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属光学膜的制备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量子点膜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采用狭缝涂布与两步固化相结合的制备工艺,首先在涂布量子点胶水的过程中采用狭缝涂布的方式,可根据量子点膜产品的需求较为准确地确定量子点胶层的厚度;其次,采用两步固化(半固化+完全固化)相结合的方式,将量子点膜产品厚度的控制从通过控制辊间距变转移到通过涂布工艺来控制,因此在复合时不会出现因为挤压而导致涂层厚度变化,这样便有效避免在生产大宽幅产品时因采用传统量子点膜生产工艺而导致最终产品厚度偏差,同时也有效提高了量子点膜在显示器当中的色坐标均一性。本发明专利技术所得的量子点膜适用于液晶显示设备领域中,应用前景广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量子点膜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本专利技术属于光学膜的制备
,具体涉及一种量子点膜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技术介绍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于显示方面要求也越来越高,推动着厂家向着更大屏以及更加高清显示方向发展。量子点膜就是应用在液晶显示的设备当中用以提高显示设备的色域。当前通常采用于背光模组中替换发光源为蓝色以及替换一层扩散膜为量子点膜的方式实现技术升级。传统的量子点膜的生产方法主要为通过双辊挤压的方式进行生产,具体从图1可以看出,通过普通挤出模头1将量子点胶水挤出到两层膜材4中间,再通过控制两根钢辊2之间的间距来控制量子点胶层的厚度,最后通过固化装置3将涂料固化得到量子点膜成品。但在生产大宽幅(宽幅大于1.2m)的量子点膜的过程当中,由于现有技术中的辊长较长,导致两根钢辊2之间的间距的控制无法做到高度精准,因此在之后辊轴挤压涂料(或胶水)的过程当中产生的形变无法被忽略,使得最终产品的厚度偏差过大且不可控,因而无法满足客户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量子点膜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一个或多个技术问题,至少提供一种有益的选择或创造条件。为了克服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量子点膜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量子点胶水涂布在第一基膜上,得到量子点胶层,进行第一次固化,使得所述量子点胶层靠近所述第一基膜的一侧固化,然后再将第二基膜与所述量子点胶层远离所述第一基膜的一侧进行复合,最后经第二次固化,达到完全固化的状态,形成量子点膜;其中,所述涂布的方式为狭缝涂布。其中的第一次固化即为使得量子点胶层达到半固化状态的操作(所需固化能量为完全固化所需能量的10%-70%);经第二次固化后达到完全固化的状态(固化能量为完全固化所需能量的30%-90%)。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量子点胶层的厚度为10-150μm。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狭缝涂布过程中的涂布机采用狭缝式挤出涂头。狭缝式挤出涂头为可调节涂头,其具有可调节多个唇口的间距,通过调节唇口的间距更好地调节和满足不同厚度的量子点膜产品的需求,同时也避免了传统双辊挤压工艺中辊长过长带来的辊轴挤压涂料过程当中产生无法被忽略的形变,使得最终产品的厚度偏差过大的问题。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基膜和所述第二基膜为PET膜。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PET膜包括PET水氧阻隔基膜等,其表面包含阻隔层,所述阻隔层的材料选自蒸镀氧化铝和/氧化硅,或者为涂布PVDC等具有阻隔效果的涂层。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次固化和所述第二次固化的过程中采用的固化装置均为UV固化装置,所述UV固化装置的UV光源选自LED、汞灯或无极灯中的至少一种。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量子点胶水按重量分计包括:量子点原液1-15份、低聚物树脂50-85份和光引发剂1-5份。其中,所述量子点选自CdSe/ZnS量子点、InP/ZnS量子点、CdSe/ZnSe量子点CdSe/CdS/ZnS、Cd/ZnSe/ZnSe量子点中的至少一种;所述低聚物树脂选自不饱和聚酯、丙烯酸树脂、丙烯酸酯化丙烯酸树脂中的至少一种;所述光引发剂选自TPO、BDMB、BP中的至少一种。相比于其他量子点产品所用的胶水,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低聚物树脂的聚合度更高且具有大量极端疏水的基团(如烃基、烯烃基、卤素基等当中的一种或几种),可以保证量子点胶水短时间接触空气的过程当中不会发生失效。一种量子点膜,是由本专利技术任一项所述的制备方法制得。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量子点膜的厚度为150-400μm。本专利技术所述的量子点膜在液晶显示设备领域中的应用。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量子点膜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采用狭缝涂布与两步固化相结合的制备工艺,首先在涂布量子点胶水的过程中采用狭缝涂布的方式,可根据量子点膜产品的需求较为准确地确定量子点胶层的厚度;其次,采用两步固化(半固化+完全固化)相结合的方式,将量子点膜产品厚度的控制从通过控制辊间距变转移到通过涂布工艺来控制:即在复合前,量子点胶层内部的量子点胶水经第一次固化,达到半固化状态,因此在复合时,不会出现因为挤压而导致涂层厚度变化,从而在涂布大宽幅的量子点膜时可且助于提高量子点胶层和量子点膜的厚度精度,有效避免在生产大宽幅产品时因采用传统量子点膜生产工艺而导致最终产品厚度偏差,同时也有效提高了量子点膜在显示器当中的色坐标均一性。本专利技术的制备方法适用于生产大宽幅的量子点膜的制备,通过本专利技术所得的量子点膜适用于液晶显示设备领域中,应用前景广泛。附图说明图1是传统量子点膜的生产示意图;图2是实施例1中制备量子点膜的生产示意图;图1中,普通挤出模头1、钢辊2、固化装置3和膜材4;图2中,狭缝式挤出涂头100、复合装置200、固化装置300、第一基膜400、第二基膜500。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具体描述,以便于所属
的人员对本专利技术的理解。有必要在此特别指出的是,实施例只是用于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保护范围的限制,所属领域技术熟练人员,根据上述
技术实现思路
对本专利技术所作出的非本质性的改进和调整,应仍属于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同时,下述所提及的原料未详细说明的,均为市售产品;未详细提及的工艺步骤或提取方法为均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知晓的工艺步骤或提取方法。实施例1(狭缝涂布+两步固化)按重量份计将8份量子点原液(购自南京紫同纳米科技有限公司)、68份低聚物树脂、和3份光引发剂混合均匀,得到量子点胶水。将量子点胶水通过涂布生产线的狭缝式挤出涂头100涂布于厚度为100μm,宽幅为1350mm的PET水氧阻隔基膜400上,量子点胶水的涂布厚度为50μm,涂布宽幅为1250mm,将其通过功率为8KW,波长为375nm的UV-LED固化装置300进行半固化,uv灯功率为最大功率的30%,通过复合装置200与另一块厚度为100μm,宽幅为1350mm的PET水氧阻隔基膜500进行复合,最后通过功率为8KW,波长为375nm的UV-LED固化装置300进行完全固化,uv灯功率为最大功率的60%,得到量子点膜实施例成品1。实施例2(狭缝涂布+两步固化)实施例2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实施例2中PET水氧阻隔基膜400和PET水氧阻隔基膜500的厚度均为125μm,量子点层的涂布厚度为100μm,得到量子点膜实施例成品2。对比例1(不可调节涂头+一次性固化)对比例1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对比例1中采用图1所示的传统的双辊挤压的方式,即:通过普通挤出模头1将量子点胶水挤出到左右两侧的膜材4中间,再通过控制左右两侧的钢辊2之间的间距来控制量子点胶层的厚度,最后通过固化装置3将量子点胶水进行一次性固化,量子点层厚度为50μm,得到量子点膜对比例成品1。对比例2(不可调节涂头+一次性固化)对比例2与实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量子点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将量子点胶水涂布在第一基膜上,得到量子点胶层,进行第一次固化,使得所述量子点胶层靠近所述第一基膜的一侧固化,然后再将第二基膜与所述量子点胶层远离所述第一基膜的一侧进行复合,最后经第二次固化,达到完全固化的状态,形成量子点膜;其中,所述涂布的方式为狭缝涂布。/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量子点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将量子点胶水涂布在第一基膜上,得到量子点胶层,进行第一次固化,使得所述量子点胶层靠近所述第一基膜的一侧固化,然后再将第二基膜与所述量子点胶层远离所述第一基膜的一侧进行复合,最后经第二次固化,达到完全固化的状态,形成量子点膜;其中,所述涂布的方式为狭缝涂布。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量子点胶层的厚度为10-150μ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狭缝涂布过程中采用狭缝式挤出涂头。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基膜和所述第二基膜为PET膜。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PET膜...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江迟驰,李永鸿,魏喜顺,朱亨彬,何涛,
申请(专利权)人:佛山佛塑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