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径向出线连接的驱动总成和交通工具,驱动总成的电机壳在相对于定子的轴向输出端的另一端上设置有壳座,壳座设置有集线腔,壳座沿径向贯穿设置有开槽,开槽与集线腔连通,电机控制装置位于电机的径向侧,电机控制装置的壳体的底壁设置有接线孔,电路装置包括三相电极连接组件,连接组件包括连接座体和电连接组件,电连接组件穿过连接座体,连接座体穿过开槽和接线孔,电控连接端位于壳体内并与三相电极连接组件电连接,电机连接端位于集线腔与定子电连接。实现电机控制装置的径向布置和径向接线,从而缩小驱动总成的径向尺寸,有效缩小占用空间,提高空间利用率,实现驱动总成高度集成化。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径向出线连接的驱动总成和交通工具
本专利技术涉及新能源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径向出线连接驱动总成和交通工具。
技术介绍
新能源交通工具因其不燃烧汽油或柴油产生动力,故具有环保、污染小等诸多特点,且在水能、风能、太阳能和核能等新能源发电大力推广应用下,诸多新能源交通工具在逐渐推广应用,如新能源电动轿车、新能源电动客车、新能源电动货车、新能源电动清洁车、新能源电动轨道交通工具、新能源电动飞行交通工具、新能源电动航运交通工具等。新能源交通工具一般配备有电池、电机控制装置、电机和动力产生装置,电机控制装置内的功率管接收电池输出的直流电,并将直流电逆变转换成交流电向电机输出,继而电机输出旋转驱动力带动动力产生装置如车轮、浆叶等继而带动交通工具行进。而随着交通工具对于驱动总成即电机和电机控制装置的集成化,其需要将驱动总成或电机控制装置的占用空间进一步优化和缩小,从而腾出更多空间供乘坐空间、电池空间等使用,在电机和电机控制装置集成时,需要考虑电机与电机控制装置之间接线结构、走线布局和结构布局,需要控制电机控制装置的厚度和驱动总成的径向尺寸,也要配合众多电路器件的合理布置,另外还需要提高器件的抗震性能从而提高设备的运行稳定性,这样才能全面实现驱动总成高效集成化。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第一目的是提供一种径向出线连接的驱动总成。本专利技术的第二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上述驱动总成的交通工具。为了实现本专利技术第一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径向出线连接的驱动总成,包括电机、电机控制装置和连接组件,电机包括电机壳、定子和转子,定子和转子均设置在电机壳内,转子位于定子内转动,电机壳在相对于定子的轴向输出端的另一端上设置有壳座,壳座设置有集线腔,壳座沿径向贯穿设置有开槽,开槽与集线腔连通,电机控制装置位于电机的径向侧,电机控制装置包括壳体和电路装置,壳体与电机壳固定连接,电路装置设置在壳体内,壳体的底壁设置有接线孔,电路装置包括三相电极连接组件,连接组件包括连接座体和电连接组件,电连接组件穿过连接座体,电连接组件在两端分别设置有电控连接端和电机连接端,连接座体穿过开槽和接线孔,电控连接端位于壳体内并与三相电极连接组件电连接,电机连接端位于集线腔与定子电连接。由上述方案可见,通过在电机的轴向后端设置壳座,并沿径向设置开槽,而电机控制装置位于电机的径向侧,壳体的底壁设置有接线孔,利用连接座体穿过开槽和接线孔,使得电连接组件连接在三相电极连接组件和定子电连接之间,继而实现电机控制装置的径向布置和径向接线,从而缩小驱动总成的径向尺寸,有效缩小占用空间,提高空间利用率,实现驱动总成高度集成化。更进一步的方案是,壳座在集线腔内设置有集线座,集线座与定子电连接,电机连接端与集线座电连接。由上可见,集线座用于连接定子的绕组,继而电机连接端可方便地对与集线座连接。更进一步的方案是,电连接组件包括三个单相连接片和信号连接件,三个单相连接片和信号连接件均穿过连接座体。更进一步的方案是,壳座在集线腔内设置有隔板,隔板位于单相连接片的电机连接端和信号连接件的电机连接端之间。由上可见,三个单相连接片用于提供驱动能量,而信号连接件能够对电机的运作状态实时监控,且通过隔板可提高隔离度避免信号干扰。更进一步的方案是,连接座体设置有卡扣,卡扣与开槽卡合。更进一步的方案是,连接座体和电连接组件通过注塑成型连接。由上可见,卡扣使连接座体稳定地安装在开槽中,且通过注塑成型的工艺提高连接座体和电连接组件之间的紧密配合,从而提高连接结构的密闭性。更进一步的方案是,三相电极连接组件包括连接支架和三个单相电极片,连接支架设置在接线孔的外侧,三个单相电极片穿过连接支架,单相电极片与电控连接端电连接。更进一步的方案是,电机控制装置还包括磁环,磁环设置在连接支架上,磁环位于单相电极片外周。更进一步的方案是,电机控制装置还包括霍尔电流传感器,霍尔电流传感器设置在连接支架上,单相电极片穿过霍尔电流传感器。由上可见,通过磁环的布置减少电磁干扰,而霍尔电流传感器能够对输出电流实时监控。为了实现本专利技术第二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交通工具,包括如上述方案的驱动总成。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驱动总成实施例的结构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驱动总成实施例在另一视角下的结构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驱动总成实施例的爆炸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驱动总成实施例中电机控制装置在底侧视角下的结构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驱动总成实施例中电机控制装置的爆炸图。图6是本专利技术驱动总成实施例中电机控制装置省略壳体后的结构图。图7是本专利技术驱动总成实施例中电机控制装置省略壳体后的爆炸图。图8是本专利技术驱动总成实施例中电容模组的爆炸图。图9是本专利技术驱动总成实施例中电极接线座的结构图。图10是本专利技术驱动总成实施例中电极接线座的爆炸图。图11是本专利技术驱动总成实施例中电极接线座在半环槽处的局部剖视图。图12是本专利技术驱动总成实施例中电机控制装置省略盖体和基板后的结构图。图13是本专利技术驱动总成实施例中电路装置的爆炸图。图14是本专利技术驱动总成实施例中电路装置另一状态的爆炸图。图15是本专利技术驱动总成实施例中电路装置的剖视图。图16是本专利技术驱动总成实施例位于壳座处的结构图。图17是本专利技术驱动总成实施例关于连接组件的爆炸图。图18是本专利技术驱动总成实施例中连接组件的剖视图。图19是本专利技术驱动总成实施例中冷却桥的剖视图。图20是本专利技术驱动总成实施例位于控制接口座视角处的结构图。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具体实施方式驱动总成实施例:参照图1至图3,驱动总成包括电机2和电机控制装置1,电机控制装置1安装在电机2的电机壳21的径向侧。参照图4至图7,电机控制装置1包括壳体、电容模组3、电极接线座4、电路装置5和控制板7,壳体包括控制壳111、控制盖112和连接盖113,控制壳111围成容纳腔,控制盖112和连接盖113盖合控制壳111,电容模组3、电极接线座4、电路装置5和控制板7设置在该容纳腔内。参照图8,并结合图15,电容模组3包括壳罩31和多个电容模块,壳罩31呈有底筒状布置,壳罩31的外壁设置有避让槽313,壳罩31内设置有两个或多个隔板311,壳罩31的内壁和隔板311形成放置腔312,多个隔板311和多个放置腔312沿第二横向Y排布,一个电容模块放置在一个放置腔312内。电容模块包括多个电容32、两个电极连接片34和连接框架33,连接框架33在第一横向X的两侧设置有第一安装槽331和第二安装槽332,连接框架33在第一安装槽331和第二安装槽332的纵向Z一侧设置有第三安装槽333,连接框架33设置有多个镂空孔334,连接框架33在第一安装槽331、第二安装槽332和第三安装槽333分别设置有多个定位凸沿,第一安装槽331、第二安装槽332和第三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径向出线连接的驱动总成,其特征在于,包括:/n电机,所述电机包括电机壳、定子和转子,所述定子和所述转子均设置在电机壳内,所述转子位于所述定子内转动,所述电机壳在相对于所述定子的轴向输出端的另一端上设置有壳座,所述壳座设置有集线腔,所述壳座沿径向贯穿设置有开槽,所述开槽与所述集线腔连通;/n电机控制装置,所述电机控制装置位于所述电机的径向侧,所述电机控制装置包括壳体和电路装置,所述壳体与所述电机壳固定连接,所述电路装置设置在所述壳体内,所述壳体的底壁设置有接线孔,所述电路装置包括三相电极连接组件;/n连接组件,所述连接组件包括连接座体和电连接组件,所述电连接组件穿过所述连接座体,所述电连接组件在两端分别设置有电控连接端和电机连接端,所述连接座体穿过所述开槽和所述接线孔,所述电控连接端位于所述壳体内并与所述三相电极连接组件电连接,所述电机连接端位于所述集线腔与所述定子电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径向出线连接的驱动总成,其特征在于,包括:
电机,所述电机包括电机壳、定子和转子,所述定子和所述转子均设置在电机壳内,所述转子位于所述定子内转动,所述电机壳在相对于所述定子的轴向输出端的另一端上设置有壳座,所述壳座设置有集线腔,所述壳座沿径向贯穿设置有开槽,所述开槽与所述集线腔连通;
电机控制装置,所述电机控制装置位于所述电机的径向侧,所述电机控制装置包括壳体和电路装置,所述壳体与所述电机壳固定连接,所述电路装置设置在所述壳体内,所述壳体的底壁设置有接线孔,所述电路装置包括三相电极连接组件;
连接组件,所述连接组件包括连接座体和电连接组件,所述电连接组件穿过所述连接座体,所述电连接组件在两端分别设置有电控连接端和电机连接端,所述连接座体穿过所述开槽和所述接线孔,所述电控连接端位于所述壳体内并与所述三相电极连接组件电连接,所述电机连接端位于所述集线腔与所述定子电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驱动总成,其特征在于:
所述壳座在所述集线腔内设置有集线座,所述集线座与定子电连接,所述电机连接端与所述集线座电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驱动总成,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连接组件包括三个单相连接片和信号连接件,三个所述单相连接片和所述信号连接件均穿过所述连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魏标,姜桂宾,莫理雄,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英搏尔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