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背光模组包括第一数据线,包括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一端连接电源;第二数据线,包括第三端和第四端,所述第四端接地;以及发光二极管组,包括两个以上发光二极管单元,每一发光二极管单元一端连接至所述第一数据线,另一端连接至所述第二数据线;其中,定义第n个发光二极管单元与所述第一数据线连接点处的电压为V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本申请涉及背光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技术介绍
miniLED背光采用主动式,利用TFT器件控制LED发光。由于讯号线的电阻存在,导致讯号存在电压降(IRDrop),引起不同位置亮度差异,影响整机的亮度显示均匀性。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用以解决背光模组不同位置的LED亮度不均一的技术问题。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是: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背光模组,包括:第一数据线,包括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一端连接电源端;第二数据线,包括第三端和第四端,所述第四端连接接地端;以及发光二极管组,包括至少两个发光二极管单元,每一所述发光二极管单元一端连接至所述第一数据线,另一端连接至所述第二数据线;其中,定义第n个所述发光二极管单元与所述第一数据线连接点处的电压为Vn,定义第n个所述发光二极管单元与所述第二数据线连接点处的电压为Un;当Vi大于Vj时,Ui大于Uj。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数据线上设有至少一个第一节点;以及所述第二数据线上设有至少一个第二节点,一发光二极管单元的正极连接至一第一节点,其负极连接至一对应的第二节点。进一步的,设所述第一数据线上设有n个第一节点,设所述第二数据线上设有n个第二节点;定义第j个所述第一节点和第j+1个所述第一节点之间的电阻值为Rdj;定义第j个所述第二节点和第j+1个所述第二节点之间的电阻值为Rsj;(n-j)*Rdj=j*Rsj。进一步的,流入所述第一数据线的电流方向为所述第一端至所述第二端方向;流入所述第二数据线的电流方向为所述第三端至所述第四端方向;在电流方向上,相邻两个第一节点之间的电压差值为H1,相邻两个第二节点之间的电压差值为H2;H1=H2。进一步的,相邻两个第一节点之间的电阻值相等;相邻两个第二节点之间的电阻值相等,且任意两个相邻第一节点之间的电阻值等于任意两个相邻第二节点之间的电阻值。进一步的,背光模组还包括:基板,所述第一数据线和所述第二数据线平行间隔设于所述基板的一表面;以及覆晶薄膜,设于所述基板的至少一侧边,所述第一端和所述第四端连接至所述覆晶薄膜。进一步的,背光模组还包括:第一延长线,所述第一延长线与所述第一数据线平行间隔设置;和第一连接线,所述第一连接线的相对两端分别电连接所述第一端和所述第一延长线与所述第一端相邻的端部;所述背光模组包括覆晶薄膜,所述覆晶薄膜设置于所述基板靠近所述接地端的一侧边上,所述第一延长线背离所述第一连接线的端部连接于所述覆晶薄膜。进一步的,背光模组还包括:第二延长线,所述第二延长线与所述第二数据线平行间隔设置;和第二连接线,所述第二连接线的相对两端分别电连接所述第四端和所述第二延长线与所述第四端相邻的端部;所述背光模组包括覆晶薄膜,所述覆晶薄膜设置于所述基板靠近所述电源端的一侧边上,所述第二延长线背离所述第二连接线的端部连接于所述覆晶薄膜。进一步的,所述电源端和所述接地端分别设置于所述基板的相对两侧边,所述覆晶薄膜设置于所述基板的所述相对两侧边,并与对应侧的所述第一端和/或第四端电连接。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包括液晶面板和所述背光模组,所述液晶面板连接于所述背光模组,所述背光模组用于为所述液晶面板提供背光源。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本专利技术中的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改变了第一数据线或第二数据线的电流流向,使得第一数据线和第二数据线的电流流向相同,进而能够使得压降同向以补偿电压降(IRDrop),从而维持每一发光二极管单元两侧的电压保持一致,提升发光二极管组的亮度均一性。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通过对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详细描述,将使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及其它有益效果显而易见。图1是相关技术中背光模组电路图;图2是实施例中背光模组结构示意图;图3是实施例中具有4个LED的电路图;图4是实施例中具有n个LED的电路图;图5是实施例中的设置第一延长线和第一连接线的电路图;图6是实施例中的设置第二延长线和第二连接线的电路图。图中标号如下:基板110;发光二级管组120;第一数据线130;第二数据线140;覆晶薄膜150;第一端131;第二端132;第一节点133;第三端141;第四端142;第二节点143;发光二极管单元121;第一连接线134;第一延长线135;第二连接线144;第二延长线145。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在相关技术中,以一个LED灯代表一个分区,各分区并联设置。Vdd(电源端)和Vss(接地端)之间的压差决定LED的亮度。由于与Vdd连接的导线和与Vss连接的导线存在电阻,所以在沿电流的流向方向上,导线上的电压逐渐降低,而在逆电流方向上,导线上的电压逐渐升高。假设与Vdd连接的导线的阻抗为Rd,与Vss连接的导线的阻抗为Rs,导线上的有效电流I,则末端Vdd’=Vdd-I*Rd,末端Vss’=Vss+I*Rs(逆电流方向)。对于邻近电源端的LED,其两端压差为Vled=Vdd-Vss;对于末端的LED,其两端压差为Vled’=Vdd’-Vss’=Vdd-I*Rd-(Vss+I*Rs)=Vled-I*Rd-I*Rs<Vled;因此末端的LED的亮度小于邻近电源端的LED亮度,表现为亮度不均。具体来说,如图1所示,图1是相关技术中的背光模组电路图。图1的电路包括第一数据线、第二数据线和4个LED灯。第一数据线的一端与Vdd连接,第二数据线的一端与Vss连接,第一数据线和第二数据线上的电流的流向相反,4个LED灯并联设置于第一数据线和第二数据线之间。根据电路连接关系,可以将第一数据线的阻值细分为Rd’和Rd,其中Rd’为VDD与LED1之间的电阻,Rd为LED1与LED2、LED2与LED3、LED3与LED4之间的电阻,可以将第二数据线的阻值细分为Rs’和Rs,Rs’为第二数据线中VSS与LED1之间的电阻,Rs为LED1与LED2、LED2与LED3、LED3与LED4之间的电阻。LED1两端的电压为:Vled1=(Vdd-4I*Rd’)–(Vss+4I*Rs’)=Vdd-Vss-4I*(Rd’+Rs’)。LED2两端的电压为:Vled2=(Vdd-4I*Rd’-3I*Rd)–(Vss+4I*Rs’+3I*Rs)=Vdd-Vss-4I*(Rd’+Rs’)-3I*(Rd+Rs)。LED3两端的电压为:Vled3=(Vdd-4I*Rd’-3I*Rd-2I*Rd)–(Vss+4I*Rs’+3I*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n第一数据线,包括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一端连接电源端;/n第二数据线,包括第三端和第四端,所述第四端连接接地端;以及/n发光二极管组,包括至少两个发光二极管单元,每一所述发光二极管单元一端连接至所述第一数据线,另一端连接至所述第二数据线;/n其中,定义第n个所述发光二极管单元与所述第一数据线连接点处的电压为V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数据线,包括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一端连接电源端;
第二数据线,包括第三端和第四端,所述第四端连接接地端;以及
发光二极管组,包括至少两个发光二极管单元,每一所述发光二极管单元一端连接至所述第一数据线,另一端连接至所述第二数据线;
其中,定义第n个所述发光二极管单元与所述第一数据线连接点处的电压为Vn,定义第n个所述发光二极管单元与所述第二数据线连接点处的电压为Un;
当Vi大于Vj时,Ui大于Uj。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数据线上设有至少一个第一节点;以及
所述第二数据线上设有至少一个第二节点,
一发光二极管单元的正极连接至一第一节点,其负极连接至一对应的第二节点。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
设所述第一数据线上设有n个第一节点,设所述第二数据线上设有n个第二节点;
定义第j个所述第一节点和第j+1个所述第一节点之间的电阻值为Rdj;
定义第j个所述第二节点和第j+1个所述第二节点之间的电阻值为Rsj;
(n-j)*Rdj=j*Rsj。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
流入所述第一数据线的电流方向为所述第一端至所述第二端方向;
流入所述第二数据线的电流方向为所述第三端至所述第四端方向;
在电流方向上,相邻两个第一节点之间的电压差值为H1,相邻两个第二节点之间的电压差值为H2;
H1=H2。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
任意两个相邻第一节点之间的电阻值相等;
任意两个相邻第二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利霞,龙志娟,
申请(专利权)人:TCL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