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级活塞串联式气缸压装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939008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02 14:2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揭示了一种多级活塞串联式气缸压装机构,包括框架以及串联气缸;串联气缸位于框架内;框架的上下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一气流通道和第二气流通道;一组活塞沿串联气缸的内腔轴向依次呈密封地串联固定在一起,相邻两个活塞之间设置有一固定块;活塞的中空部分贯穿推杆,推杆的外壁上设置有便于气体流通的第一气道,且推杆与活塞之间固定连接;推杆的底面设置有压杆,压杆贯穿框架的下底面。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优点是:在串联气缸内堆叠一组活塞,通过第一气流通道内的压缩空气向顶层活塞或者施加作用力,作用力经过活塞一次传递直至驱动底层活塞下移,进一步驱动推杆和压杆下压,最终由压杆下压形成远大于由第一气流通道输入的压缩空气的压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多级活塞串联式气缸压装机构
本技术属于气缸压装
,尤其是涉及一种多级活塞串联式气缸压装机构。
技术介绍
气缸是将压缩气体的压力能转换为机械能的气动执行元件。由于它结构简单及工作可靠,用它来实现往复运动时,可免去减速装置,并且没有传动间隙,运动平稳,因此在各种机械系统中得到广泛应用。众所周知,气缸的输出力和活塞有效面积及其两边的压差成正比,故输出力大的气缸在体积上要相对于输出力小的气缸做得大一些,因此,输出力大的气缸所需要的径向安装空间就相对于输出力小的气缸所需的径向安装空间大。其中,对于径向空间狭窄及被顶升物体需要穿过气缸的场合中;由于径向空间狭窄,且需要大的输出力,故使得气缸无法通过增加活塞的方式去获得大的输出力,只能通过增加压缩气体的压力来实现,这样一来会使得气缸的压力很高,以及因压力很高带来的不良影响。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就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提供一种多级活塞串联式气缸压装机构。本技术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多级活塞串联式气缸压装机构,包括一框架以及由一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多级活塞串联式气缸压装机构,包括一框架(1)以及由一组中空状的活塞(3)组成的串联气缸(2);其特征在于:所述串联气缸(2)位于所述框架(1)内;所述框架(1)的上下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一气流通道(111)和第二气流通道(121);一组所述活塞(3)沿所述串联气缸(2)的内腔轴向依次呈密封地串联固定在一起,位于最顶端的顶层活塞(31)与所述第一气流通道(111)连通,位于最底端的底层活塞(32)与所述第二气流通道(121)连通;相邻两个所述活塞(3)之间设置有一固定块(4);所述活塞(3)的中空部分贯穿一推杆(5),所述推杆(5)的外壁上设置有便于气体流通的第一气道(51),且所述推杆(5)与...

【技术特征摘要】
1.多级活塞串联式气缸压装机构,包括一框架(1)以及由一组中空状的活塞(3)组成的串联气缸(2);其特征在于:所述串联气缸(2)位于所述框架(1)内;所述框架(1)的上下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一气流通道(111)和第二气流通道(121);一组所述活塞(3)沿所述串联气缸(2)的内腔轴向依次呈密封地串联固定在一起,位于最顶端的顶层活塞(31)与所述第一气流通道(111)连通,位于最底端的底层活塞(32)与所述第二气流通道(121)连通;相邻两个所述活塞(3)之间设置有一固定块(4);所述活塞(3)的中空部分贯穿一推杆(5),所述推杆(5)的外壁上设置有便于气体流通的第一气道(51),且所述推杆(5)与所述活塞(3)之间固定连接;所述推杆(5)的底面设置有一压杆(6),所述压杆(6)贯穿所述框架(1)的下底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级活塞串联式气缸压装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框架包括与所述顶层活塞(31)的顶面连通的上框架(11)、与所述底层活塞(32)的底面连通的下框架(12)、以及垂直于所述上框架(11)和所述下框架(12)之间且相互平行的接杆(13)。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多级活塞串联式气缸压装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气流通道(111)设置于所述上框架(11)内,且所述上框架(11)内的滑块(112)与所述推杆(5)的顶面通过螺栓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多级活塞串联式气缸压装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推杆(5)呈倒置T型状,且所述推杆(5)的竖直部份所在轴线与所述压杆(6)的轴线共轴。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顾启伟朱亚秋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韩斯登鼎自动化设备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