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动变速箱换油专用接头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939552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02 14:2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自动变速箱换油专用接头,涉及汽车专用工具技术领域,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现有变速箱换油接头适用范围窄的技术问题,包括接头本体和压紧件,所述接头本体上设置有第一接头和第二接头;所述接头本体上设置有固定孔,所述压紧件上贯穿设置有滑槽;所述滑槽内滑动设置有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所述第一连接件的端部能穿过所述滑槽与所述固定孔相连,所述第二连接件穿过所述滑槽与变速箱散热器的安装孔相连;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第一接头和第二接头能够实现变速箱的动态换油,通过压紧件、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能够根据不同变速箱散热器不同的安装孔位进行适时地调整,安装牢固,适用范围广泛,操作便捷,换油效果显著。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自动变速箱换油专用接头
本技术涉及汽车专用工具
,具体涉及一种自动变速箱换油专用接头。
技术介绍
在汽车保养项目自动变速箱换油中,通常需要使用换油机进行动态换油,在动态换油的过程中,不同车型往往需要使用对应不同的专用接头。目前搭载爱信六速变速箱、八速变速箱的汽车品牌有雪铁龙、标致、传祺、沃尔沃、奔腾、MINI、宝马、铃木、纳智捷、长安、名爵、荣威、吉利等,而不同车型的变速箱散热器存在着不同的安装孔位,针对此,以变速箱散热器为基础,目前市面上共开发有6种不同形态的专用接头,现有的专用接头适用范围较窄,成本高,而且操作时需要进行挑选,操作不便,工时长,维护成本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自动变速箱换油专用接头,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现有的变速箱换油接头适用范围窄的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的诸多技术方案中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能产生的诸多技术效果(接头本体内部设置有第一导流孔和第二导流孔,分别与第一接头和第二接头相连通,换油时,将换油机与第一接头和第二接头相连,能够形成换油回路,从而实现动态换油;接头本体底部设置有第一安装槽和第二安装槽,分别用于第一密封垫和第二密封垫的安装,当接头本体安装在散热器安装槽内时,密封效果显著;压紧件设置为压条,滑槽沿压条长度方向设置,安装时,根据不同车型的变速箱散热器安装孔的位置,滑动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从而将接头本体牢固安装在散热器安装槽上,适用范围广泛;所述压紧件、所述第一连接件、所述第二连接件和所述固定孔的数量均设置为三个,安装紧固;固定孔设置为螺纹孔,采用螺纹连接的方式,连接牢固,拆装便捷;结构本体设置为圆形压板,与变速箱散热器安装槽相适配;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均设置为内六方螺栓,紧固强度大;第一接头和第二接头均包括依次相连的防滑部、螺母部和螺柱部,防滑部使换油机进出油导管安装紧固,螺母部便于接头的拆装操作,螺柱部用于接头的安装;防滑部包括至少一个圆台形防滑单元段,结构简单,防滑效果显著等);详见下文阐述。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本技术提供的一种自动变速箱换油专用接头,包括接头本体和压紧件,其中:所述接头本体上设置有第一接头和第二接头;所述接头本体上设置有固定孔,所述压紧件上贯穿设置有滑槽;所述滑槽内滑动设置有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所述第一连接件的端部能穿过所述滑槽与所述固定孔相连,所述第二连接件的端部能穿过所述滑槽与变速箱散热器的安装孔相连,以将所述接头本体锁紧在变速箱散热器安装槽上。优选地,所述接头本体内部设置有第一导流孔和第二导流孔,其中:所述第一导流孔竖直贯穿所述接头本体,所述第一导流孔与所述第一接头相连通;所述第二导流孔竖直贯穿所述接头本体,所述第二导流孔与所述第二接头相连通。优选地,所述接头本体的底部设置有第一安装槽和第二安装槽,其中:所述第一导流孔贯穿所述第一安装槽,所述第一安装槽内设置有第一密封垫;所述第二导流孔贯穿所述第二安装槽,所述第二安装槽内设置有第二密封垫。优选地,所述压紧件设置为压条,所述滑槽沿所述压条长度方向设置。优选地,所述压紧件、所述第一连接件和所述第二连接件的数量均设置为三个;所述固定孔的数量设置为三个。优选地,所述固定孔设置为螺纹孔,所述第一连接件的端部能与所述螺纹孔螺纹连接。优选地,所述接头本体设置为圆形压板。优选地,所述第一连接件和所述第二连接件均设置为内六方螺栓。优选地,所述第一接头和所述第二接头均包括依次相连的防滑部、螺母部和螺柱部,其中:连通孔贯穿所述防滑部、所述螺母部和所述螺柱部;所述第一接头通过对应所述螺柱部安装设置在所述第一导流孔上;所述第二接头通过对应所述螺柱部安装设置在所述第二导流孔上。优选地,所述防滑部包括至少一个圆台形防滑单元段,所述圆台形防滑单元段沿靠近所述螺母部的方向外径依次增大。本技术提供的一种自动变速箱换油专用接头至少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所述自动变速箱换油专用接头包括接头本体和压紧件,安装时,拆下散热器,并将接头本体安装在散热器安装槽上,压紧件用于压紧接头本体;所述接头本体上设置有第一接头和第二接头,分别用于换油机进油管和出油管的连接;所述接头本体上设置有固定孔,所述压紧件上贯穿设置有滑槽,所述滑槽内滑动设置有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所述第一连接件的端部能所述滑槽与所述固定孔相连,所述第二连接件穿过所述滑槽与变速箱散热器的安装孔相连,在安装时,不同的变速箱其散热器的安装孔位于不同的位置,通过滑槽的设置,能够根据不同位置的安装孔将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滑动至相应的位置,从而使一个换油专用机头能够同时适用于多种车型,适用范围广泛,操作便捷,换油工时短,维护成本低廉。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接头本体、第一接头和第二结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接头本体底面视角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压紧件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接头本体参数示意图;图6是本技术压紧件参数示意图。附图标记1、接头本体;11、固定孔;12、第一导流孔;13、第二导流孔;14、第一安装槽;15、第二安装槽;2、压紧件;21、滑槽;3、第一接头;4、第二接头;5、第一连接件;6、第二连接件;7、第一密封垫;8、第二密封垫。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得到的所有其它实施方式,都属于本技术所保护的范围。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自动变速箱换油专用接头,如图1-图4所示,所述自动变速箱换油专用接头包括接头本体1和压紧件2,其中:接头本体1上设置有第一接头3和第二接头4,第一接头3和第二接头4分别用于换油机进油管和出油管的连接;接头本体1上设置有固定孔11,压紧件2上贯穿设置有滑槽21;滑槽21内滑动设置有第一连接件5和第二连接件6,第一连接件5的端部能穿过滑槽21与固定孔11相连,第二连接件6的端部能穿过滑槽21与变速箱散热器的安装孔相连,以将接头本体1锁紧在变速箱散热器安装槽上。换油时,举升车辆,拆卸护板,找到变速箱散热器,并将变速箱散热器拆下,将接头本体1对准变速箱散热器安装槽,使油路对应,根据变速箱散热器的安装孔孔位,调整第一连接件5和第二连接件6在对应滑槽21内的相对位置,位置调整完成后,锁紧接头本体1,将换油机的进油管和出油管分别与第一接头3和第二接头4连接,向换油机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自动变速箱换油专用接头,其特征在于,包括接头本体(1)和压紧件(2),其中:/n所述接头本体(1)上设置有第一接头(3)和第二接头(4);/n所述接头本体(1)上设置有固定孔(11),所述压紧件(2)上贯穿设置有滑槽(21);/n所述滑槽(21)内滑动设置有第一连接件(5)和第二连接件(6),所述第一连接件(5)的端部能穿过所述滑槽(21)与所述固定孔(11)相连,所述第二连接件(6)的端部能穿过所述滑槽(21)与变速箱散热器的安装孔相连,以将所述接头本体(1)锁紧在变速箱散热器安装槽上。/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动变速箱换油专用接头,其特征在于,包括接头本体(1)和压紧件(2),其中:
所述接头本体(1)上设置有第一接头(3)和第二接头(4);
所述接头本体(1)上设置有固定孔(11),所述压紧件(2)上贯穿设置有滑槽(21);
所述滑槽(21)内滑动设置有第一连接件(5)和第二连接件(6),所述第一连接件(5)的端部能穿过所述滑槽(21)与所述固定孔(11)相连,所述第二连接件(6)的端部能穿过所述滑槽(21)与变速箱散热器的安装孔相连,以将所述接头本体(1)锁紧在变速箱散热器安装槽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变速箱换油专用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接头本体(1)内部设置有第一导流孔(12)和第二导流孔(13),其中:
所述第一导流孔(12)竖直贯穿所述接头本体(1),所述第一导流孔(12)与所述第一接头(3)相连通;
所述第二导流孔(13)竖直贯穿所述接头本体(1),所述第二导流孔(13)与所述第二接头(4)相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自动变速箱换油专用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接头本体(1)的底部设置有第一安装槽(14)和第二安装槽(15),其中:
所述第一导流孔(12)贯穿所述第一安装槽(14),所述第一安装槽(14)内设置有第一密封垫(7);
所述第二导流孔(13)贯穿所述第二安装槽(15),所述第二安装槽(15)内设置有第二密封垫(8)。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东昇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陆兵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