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抗震支架的调节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940225 阅读:3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02 14:2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抗震支架的调节机构,包括固定板,所述固定板的底部固定连接有调节柱,所述调节柱的右侧固定连接有壳体,所述壳体的内腔设置有限位机构,所述调节柱的左侧设置有与限位机构配合使用的固定机构,所述调节柱的内腔设置有调节杆,所述调节杆的顶部固定连接有限位板。通过设置固定板、调节柱、壳体、限位机构、固定机构、调节杆、限位板、抗震支架本体、第一通孔、第二通孔、第三通孔、第四通孔和第五通孔的配合使用,解决了现有抗震支架不便进行调节,在调节抗震支架时会浪费使用者大量的时间和精力,降低了使用者的工作效率,影响了使用者对抗震支架使用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抗震支架的调节机构
本技术属于抗震支架
,尤其涉及一种抗震支架的调节机构。
技术介绍
抗震支架是限制附属机电工程设施产生位移,控制设施振动,并将荷载传递至承载结构上的各类组件或装置。在限制附属机电工程设施产生位移,控制设施振动需要使用到抗震支架,综上所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是:不便于对抗震支架进行调节,在调节抗震支架时会浪费使用者大量的时间和精力,降低了使用者的工作效率,影响了使用者对抗震支架的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抗震支架的调节机构,具备便于对抗震支架进行调节的优点,解决了现有抗震支架不便进行调节,在调节抗震支架时会浪费使用者大量的时间和精力,降低了使用者的工作效率,影响了使用者对抗震支架使用的问题。本技术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抗震支架的调节机构,包括固定板,所述固定板的底部固定连接有调节柱,所述调节柱的右侧固定连接有壳体,所述壳体的内腔设置有限位机构,所述调节柱的左侧设置有与限位机构配合使用的固定机构,所述调节柱的内腔设置有调节杆,所述调节杆的顶部固定连接有限位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抗震支架的调节机构,包括固定板(1),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板(1)的底部固定连接有调节柱(2),所述调节柱(2)的右侧固定连接有壳体(3),所述壳体(3)的内腔设置有限位机构(4),所述调节柱(2)的左侧设置有与限位机构(4)配合使用的固定机构(5),所述调节柱(2)的内腔设置有调节杆(6),所述调节杆(6)的顶部固定连接有限位板(7),所述调节杆(6)的底部贯穿调节柱(2)并延伸至调节柱(2)的外侧且固定连接有抗震支架本体(8),所述调节柱(2)的左侧开设有与固定机构(5)配合使用的第一通孔(9),所述壳体(3)的后侧开设有与限位机构(4)配合使用的第二通孔(10)。/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抗震支架的调节机构,包括固定板(1),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板(1)的底部固定连接有调节柱(2),所述调节柱(2)的右侧固定连接有壳体(3),所述壳体(3)的内腔设置有限位机构(4),所述调节柱(2)的左侧设置有与限位机构(4)配合使用的固定机构(5),所述调节柱(2)的内腔设置有调节杆(6),所述调节杆(6)的顶部固定连接有限位板(7),所述调节杆(6)的底部贯穿调节柱(2)并延伸至调节柱(2)的外侧且固定连接有抗震支架本体(8),所述调节柱(2)的左侧开设有与固定机构(5)配合使用的第一通孔(9),所述壳体(3)的后侧开设有与限位机构(4)配合使用的第二通孔(10)。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抗震支架的调节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机构(4)包括限位杆(401),所述限位杆(401)的左侧设置有弹簧(402),所述限位杆(401)的后侧穿过第二通孔(10)并延伸至壳体(3)的外侧,所述限位杆(401)的右侧固定连接有限位柱(403),所述限位柱(403)的右侧贯穿壳体(3)并延伸至壳体(3)的外侧且固定连接有按压板(404)。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抗震支架的调节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机构(5)包括连接板(501),所述连接板(501)的后侧固定连接有固定杆(502),所述连接板(501)的前侧固定连接有固定柱...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邹兰荣
申请(专利权)人:福建省榕跃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