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适用于缝隙式水沟的可回收气囊模具
本技术涉及水处理相关
,具体为一种适用于缝隙式水沟的可回收气囊模具。
技术介绍
水处理的方式包括物理处理和化学处理,人类进行水处理的方式已经有相当多年历史,物理方法包括利用各种孔径大小不同的滤材,利用吸附或阻隔方式,将水中的杂质排除在外,吸附方式中较重要者为以活性炭进行吸附,阻隔方法则是将水通过滤材,让体积较大的杂质无法通过,进而获得较为干净的水。另外,物理方法也包括沉淀法,就是让比重较小的杂质浮于水面捞出,或是比重较大的杂质沉淀于下,进而取得,化学方法则是利用各种化学药品将水中杂质转化为对人体伤害较小的物质,或是将杂质集中,历史最久的化学处理方法应该可以算是用明矾加入水中,水中杂质集合后,体积变大,便可用过滤法,将杂质去除;本技术的专利技术人发现,现有技术中的水处理用缝隙式模具由于其本身的设计特点,结构简单且使用方式单一,在实际的使用过程中,不便于将缝隙式模具与安装面相连接,从而无法满足目前对水处理的质量,进而无法满足目前对水处理用缝隙式模具的多种使用需求;为此,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适用于缝隙式水沟的可回收气囊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气囊模具(1)、设置在气囊模具(1)上端的第一缓冲腔(11)、设置在所述气囊模具(1)下端的第二缓冲腔(12)、设置在所述气囊模具(1)下端两侧的第三缓冲腔(13)、与所述第三缓冲腔(13)相连接的连接翼边(2)、设置在所述气囊模具(1)外周的防护罩(3)以及设置在所述防护罩(3)与连接翼边(2)之间的连接螺栓。/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适用于缝隙式水沟的可回收气囊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气囊模具(1)、设置在气囊模具(1)上端的第一缓冲腔(11)、设置在所述气囊模具(1)下端的第二缓冲腔(12)、设置在所述气囊模具(1)下端两侧的第三缓冲腔(13)、与所述第三缓冲腔(13)相连接的连接翼边(2)、设置在所述气囊模具(1)外周的防护罩(3)以及设置在所述防护罩(3)与连接翼边(2)之间的连接螺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适用于缝隙式水沟的可回收气囊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缓冲腔(11)和内径小于第二缓冲腔(12)的内径,且第一缓冲腔(11)和第二缓冲腔(12)的内壁分别设置为光滑的圆弧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适用于缝隙式水沟的可回收气囊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缓冲腔(13)与气囊模具(1)的相互垂直设置,且第三缓冲腔(13)的内径小于第三缓冲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谭毅泰,陆少毅,叶长建,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市公路工程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