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与极限运动相结合的地下功能空间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935555 阅读:4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02 14:15
本申请涉及一种与极限运动相结合的地下功能空间,包括竖向设置于地面以下且用于模拟潜水的水池,所述水池敞口设置,所述水池的侧壁设置有容纳空间,所述水池的侧壁开设有连通容纳空间的第一观景窗口,所述第一观景窗口内固设有第一透明玻璃,所述容纳空间的侧壁开设有第一通道;包括开设于地面且与第一通道相连通的电梯通道。其具有可以给人们提供休闲娱乐的同时还可以近距离清楚的观察到潜水项目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与极限运动相结合的地下功能空间
本申请涉及一种与极限运动相结合的地下功能空间。
技术介绍
现有功能空间的设计例如客房一般都是利用地面空间进行设计改造以便于人们休闲娱乐。而极限运动的空间设计一般需要利用特殊地带,例如模拟潜水这种极限运动需要处于地下或是地面建设蓄水结构来实现极限运动体验,不便于处于地面上的人们具体观察潜水这类极限运动的过程,进而不能尽快了解此类极限运动。由于模拟潜水这类极限运动所需空间与休闲娱乐所需空间一般不便于设计结合在一起,导致市场上并没有既可供人们休闲娱乐的同时还可近距离观察到潜水项目的场所。
技术实现思路
本申请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与极限运动相结合的地下功能空间,其具有可以给人们提供休闲娱乐的同时还可以近距离清楚的观察到潜水项目的优点。本申请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与极限运动相结合的地下功能空间,包括竖向设置于地面以下且用于模拟潜水的的水池,所述水池的侧壁设置有容纳空间,所述容纳空间与水池重合的侧壁位置处开设有第一观景窗口,所述第一观景窗口内固设有第一透明玻璃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与极限运动相结合的地下功能空间,其特征在于:包括竖向设置于地面以下且用于模拟潜水的水池(1),所述水池(1)的侧壁设置有容纳空间(2),所述容纳空间(2)与水池(1)重合的侧壁位置处开设有第一观景窗口(222),所述第一观景窗口(222)内固设有第一透明玻璃(2221),所述容纳空间(2)的侧壁开设有第一通道(221);包括开设于地面且与第一通道(221)相连通的电梯通道(3)。/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与极限运动相结合的地下功能空间,其特征在于:包括竖向设置于地面以下且用于模拟潜水的水池(1),所述水池(1)的侧壁设置有容纳空间(2),所述容纳空间(2)与水池(1)重合的侧壁位置处开设有第一观景窗口(222),所述第一观景窗口(222)内固设有第一透明玻璃(2221),所述容纳空间(2)的侧壁开设有第一通道(221);包括开设于地面且与第一通道(221)相连通的电梯通道(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与极限运动相结合的地下功能空间,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梯通道(3)内竖向滑移连接有客梯(31)。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与极限运动相结合的地下功能空间,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纳空间(2)沿水池(1)的周向设置小于一个半环,所述水池(1)与容纳空间(2)相对的侧壁设置有功能空间(5),所述水池(1)的侧壁于功能空间(5)和容纳空间(2)之间设置有人行通道(4),所述人行通道(4)的一端开设有连通功能空间(5)的第一入口(41),所述人行通道(4)的另一端开设有连通容纳空间(2)的第二入口(42)。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与极限运动相结合的地下功能空间,其特征在于:所述水池(1)内包括上景观区(13)和下潜水区(14),所述上景观区(13)和下潜水区(14)通过分隔板(12)分隔,所述第一观景窗口(222)位于分隔板(12)下方,所述第一入口(41)位于分隔板(12)上方,所述功能空间(5)位于分隔板(12)下方的侧壁开设有人行窗口(531),所述人行窗口(531)与下潜水区(14)相连通。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与极限运动相结合的地下功能空间,其特征在于:所述功能空间(5)内连接有封堵墙(51),所述封堵墙(51)将功能空间(5)分割成...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涛
申请(专利权)人:思凯来北京国际建筑设计事务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