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评估针刺疗效的双盲实验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1565025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25 10:5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评估针刺疗效的双盲实验装置,该装置包括针管和底座;其特征在于,所述针管的下端与所述底座之间设有球头万向节,该球头万向节由球体和与之匹配的球面孔组成;所述的底座由上盖板和下座上下固定在一起,其中所述的下座为П形的旋转体;所述的球面孔的中心位于所述上盖板与下座的结合面上;所述球体的体内沿经过其中心的轴线设有通孔,所述的针管由该通孔的上头插接固定在其内;所述球体的直径大于所述上盖板和旋转体的П形顶部的厚度之和,且所述球面孔包裹球体的包角α为15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评估针刺疗效的双盲实验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理疗装置,具体涉及理疗用的定位或刺激人体特定反射点的针刺装置。

技术介绍

[0002]随机对照临床试验是目前评估医学干预措施临床效果最严谨的科学方法,针刺治疗临床试验面临的一个棘手的问题是设计和选择安慰针对照。针刺临床试验中理想的安慰针满足以下几个条件:(1)它没有或仅有极小的特异治疗作用,从而不影响对针刺治疗作用的准确评估;(2)各个方面都与治疗措施没有区别或尽可能相似,能成功实现盲法研究;(3)安慰针不应影响治疗针必要的手法操作,必须保证正常治疗作用的实现;(4)安慰针还应尽可能简单、安全、易于操作、适用性强。随着对经络实质和针刺作用研究的进展,人们不断提出新的安慰针设计方案。
[0003]公开号为CN1640379A的技术专利申请公开了由安全针与对照针构成双盲用针组,该双盲用针组包括安全针和对照针;所述安全针和对照针均包括针管和位于针管上端的挡块以及位于针管下端的底座;为了不使安全针和对照针在外观上有所区别,其方案是针管内上部设有针体保持填充物(针身保持填充物),利用该填充物所产生的阻力可使安全针与对照针露出针管的部分相同,而将伸进针管内针体长度的不同隐匿在针管内;为了便于留针,安全针和对照针下端所设底座的下面形成有对人体的皮肤具有粘接性或吸附性的粘接件或吸盘;为了在针体移动时赋予切皮感及刺入感,所述对照针的针管内设有第二填充物。上述专利申请的方案虽然能保证安全针和对照针露出针管上部针柄及其长度完全相同,但是尚存在下述缺陷:1、无法直接用于斜刺进针(相对于人体的皮肤面倾斜刺入),当上述专利申请的方案在用于斜刺时,必须将针管的下端斜着加以切除,这对于缺乏专用角度测量工具者来说无疑是一大难题,而且切除所形成锐角还可能对受试者的皮肤造成伤害;同时,进行斜刺时因没有底座而无法实现留针;2、对照针的针管内增设有第二填充物,不仅很难甚至无法给施针者赋予切皮感及刺入感,而且还会引发其它问题;比如:生肉和加工肉容易腐烂、发酵产生细菌,不利于产业化;再比如:安慰针与安全针的方案不同,二者无法共用一套实验装置,无疑会增加开发的难度和生产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评估针刺疗效的双盲实验装置,该装置所形成的临床试验针与安慰对照针不仅外观一致,而且既可实现直刺进针又可实现斜刺进针。
[0005]本技术解决上述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6]一种评估针刺疗效的双盲实验装置,该装置包括针管和底座,其中所述的针管内上部设有针身保持填充物,该针身保持填充物在试验用针针身移动时赋予阻力,以避免其上下自由移动;所述的针身保持填充物是棉花、海绵、发泡塑料或类似的松软物质;其特征
在于,
[0007]所述针管的下端与所述底座之间设有球头万向节,该球头万向节由球体和与之匹配的球面孔组成;所述的底座由上盖板和下座上下固定在一起,其中所述的下座为П形的旋转体;所述的球面孔的中心位于所述上盖板与下座的结合面上;所述球体的体内沿经过其中心的轴线设有通孔,所述的针管由该通孔的上头插接固定在其内;所述球体的直径大于所述上盖板和旋转体的П形顶部的厚度之和,且所述球面孔包裹球体的包角α为15

25度;
[0008]所述底座的下表面为环形,其上设有与所述底座下表面相吻合的环形的粘接片,该粘接片由PE泡棉双面胶带制成;
[0009]所述的粘接片的下表面粘贴有圆盘形的易撕防护贴,该易撕防护贴的圆周面向外延伸有一易撕耳朵。
[0010]由于刺入深度不同,治疗效果明显不同,因此同一穴位研究者不同,所选择的刺入深度可能不同。为了便于选择不同的刺入深度,本技术的一个改进方案是,所述球体上的通孔为螺纹孔,所述针管的下头设有与该螺纹孔相匹配的外螺纹,且所述针管具有外螺纹的下头由所述球体上通孔的上头插入,二者由螺纹连接接固定在一起,以通过改变针管拧入深度来选择预设刺入深度。
[0011]上述技术方案中,由于所述的针身保持填充物为松软物质,因此施针者一不小心就很容易将试验用针的针柄推入所述针管内而导致刺入深度过深。为了解决该难题,本技术的另一改进方案是,所述针身保持填充物上方的针管内设有阻挡片;所述阻挡片的上表面与所述针管的上端面平齐,且沿所述针管轴线设有进针孔,该进针孔的直径大于试验用针针身的直径,小于试验用针针柄的直径。
[0012]本技术所述的双盲实验装置与对照针配合使用即可形成安慰针,如果与普通针配合使用即可形成治疗针,即安慰针和治疗针可共用一套装置。当然有很好模拟人体的材料问世,采用公开号为CN1640379A的技术专利申请的方案,在对照针的针管内设有第二填充物显然可赋予施针者的切皮感及刺入感,但是据本技术申请人所知,目前尚无可很好模拟人体的材料,而且可预期的将来也很难有这种材料问世,如果采用如公开号为CN1640379A的技术专利申请所公开的“棉花、海绵、塑料、硅树脂、橡胶、多醣类、蛋白质、海绵状制品、发泡塑料、合成纤维、天然纤维、兽肉
·
鱼肉等的生肉、加工肉(火腿等)、导电浆、导电胶等,或使用这些材料的组合”作为第二填充物,非但能进入实际应用的方案极其有限,而且也很难实现。比如,生肉和加工肉容易腐烂、发酵产生细菌,不利于产业化。尤其是,安慰针与治疗针的方案不同,二者无法共用一套如本技术所述的双盲实验装置,无疑会增加开发的难度和生产成本。因此,本技术所述的双盲实验装置摒弃公开号为CN1640379A 的技术专利申请所述的第二填充物显然是明智之举。
[0013]由于本技术所述的双盲实验装置的目的是为了采用盲法评估针刺的疗效,而其形成治疗针和安慰针的区别仅在于所述普通针的末端触及到易撕防护贴的上表面,而所述对照针的悬空,因此本技术所述双盲实验装置中针管、底座和球体都必须采用非透明的材料制作,比如非透明的医用塑料,这些都是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熟知的常识。
[0014]为了避免因理解不同而产生歧义,以下对本技术的一些技术术语进行定义:
[0015]普通针:是用于针刺治疗的常规针灸针,它由针身和具有柄环的针柄组成,其中针
身的末端为尖头,且其针身的长度等于所述粘接片的下表面至所述针管上表面的距离与预设刺入深度之和;
[0016]对照针:由针身和与普通针相同的针柄组成,其中针身的末端为平头,且其针身的长度等于所述粘接片的下表面至所述针管上表面的距离与预设刺入深度之差;
[0017]试验用针:包括上述普通针和对照针;
[0018]安慰针:按盲法要求将对照针插入到本技术所述双盲实验装置的针管内所形成的组合体;
[0019]治疗针:按盲法要求将普通针插入到本技术所述双盲实验装置的针管内所形成的组合体。
[0020]本申请文件中,除另有说明外,所说的“针身”包括对照针或普通针的针身,所说的“针柄”包括所述对照针或普通针的针柄。
[0021]本技术所述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评估针刺疗效的双盲实验装置,该装置包括针管和底座,其中所述的针管内上部设有针身保持填充物,该针身保持填充物在试验用针针身移动时赋予阻力,以避免其上下自由移动;所述的针身保持填充物是棉花、海绵或发泡塑料;其特征在于,所述针管的下端与所述底座之间设有球头万向节,该球头万向节由球体和与之匹配的球面孔组成;所述的底座由上盖板和下座上下固定在一起,其中所述的下座为П形的旋转体;所述的球面孔的中心位于所述上盖板与下座的结合面上;所述球体的体内沿经过其中心的轴线设有通孔,所述的针管由该通孔的上头插接固定在其内;所述球体的直径大于所述上盖板和旋转体的П形顶部的厚度之和,且所述球面孔包裹球体的包角α为15

25度;所述底座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符文彬宁百乐
申请(专利权)人:海南符文彬教授针灸养生文化研究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