂层11粘在患者的皮肤上,上端面由隔燃层3封闭,因此当所述“自贴式艾炷”作为常规治疗艾炷使用时,即使隔燃层3的中心设有圆孔4,也无法给燃烧的艾粒1提供充足氧气,明显存在燃烧不充分而影响治疗效果的缺陷;而当所述“自贴式艾炷”作为安慰对照的艾炷使用时,由于隔燃层3中心为实心,不仅无法给燃烧的艾粒1提供充足氧气,而且艾粒1的燃烧部分很容易被灰烬掩埋而熄灭;(2)尤其是,所述“自贴式艾炷”作为常规治疗艾炷使用时,其燃烧的灰烬自然落入底托2内的缓冲片6上,而作为安慰对照的艾炷使用时,其燃烧的灰烬则堆积在隔燃层3上,该现象不仅操作者能看到,而且患者也能看到,明显失去安慰对照的作用。(3)此外,不同地区,不同季节的环境温度和湿度不同,在艾炷离开人体距离不变的情况下,其燃烧时辐射到人体上的红外能量不同,而上述“自贴式艾炷”底托2的高度是不变的,因此环境温度和湿度的变化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治疗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艾灸效应评估装置,该装置所形成的临床试验灸与安慰对照灸不仅施灸前外观一致,而且施灸过程中两者的外观也一致,双盲的效果明显。
[0005]本专利技术解决上述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6]一种艾灸效应评估装置,该装置包括圆盘形的底座和插接固定在其中心的艾炷套
管;其特征在于,
[0007]所述艾炷套管内设有艾炷承托组件,该艾炷承托组件包括一环状的支承圈;所述的支承圈内部,上部为圆孔,下部为正六边形孔,其中所述圆孔在与所述正六边形孔交界处的内壁上设有环形的肩台,该肩台上支承有盛灰网孔片;所述支承圈的上表面四周对称嵌设有3

5根支撑杆,每一支撑杆的上端等高并设有板状的艾炷支撑头;所述艾炷套管的内壁自上而下设有内螺纹,所述支承圈与艾炷套管的内壁通过螺纹连接在一起;
[0008]所述艾炷套管的管壁上,在由上方靠近所述底座的位置沿管壁周向均匀分布有若干个进气孔;
[0009]所述底座的下表面设有与人体皮肤粘合的粘接片,该粘接片为PE泡棉双面胶带,其中心设有大于等于所述支承圈外径的通孔;所述的粘接片的下表面粘贴有圆盘形的易撕防护贴,该易撕防护贴的圆周面向外延伸有一易撕耳朵。
[0010]为了避免烫伤患者,同时也有利于防止艾柱套管内的温度向外传导扩散太快,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改进方案是所述的底座、艾炷套管和支承圈均采用耐高温、导热系数低且无毒的工程塑料制作。其中所述的工程塑料可以是聚偏氟乙烯树脂(polyvinylidene fluoride,缩写PVDF)、聚酰亚胺树脂(Polyimide,缩写PI)、聚苯硫醚(Polyphenylene Sulfide,缩写PPS)、聚醚醚酮(Poly ether ether Ketone,缩写PEEK)或聚苯乙烯(Polystyrene,缩写PS)。
[0011]本专利技术所述的技术方案较现有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12](1)本装置只要改变所述艾炷承托组件在艾炷套管的上下位置即可形成的临床试验灸和安慰对照灸,而且所形成的临床试验灸与安慰对照灸在施灸前和施灸过程中两者的外观也一致,双盲的效果明显;
[0013](2)由于改变所述艾炷承托组件在艾炷套管内的上下位置即可改变艾炷支撑头的高度,因此可根据环境温度和湿度设定适宜的正常治疗温度和安慰治疗温度;
[0014](3)通过螺纹调节所述艾炷承托组件在艾炷套管的上下位置,既可提高使用的便利性,又可降低开发的难度和生产成本;
[0015](4)由于所述艾炷套管的管壁上,在由上方靠近底座的位置沿周向分布有进气孔,而艾炷由所述艾炷支撑头在四周托起,燃烧的灰烬又只能堵住盛灰网孔片中部的网孔,因此艾炷不会因缺氧而不能充足燃烧。
[0016](5)所形成的安慰对照灸的艾炷套管内无任何阻隔温度的物体,灸温也使受试者有些许温热感,因此即使对于有过艾灸经历的受试者也能较好的盲蔽。
附图说明
[0017]图1

4为本专利技术所述艾灸效应评估装置的一个具体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其中图1为主视图(半剖),图2为俯视图,图3为去除易撕防护贴的仰视图,图4为图1的A—A剖视图。
[0018]图5

7为图1

4所示实施例中艾炷承托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其中图5为主视图(半剖),图6为俯视图,图7为仰视图。
[0019]图8和图9为图1

4所示实施例的使用状态图,其中图8为临床试验灸,图9安慰对照灸。
具体实施方式
[0020]参见图1

4,本艾灸效应评估装置包括底座1和艾炷套管2,其中底座1为圆盘形,中心设有圆孔,艾炷套管2插接固定在该圆孔内;艾炷套管2的管壁上,在由上方接近底座1的位置沿艾炷套管2管壁周向均匀分布有12个进气孔4。
[0021]参见图1

7,艾炷套管1内设有艾炷承托组件3,该艾炷承托组件3包括一环状的支承圈3

1;支承圈3

1内部,上部为圆孔3

2,下部为正六边形孔3

3,其中所述圆孔3

2内在与正六边形孔3

3交界处的内壁上设有环形的肩台3

4,该肩台3

4上支承有由钢丝网制成的盛灰网孔片3

5;支承圈3

1的上表面四周对称嵌设有4根支撑杆3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艾灸效应评估装置,该装置包括圆盘形的底座和插接固定在其中心的艾炷套管;其特征在于,所述艾炷套管内设有艾炷承托组件,该艾炷承托组件包括一环状的支承圈;所述的支承圈内部,上部为圆孔,下部为正六边形孔,其中所述圆孔在与所述正六边形孔交界处的内壁上设有环形的肩台,该肩台上支承有盛灰网孔片;所述支承圈的上表面四周对称嵌设有3

5根支撑杆,每一支撑杆的上端等高并设有板状的艾炷支撑头;所述艾柱套管的内壁自上而下设有内螺纹,所述支承圈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符文彬宁百乐吴倩王舢泽
申请(专利权)人:海南符文彬教授针灸养生文化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