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UWB和IMU技术的人员定位标签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948103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02 14:3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定位标签领域,具体公开了基于UWB和IMU技术的人员定位标签,包括定位标签壳体和安装在定位标签壳体内部的定位标签主体;定位标签壳体包括围绕定位标签主体外围设置的腕表壳体、设置在腕表壳体上下端的腕带、与腕表壳体外侧边可拆卸式连接的外壳以及卡接在腕表壳体内侧的封装壳体,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定位标签主体在使用过程中,若遇到问题,可将其取出进行维修或者进行更换,取出时,将外壳的一侧放置在平面上,通过将手指的着力点放置在两侧的侧边滑板外侧,用力将侧边滑板向远离外壳的一侧移动,使得侧边滑板上的滑动块沿着滑动槽内部滑动,直至侧边滑板不与延伸板接触时为止,此时可将位于容腔内部的定位标签主体取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基于UWB和IMU技术的人员定位标签
本技术涉及定位标签
,具体为基于UWB和IMU技术的人员定位标签。
技术介绍
物联网的出现,将我们带入了全新的大数据、信息化的时代。随着物联网的蓬勃发展,人们对于位置的服务需求也在不断增长,使得室内定位行业快速发展。UWB技术作为室内定位行业中精度最高的技术,自然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对于实验室内的人员都会随身携带定位标签,定位标签每过一段时间会向各基站发送位置信息,可实时记录人员所在的位置。但是现有的定位标签存在戴在手腕上的,定位标签长期使用后,难免出现问题,现有的定位标签外壳不易拆卸,使得定位标签不易取出,进行更换,给使用人员带来一定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基于UWB和IMU技术的人员定位标签,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基于UWB和IMU技术的人员定位标签,包括定位标签壳体和安装在定位标签壳体内部的定位标签主体;定位标签壳体包括围绕定位标签主体外围设置的腕表壳体、设置在腕表壳体上下端的腕带、与腕表壳体外侧边可拆卸式连接的外壳以及卡接在腕表壳体内侧的封装壳体;封装壳体包括与腕表壳体内侧相匹配的底部安装板、沿着底部安装板两侧边设置的侧边滑板、围绕底部安装板边缘处粘贴的密封胶条以及设置在密封胶条内侧边的薄板;沿着腕表壳体两侧边的上下端均设置有延伸板,位于同侧的两个延伸板之间留有空隙,侧边滑板沿着空隙插入与两侧的延伸板连接,底部安装板、腕表壳体以及延伸板之间形成空腔,定位标签主体设置在空腔内部。优选的,侧边滑板与底部安装板为一体成型结构,侧边滑板位于底部安装板侧边的中心处,且侧边滑板与底部安装板相垂直,侧边滑板的外侧边设置有条形的凸起块。优选的,侧边滑板的上下端设置有滑动块,延伸板靠近侧边滑板的一侧设置有滑动槽,滑动槽两端分别延伸至侧边滑板的两侧边,滑动块沿着滑动槽内侧滑动。优选的,薄板沿着密封胶条内侧的两侧边排列,定位标签主体放置在薄板的内侧,薄板设置在侧边滑板的内侧,薄板上下端与位于上下端的密封胶条内侧相接触。优选的,侧边滑板与延伸板的厚度相匹配,密封胶条的宽度与侧边滑板的厚度相同。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定位标签主体在使用过程中,若遇到问题,可将其取出进行维修或者进行更换,取出时,将外壳的一侧放置在平面上,通过将手指的着力点放置在两侧的侧边滑板外侧,用力将侧边滑板向远离外壳的一侧移动,使得侧边滑板上的滑动块沿着滑动槽内部滑动,直至侧边滑板不与延伸板接触时为止,此时可将位于容腔内部的定位标签主体取出。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整体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腕表壳体和封装壳体拆分后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腕表壳体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A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腕带;2、腕表壳体;3、封装壳体;301、侧边滑板;302、底部安装板;303、密封胶条;304、薄板;305、凸起块;306、滑动块;4、延伸板;5、外壳;6、定位标签主体;7、滑动槽。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竖直”、“上”、“下”、“水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在本技术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请参阅图1-4,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基于UWB和IMU技术的人员定位标签,包括定位标签壳体和安装在定位标签壳体内部的定位标签主体6;定位标签壳体包括围绕定位标签主体6外围设置的腕表壳体2、设置在腕表壳体2上下端的腕带、与腕表壳体2外侧边可拆卸式连接的外壳5以及卡接在腕表壳体2内侧的封装壳体3;封装壳体3包括与腕表壳体2内侧相匹配的底部安装板302、沿着底部安装板302两侧边设置的侧边滑板301、围绕底部安装板302边缘处粘贴的密封胶条303以及设置在密封胶条303内侧边的薄板304;沿着腕表壳体2两侧边的上下端均设置有延伸板4,位于同侧的两个延伸板4之间留有空隙,侧边滑板301沿着空隙插入与两侧的延伸板4连接,底部安装板302、腕表壳体2以及延伸板4之间形成空腔,定位标签主体6设置在空腔内部。进一步的,侧边滑板301与底部安装板302为一体成型结构,侧边滑板301位于底部安装板302侧边的中心处,且侧边滑板301与底部安装板302相垂直,侧边滑板301的外侧边设置有条形的凸起块305。进一步的,侧边滑板301的上下端设置有滑动块306,延伸板4靠近侧边滑板301的一侧设置有滑动槽307,滑动槽307两端分别延伸至侧边滑板301的两侧边,滑动块306沿着滑动槽307内侧滑动。进一步的,薄板304沿着密封胶条303内侧的两侧边排列,定位标签主体6放置在薄板304的内侧,薄板304设置在侧边滑板301的内侧,薄板304上下端与位于上下端的密封胶条303内侧相接触。进一步的,侧边滑板301与延伸板4的厚度相匹配,密封胶条303的宽度与侧边滑板301的厚度相同。工作原理:定位标签主体6在使用过程中,若遇到问题,可将其取出进行维修或者进行更换,取出时,将外壳5的一侧放置在平面上,通过将手指的着力点放置在两侧的侧边滑板301外侧,用力将侧边滑板301向远离外壳5的一侧移动,使得侧边滑板301上的滑动块306沿着滑动槽7内部滑动,直至侧边滑板301不与延伸板4接触时为止,此时可将位于容腔内部的定位标签主体6取出。进行安装时,将更换或者维修过的定位标签主体6放置在薄板304内侧的底部安装板302上,然后将侧边滑板301插入上下两个延伸板4之间的空隙中,使得滑动块306沿着滑动槽7滑动至侧边滑板301与腕表壳体2接触时为止,同时薄板304位于延伸板4的内侧,延伸板4的一端与密封胶条303相接触;定位标签主体6放置在腕表壳体2、封装壳体3与外壳5形成的空腔中,对定位标签主体6起到保护作用,通过设置滑动块306沿着滑动槽7内部滑动,限定了设置有滑动块306的侧板滑板301的位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基于UWB 和IMU技术的人员定位标签,其特征在于:包括定位标签壳体和安装在定位标签壳体内部的定位标签主体(6);/n定位标签壳体包括围绕定位标签主体(6)外围设置的腕表壳体(2)、设置在腕表壳体(2)上下端的腕带、与腕表壳体(2)外侧边可拆卸式连接的外壳(5)以及卡接在腕表壳体(2)内侧的封装壳体(3);/n封装壳体(3)包括与腕表壳体(2)内侧相匹配的底部安装板(302)、沿着底部安装板(302)两侧边设置的侧边滑板(301)、围绕底部安装板(302)边缘处粘贴的密封胶条(303)以及设置在密封胶条(303)内侧边的薄板(304);/n沿着腕表壳体(2)两侧边的上下端均设置有延伸板(4),位于同侧的两个延伸板(4)之间留有空隙,侧边滑板(301)沿着空隙插入与两侧的延伸板(4)连接,底部安装板(302)、腕表壳体(2)以及延伸板(4)之间形成空腔,定位标签主体(6)设置在空腔内部。/n

【技术特征摘要】
1.基于UWB和IMU技术的人员定位标签,其特征在于:包括定位标签壳体和安装在定位标签壳体内部的定位标签主体(6);
定位标签壳体包括围绕定位标签主体(6)外围设置的腕表壳体(2)、设置在腕表壳体(2)上下端的腕带、与腕表壳体(2)外侧边可拆卸式连接的外壳(5)以及卡接在腕表壳体(2)内侧的封装壳体(3);
封装壳体(3)包括与腕表壳体(2)内侧相匹配的底部安装板(302)、沿着底部安装板(302)两侧边设置的侧边滑板(301)、围绕底部安装板(302)边缘处粘贴的密封胶条(303)以及设置在密封胶条(303)内侧边的薄板(304);
沿着腕表壳体(2)两侧边的上下端均设置有延伸板(4),位于同侧的两个延伸板(4)之间留有空隙,侧边滑板(301)沿着空隙插入与两侧的延伸板(4)连接,底部安装板(302)、腕表壳体(2)以及延伸板(4)之间形成空腔,定位标签主体(6)设置在空腔内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UWB和IMU技术的人员定位标签,其特征在于:侧边滑板(301)与底部安装板(302)为一体成型结构,侧边滑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倪化生黄炫韦虎穆晓祥赵婧雅
申请(专利权)人:合肥中科星翰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