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液体压力降压稳压调节管道连接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940543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02 14:21
本新型涉及一种液体压力降压稳压调节管道连接器,包括承载连接管、导流锥、弹性形变腔、承载架、喷嘴,导流锥、弹性形变腔、承载架均嵌于承载连接管内,导流锥前端面通过导流管与弹性形变腔后端面连通,弹性形变腔前端面及后端面均与承载架连接,位于弹性形变腔前端面的承载架通过至少两条滑槽与承载连接管滑动连接,喷嘴与弹性形变腔前端面的承载架连接并与承载连接管同轴分布,喷嘴后端面通过导流管与弹性形变腔前端面连接。本新型一方面可实快速实现管道连接定位作业的需要;另一方面在运行中可实现对管道内输送液体压力进行弹性调节,提高管道输送液体介质压力稳定性,降低管道设备因输送压力波动而造成的振动缺陷。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液体压力降压稳压调节管道连接器
本技术涉及一种管道连接设备,确切地说是一种液体压力降压稳压调节管道连接器。
技术介绍
管道连接器是当前进行管道设备连接作业时的重要设备,使用量巨大且种类繁多,当前的管道连接器往往均是与管道间采用传统的法兰连接、卡箍连接、螺纹连接及连接接头等方式或零部件实现的,虽然可以一定程度满足使用的需要,但一方面管道连接作业时,需要对管道的管壁、端面进行焊接法兰、加工螺纹等作业,从而导致管道连接作业量大,连接作业效率低下;另一方面当前所使用的管道连接器往往多为刚性连接,仅能起到介质导流及管道密封作用,因此当管道内液体介质压力发生波动情况时,无法进行有效的对压力波动造成的冲击力进行有效的降压、稳压等,从而在导致液体介质输送稳定性不足的同时,也导致了管道运行振动严重,从而造成管道设备运行稳定性和可靠性差,泄露故障率高。因此针对这一现状,迫切需要开发一种全新的管道连接器结构,以满足实际使用的需要。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上存在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一种液体压力降压稳压调节管道连接器,该新型结构简单,使用灵活方便,通用性好,一方面可实快速实现管道连接定位作业的需要,极大的提高了管道连接作业的工作效率和难度,且连接结构稳定性及承载能力好;另一方面在运行中可实现对管道内输送液体压力进行弹性调节,提高管道输送液体介质压力稳定性,降低管道设备因输送压力波动而造成的振动缺陷,从而有效提高管道设备运行的稳定性。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液体压力降压稳压调节管道连接器,包括承载连接管、导流锥、弹性形变腔、承载架、喷嘴,其中承载连接管为轴线截面呈矩形的空心管状结构,导流锥、弹性形变腔、承载架均嵌于承载连接管内,与承载连接管同轴分布并沿承载连接管轴线从前至后分布,导流锥前端面通过导流管与弹性形变腔后端面连通,弹性形变腔前端面及后端面均与承载架连接,其中位于弹性形变腔后端的承载架与承载连接管侧壁内表面固定连接,位于弹性形变腔前端面的承载架通过至少两条滑槽与承载连接管滑动连接,喷嘴与弹性形变腔前端面的承载架连接并与承载连接管同轴分布,喷嘴后端面通过导流管与弹性形变腔前端面连接。进一步的,所述承载连接管前端面及后端面的外表面及内表面均设连接螺纹,且承载连接管内至少一层过滤片,所述过滤片与承载连接管同轴分布,与承载连接管侧壁通过滑槽滑动连接,且所述过滤片位于导流锥正前方,并通过弹簧与导流锥前端面相抵。进一步的,所述的弹簧为螺旋弹簧及碟形弹簧中任意一种,且当采用螺旋弹簧时,螺旋弹簧至少两个,并环绕承载连接管轴线均布。进一步的,所述的导流锥轴向截面为等腰梯形,且导流锥前端面内径为承载连接管内径的95%—99%,前端面内径不大于承载连接管内径的20%。进一步的,所述承载架中,位于弹性形变腔前端面及后端面的承载架间通过至少两条辅助弹簧连接,所述辅助弹簧环绕承载连接管轴线均布,且辅助弹簧轴线与承载连接管轴线呈0°—60°夹角。进一步的,所述的弹性形变腔包括引流段、形变段,其中所述引流段为轴向截面呈矩形的管状结构,形变段为椭球体腔体结构,所述形变段两端分别与引流段连通并同轴分布,且所述形变段至少一个,且当形变段为两个及两个以上时,相邻连个形变段间通过引流段连通,间距为0—10毫米。进一步的,所述的喷嘴前端面与承载连接管后端面间间距为0—20毫米,所述导流锥前端面与承载连接管前端面间间距不小于10毫米。本新型结构简单,使用灵活方便,通用性好,一方面可实快速实现管道连接定位作业的需要,极大的提高了管道连接作业的工作效率和难度,且连接结构稳定性及承载能力好;另一方面在运行中可实现对管道内输送液体压力进行弹性调节,提高管道输送液体介质压力稳定性,降低管道设备因输送压力波动而造成的振动缺陷,从而有效提高管道设备运行的稳定性。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来详细说明本技术。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技术。如图1所示,一种液体压力降压稳压调节管道连接器,包括承载连接管1、导流锥2、弹性形变腔3、承载架4、喷嘴5,其中承载连接管1为轴线截面呈矩形的空心管状结构,导流锥2、弹性形变腔3、承载架4均嵌于承载连接管1内,与承载连接管1同轴分布并沿承载连接管1轴线从前至后分布,导流锥2前端面通过导流管6与弹性形变腔3后端面连通,弹性形变腔3前端面及后端面均与承载架4连接,其中位于弹性形变腔3后端的承载架4与承载连接管1侧壁内表面固定连接,位于弹性形变腔3前端面的承载架4通过至少两条滑槽与承载连接管1滑动连接,喷嘴5与弹性形变腔3前端面的承载架4连接并与承载连接管1同轴分布,喷嘴5后端面通过导流管6与弹性形变腔3前端面连接。需要注意的,所述承载连接管1前端面及后端面的外表面及内表面均设连接螺纹7,且承载连接管1内至少一层过滤片8,所述过滤片8与承载连接管1同轴分布,与承载连接管1侧壁通过滑槽9滑动连接,且所述过滤片8位于导流锥2正前方,并通过弹簧9与导流锥2前端面相抵。进一步优化的,所述的弹簧9为螺旋弹簧及碟形弹簧中任意一种,且当采用螺旋弹簧时,螺旋弹簧至少两个,并环绕承载连接管1轴线均布。同时,所述的导流锥2轴向截面为等腰梯形,且导流锥2前端面内径为承载连接管1内径的95%—99%,前端面内径不大于承载连接管1内径的20%。此外,所述承载架4中,位于弹性形变腔3前端面及后端面的承载架4间通过至少两条辅助弹簧10连接,所述辅助弹簧10环绕承载连接管1轴线均布,且辅助弹簧10轴线与承载连接管1轴线呈0°—60°夹角。重点说明的,所述的弹性形变腔3包括引流段31、形变段32,其中所述引流段31为轴向截面呈矩形的管状结构,形变段32为椭球体腔体结构,所述形变段32两端分别与引流段31连通并同轴分布,且所述形变段32至少一个,且当形变段32为两个及两个以上时,相邻连个形变段32间通过引流段31连通,间距为0—10毫米。本实施例中,所述的喷嘴5前端面与承载连接管1后端面间间距为0—20毫米,所述导流锥2前端面与承载连接管1前端面间间距不小于10毫米。本新型在具体实施中,首先对构成本新型的承载连接管、导流锥、弹性形变腔、承载架、喷嘴进行组装,然后将组装后的本新型通过承载连接管分别与待连接的两条管道进行连接并同轴分布,即可完成本新型装配,且在装配作业时,选用的弹性形变腔的最大弹力为管道输送介质额定压力的至少3倍。在进行液体介质输送中,当管道内输送介质压力为额定压力或小于额定压力时,则液体介质直接通过本新型导流锥导流后输送至弹性形变腔内,且弹性形变腔在发生弹性形变条件下将通过的液体介质通过喷嘴输送到承载连接管后端面连接的管道内,达到管道连通的目的。当管道内液体介质压力瞬时增加并大于额定压力时,当液体介质进入到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液体压力降压稳压调节管道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液体压力降压稳压调节管道连接器包括承载连接管、导流锥、弹性形变腔、承载架、喷嘴,其中所述承载连接管为轴线截面呈矩形的空心管状结构,所述导流锥、弹性形变腔、承载架均嵌于承载连接管内,与承载连接管同轴分布并沿承载连接管轴线从前至后分布,所述导流锥前端面通过导流管与弹性形变腔后端面连通,所述弹性形变腔前端面及后端面均与承载架连接,其中位于弹性形变腔后端的承载架与承载连接管侧壁内表面固定连接,位于弹性形变腔前端面的承载架通过至少两条滑槽与承载连接管滑动连接,所述喷嘴与弹性形变腔前端面的承载架连接并与承载连接管同轴分布,所述喷嘴后端面通过导流管与弹性形变腔前端面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液体压力降压稳压调节管道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液体压力降压稳压调节管道连接器包括承载连接管、导流锥、弹性形变腔、承载架、喷嘴,其中所述承载连接管为轴线截面呈矩形的空心管状结构,所述导流锥、弹性形变腔、承载架均嵌于承载连接管内,与承载连接管同轴分布并沿承载连接管轴线从前至后分布,所述导流锥前端面通过导流管与弹性形变腔后端面连通,所述弹性形变腔前端面及后端面均与承载架连接,其中位于弹性形变腔后端的承载架与承载连接管侧壁内表面固定连接,位于弹性形变腔前端面的承载架通过至少两条滑槽与承载连接管滑动连接,所述喷嘴与弹性形变腔前端面的承载架连接并与承载连接管同轴分布,所述喷嘴后端面通过导流管与弹性形变腔前端面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液体压力降压稳压调节管道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连接管前端面及后端面的外表面及内表面均设连接螺纹,且承载连接管内至少一层过滤片,所述过滤片与承载连接管同轴分布,与承载连接管侧壁通过滑槽滑动连接,且所述过滤片位于导流锥正前方,并通过弹簧与导流锥前端面相抵。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液体压力降压稳压调节管道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弹簧为螺旋弹簧及碟形弹簧中任意一种,且当采用螺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苏明波苏明辉姚现升
申请(专利权)人:巩义市万众给排水材料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