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地下室防水系统
本技术涉及地下室建筑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地下室防水系统。
技术介绍
随着城市的发展,近年来大量新建建筑开始向地下发展,既节约土地、提高容积率,还能通过建设地下室解决停车难的问题。但地下室如果出现渗水现象会直接影响到建筑功能的使用,并导致验收不通过无法交付业主使用,通常需要做防水处理。然而,现有的地下室在结构侧墙和结构底板交界处的防水效果不够理想,容易从两者的交界处渗水,带来不便。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解决的问题是如何增强结构底板和结构侧墙交界处的防水效果。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地下室防水系统,包括结构底板、结构侧墙和防水结构,所述防水结构设置于所述结构底板和所述结构侧墙的交界处,所述防水结构包括槽结构、围护结构和第一透水管;所述槽结构位于所述结构底板的下方;所述围护结构的一部分与所述槽结构的内壁连接,所述围护结构的另一部分与所述结构侧墙背离所述结构底板的一面连接,所述围护结构设有位于所述槽结构内的放置腔,所述第一透水管位于所述围护结构的放置腔中。可选地,所述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地下室防水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结构底板(1)、结构侧墙(2)和防水结构(3),所述防水结构(3)设置于所述结构底板(1)和所述结构侧墙(2)的交界处,所述防水结构(3)包括槽结构(31)、围护结构和第一透水管(34);所述槽结构(31)位于所述结构底板(1)的下方;所述围护结构的一部分与所述槽结构(31)的内壁连接,所述围护结构的另一部分与所述结构侧墙(2)背离所述结构底板(1)的一面连接,所述围护结构设有位于所述槽结构(31)内的放置腔,所述第一透水管(34)位于所述放置腔中。/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地下室防水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结构底板(1)、结构侧墙(2)和防水结构(3),所述防水结构(3)设置于所述结构底板(1)和所述结构侧墙(2)的交界处,所述防水结构(3)包括槽结构(31)、围护结构和第一透水管(34);所述槽结构(31)位于所述结构底板(1)的下方;所述围护结构的一部分与所述槽结构(31)的内壁连接,所述围护结构的另一部分与所述结构侧墙(2)背离所述结构底板(1)的一面连接,所述围护结构设有位于所述槽结构(31)内的放置腔,所述第一透水管(34)位于所述放置腔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下室防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围护结构包括基层(38)、第一辅助墙(32)和第二辅助墙(33);所述基层(38)位于所述槽结构(31)的底部;所述第一辅助墙(32)位于所述槽结构(31)内并与所述基层(38)连接;所述第二辅助墙(33)的一端伸入所述槽结构(31)内并与所述基层(38)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结构侧墙(2)背离所述结构底板(1)的一面连接;所述基层(38)、所述第一辅助墙(32)以及所述第二辅助墙(33)围成所述放置腔。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地下室防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围护结构还包括第一辅助层(321)和第二辅助层(331),所述第一辅助层(321)铺设于所述第一辅助墙(32)朝向所述第二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善炎,张锡锋,沈亚萍,吴连华,周映芬,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荣盛建设发展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