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示装置的背光模组和显示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7933246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02 14:1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显示装置的背光模组和显示装置,背光模组包括:基板、多个发光单元和挡墙,基板包括多个发光区,多个发光单元分别设在多个发光区,发光单元的数量与发光区的数量相同且一一对应,每个发光单元包括至少一个发光件,每个发光单元均独立控制,挡墙设在基板上且位于相邻发光区之间,挡墙具有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在挡墙处在第一状态时挡墙可透过光线,在挡墙处在第二状态时,挡墙可反射光线。根据本发明专利技术实施例的背光模组,可以在不影响正常出光效果的情况下,可以改善背光源分区域控制时亮暗交界处存在的光晕问题,并且可以保证更高的亮度及对比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显示装置的背光模组和显示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显示
,尤其是涉及一种显示装置的背光模组和显示装置。
技术介绍
在信息与显示技术不断发展的今天,人们对于显示技术效果的追求也越来越高,传统的LCD显示屏已逐渐不能满足人们对高对比度、高色域的追求。相关技术中将个背光模组中的几个灯为一个单元进行独立控制,即实现分区控制,可以实现局部分区域调光,相比传统背光具有更高亮度及对比度。但是,相关技术中的分区控制的背光源的一个普遍问题点就是光晕问题,即当分区域点亮时,点亮单元边缘光线会对临界黑暗区域产生影响,使边缘不能完全黑暗,而形成光晕现象。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专利技术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显示装置的背光模组,该背光模组可以在不影响正常出光效果的情况下,可以改善背光源分区域控制时亮暗交界处存在的光晕问题。本专利技术还提出了一种具有上述背光模组的显示装置。根据本专利技术第一方面实施例的显示装置的背光模组,包括:基板,所述基板包括多个发光区;多个发光单元,多个所述发光单元分别设在多个所述发光区,所述发光单元的数量与所述发光区的数量相同且一一对应,每个所述发光单元包括至少一个发光件,每个所述发光单元均独立控制;挡墙,所述挡墙设在所述基板上且位于相邻所述发光区之间,所述挡墙具有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在所述挡墙处在所述第一状态时所述挡墙可透过光线,在所述挡墙处在所述第二状态时,所述挡墙可反射光线。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显示装置的背光模组,通过在相邻发光区之间设置挡墙,且该挡墙在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之间可切换,使得挡墙处在第一状态时可透光光线且处在第二状态时可反射光线,可以在不影响正常出光效果的情况下,可以改善背光源分区域控制时明暗交界处存在的光晕问题,并且可以保证更高的亮度及对比度。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每相邻两个所述发光区之间均设有所述挡墙,每个所述挡墙均独立控制。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挡墙包括第一电极层、第二电极层和可变层,所述第一电极层和所述第二电极层均为透明的,所述第一电极层和所述第二电极层相对且间隔设置,所述可变层设在所述第一电极层和所述第二电极层之间,在所述挡墙处在所述第一状态时所述可变层可透过光线,在所述挡墙处在所述第二状态时所述可变层可反射光线。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可选实施例中,所述可变层包括透明的电解质层和透明的对电极材料层,所述对电极材料层设在所述第二电极层上,所述电解质层设在所述第一电极层和所述对电极材料层之间,在所述第一电极层和所述第二电极层之间的电压为第一电压时,所述电解质层析出不透明的反射层,所述反射层位于所述电解质层和所述第一电极层之间,所述反射层可反射光线,所述挡墙处在所述第二状态;在所述第一电极层和所述第二电极层之间的电压为第二电压时,所述反射层溶解至所述电解质层内,所述挡墙处在所述第一状态,所述第二电压与所述第一电压不同。进一步地,所述电解质层为电解质溶液层,所述电解质层包括至少一种金属离子,所述反射层为金属层,其中一种所述金属离子为包含于所述金反射层中的金属的离子。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挡墙的控制线路布置在所述基板上。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背光模组包括透明的保护层组,所述保护层组的至少一部分填充在所述发光区且覆盖在所述发光单元上,所述保护层组与所述发光区相对的部分形成有偏转结构,所述偏转结构用于将发光单元发出的光线朝向邻近所述显示装置的正前方方向偏转。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可选实施例中,所述保护层组包括:第一保护层,所述第一保护层填充在所述发光区且覆盖在所述发光单元上,所述第一保护层的远离所述基板的一侧形成有所述偏转结构;第二保护层,所述第二保护层覆盖在所述第一保护层和所述挡墙上。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可选实施例中,所述偏转结构呈锯齿形。根据本专利技术第二方面实施例的显示装置,包括:液晶面板;背光模组,所述背光模组为根据本专利技术上述第一方面实施例的背光模组,所述背光模组设在所述液晶面板的背侧。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显示装置,通过设置上述的背光模组,可以在不影响正常出光效果的情况下,可以改善背光源分区域控制时明暗交界处存在的光晕问题,并且可以保证更高的亮度及对比度。本专利技术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专利技术的实践了解到。附图说明本专利技术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图1是根据本专利技术一些实施例的背光模组的示意图,其中挡墙处在第一状态;图2是根据本专利技术一些实施例的背光模组的光路示意图,其中挡墙处在第一状态;图3是根据本专利技术一些实施例的背光模组的示意图,其中部分挡墙处在第二状态;图4是根据本专利技术一些实施例的背光模组的光路示意图,其中部分挡墙处在第二状态;图5是根据本专利技术一些实施例的背光模组的部分示意图;图6是根据本专利技术一些实施例的背光模组的挡墙的示意图,其中挡墙处在第一状态;图7是根据本专利技术一些实施例的背光模组的挡墙的示意图,其中挡墙处在第二状态;图8是根据本专利技术一些实施例的背光模组的部分工艺过程示意图。附图标记:背光模组100;基板1;发光区11;控制线路12;发光单元2;发光件21;挡墙3;第一电极层31;第二电极层32;可变层33;对电极材料层331;电解质层332;反射层333;第一保护层41;偏转结构411;第二保护层42;光学膜材层组5;光学膜材层51。具体实施方式下面详细描述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下面参考图1-图8(图2、图4、图6和图7中的箭头方向为发光单元2发光的光线的传输方向)描述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显示装置的背光模组100。如图1-图4所示,根据本专利技术第一方面实施例的显示装置的背光模组100,包括:基板1、多个发光单元2和挡墙3。基板1包括多个发光区11,多个发光区11可以呈矩阵式排布,多个发光单元2分别设在多个发光区11,发光单元2的数量与发光区11的数量相同且一一对应,每个发光单元2包括至少一个发光件21,每个发光单元2可以包括一个发光件21,每个发光单元2也可以包括多个发光件21,例如每个发光单元2包括两个发光件21,发光件21可以为LED灯。其中,每个发光单元2均独立控制,通过使得每个发光单元2独立控制,可以实现背光源的分区域控制,从而可以实现局部分区域调光,相比传统背光具有更高亮度及对比度,改善显示效果。需要解释的是,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多个”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挡墙3设在基板1上且位于相邻发光区11之间,相邻的发光单元2之间设有挡墙3。挡墙3具有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在挡墙3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显示装置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n基板,所述基板包括多个发光区;/n多个发光单元,多个所述发光单元分别设在多个所述发光区,所述发光单元的数量与所述发光区的数量相同且一一对应,每个所述发光单元包括至少一个发光件,每个所述发光单元均独立控制;/n挡墙,所述挡墙设在所述基板上且位于相邻所述发光区之间,所述挡墙具有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在所述挡墙处在所述第一状态时所述挡墙可透过光线,在所述挡墙处在所述第二状态时,所述挡墙可反射光线。/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显示装置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
基板,所述基板包括多个发光区;
多个发光单元,多个所述发光单元分别设在多个所述发光区,所述发光单元的数量与所述发光区的数量相同且一一对应,每个所述发光单元包括至少一个发光件,每个所述发光单元均独立控制;
挡墙,所述挡墙设在所述基板上且位于相邻所述发光区之间,所述挡墙具有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在所述挡墙处在所述第一状态时所述挡墙可透过光线,在所述挡墙处在所述第二状态时,所述挡墙可反射光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每相邻两个所述发光区之间均设有所述挡墙,每个所述挡墙均独立控制。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挡墙包括第一电极层、第二电极层和可变层,所述第一电极层和所述第二电极层均为透明的,所述第一电极层和所述第二电极层相对且间隔设置,所述可变层设在所述第一电极层和所述第二电极层之间,在所述挡墙处在所述第一状态时所述可变层可透过光线,在所述挡墙处在所述第二状态时所述可变层可反射光线。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显示装置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可变层包括透明的电解质层和透明的对电极材料层,所述对电极材料层设在所述第二电极层上,所述电解质层设在所述第一电极层和所述对电极材料层之间,在所述第一电极层和所述第二电极层之间的电压为第一电压时,所述电解质层析出不透明的反射层,所述反射层位于所述电解质层和所述第一电极层之间,所述反射层可反射光线,所述挡墙处在所述第二状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包亚洲杨刚徐田雨何海龙王世鑫商建通
申请(专利权)人: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北京京东方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