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折叠均温板和可折叠电子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930630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02 14:09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可折叠均温板和可折叠电子设备,该可折叠均温板包括柔性上盖板、柔性下盖板以及侧壁,其中,所述柔性上盖板通过所述侧壁与所述柔性下盖板相连接以形成密闭腔体,所述密闭腔体内设置有传热介质和毛细结构;所述均温板包括第一均温区域、第二均温区域以及连接所述第一均温区域和所述第二均温区域的柔性连接区域;所述柔性上盖板位于所述第一均温区域和所述第二均温区域的部分的外侧面上设置第一导热层;所述柔性下盖板位于所述第一均温区域和所述第二均温区域的部分的外侧面上设置第二导热层。本申请提供的可折叠均温板能够满足电子设备对均温板反复折叠的使用要求,并且具有较高的热传导性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可折叠均温板和可折叠电子设备
本申请涉及传热装置
,特别涉及一种可折叠均温板和可折叠电子设备。
技术介绍
近年来手机、平板电脑等电子消费品越来越趋向于轻薄化,更大的显示屏幕能带给用户更好的视觉体验。折叠屏相比全面屏,在满足更大屏幕的同时还能进一步缩减携带体积,使用场景更灵活,因此折叠技术将引领终端电子设备的发展。在可折叠电子设备的研究过程中,需要突破多个关键领域的技术壁垒,可折叠电子设备的散热是其中不可忽视的重要问题。均温板(vaporchamber,VC)具有优异的热传导及均温性能,是解决电子设备散热问题的有效途径。然而,当前的均温板无法同时满足高折叠可靠性和高导热能力的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申请提供一种可折叠均温板和可折叠电子设备,能够满足电子设备对均温板反复折叠的使用要求,并且具有较高的热传导性能。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可折叠均温板,该可折叠均温板包括柔性上盖板、柔性下盖板以及侧壁,其中,柔性上盖板通过侧壁与柔性下盖板相连接以形成密闭腔体,密闭腔体内设置有传热介质和毛细结构;均温板包括第一均温区域、第二均温区域以及连接第一均温区域和第二均温区域的柔性连接区域;柔性上盖板位于第一均温区域和第二均温区域的部分的外侧面上设置第一导热层;柔性下盖板位于第一均温区域和第二均温区域的部分的外侧面上设置第二导热层。在本申请中,均温板由第一均温区域、第二均温区域以及柔性连接区域三个部分组成,本申请通过在柔性上盖板和柔性下盖板位于第一均温区域、第二均温区域的部分设置导热层,从而能够强化第一均温区域和第二均温区域的传热效率。本申请的柔性上盖板和柔性下盖板均由柔性材料构成,具有柔韧可弯折的特性,柔性上盖板和柔性下盖板位于柔性连接区域的部分未设置导热层,从而不会影响均温板的弯折性能。本申请提供的可折叠均温板具有良好的弯折特性,能够满足反复折叠的使用需求,同时,本申请提供的可折叠均温板还具有良好的导热和均温性能,从而使得本申请提供的均温板具有良好的整体性能,提高了用户的使用体验。可选地,可折叠均温板也可以包括多个柔性连接区域,并且包括三个甚至更多个均温区域,本申请对此不做限定。第一导热层和第二导热层由导热材料构成,分别紧密贴合在柔性上盖板和柔性下盖板的外侧面上。例如,可以通过导热胶粘接、电镀、原子层沉积(atomiclayerdeposition,ALD)等技术将第一导热层和第二导热层分别设置在柔性上盖板和柔性下盖板的外侧面上。可选地,该导热材料可以为金属、陶瓷、石墨等材料中的任意一种。例如,该导热材料可以为铜,即第一导热层和第二导热层可以为铜膜,厚度可以为几微米到几百微米。可选地,第一导热层和第二导热层的材质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二者的厚度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本申请对此不做限定。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柔性上盖板位于第一均温区域和第二均温区域的部分的内侧面上设置第三导热层;柔性下盖板位于第一均温区域和第二均温区域的部分的内侧面上设置第四导热层。通过以上设置,可以进一步提高均温板的导热和均温性能。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毛细结构与第四导热层相贴合,从而提高导热效率。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毛细结构位于柔性连接区域的部分和柔性下盖板之间形成有避让空间。该避让空间能够在折叠时避让(或者说容置)柔性下盖板位于柔性连接区域的部分,从而提高折叠的可靠性。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密闭腔体内还设置有支撑柱,支撑柱的一端与第三导热层或者所述柔性上盖板相连接,支撑柱的另一端向毛细结构方向延伸,从而能够防止均温板的壳体被外部气压压扁。可选地,该支撑柱可以为金属柱,例如铜柱。可选地,可以通过蚀刻或者电镀等工艺在第三导热层或者柔性上盖板上形成该支撑柱。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侧壁包括位于第一均温区域和第二均温区域的第一侧壁;第一侧壁的上端部与所述第三导热层密封连接;第一侧壁的下端部与第四导热层密封连接。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第一侧壁、第三导热层以及第四导热层均由金属材料制成;上端部与第三导热层焊接密封;下端部与所述第四导热层焊接密封。可选地,该焊接可以包括钎焊、扩散焊、激光焊等中的任意一种。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柔性上盖板和柔性下盖板位于柔性连接区域的部分的外侧面上设置有密封涂层,从而能够降低传热介质通过柔性上盖板和柔性下盖板泄露到外部环境的概率,保证均温板的使用可靠性。例如,可以使用原子层沉积技术沉积形成该密封涂层,该密封涂层的材质可以为铜、三氧化二铝、二氧化钛等中的任意一种,密封涂层厚度可以为几十纳米到几十微米。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侧壁包括位于柔性连接区域的第二侧壁,第二侧壁由柔性材料制成,从而能够保证折叠的可靠性。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柔性材料为柔性密封胶,例如,可以是聚氨酯密封胶。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柔性上盖板和柔性下盖板的材料为以下物质中的至少一种:柔性石墨、柔性橡胶或者柔性树脂。例如,该柔性上盖板和柔性下盖板可以为聚酰亚胺(polyimide,PI)膜,厚度可以为几微米到几百微米。可选地,柔性上盖板和柔性下盖板的材质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二者的厚度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本申请对此不做限定。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柔性上盖板一体成型,柔性下盖板一体成型。为了满足密封性能,防止传热介质从均温板中泄露,柔性上盖板、柔性下盖板可以为一体成型,而不是由多个部分拼接而成,从而能够减少漏液的可能性(拼接处容易发生泄露)。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毛细结构为以下结构中的至少一种:多孔纤维、丝束、微沟槽、烧结粉末、网目或者微柱阵列。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传热介质为以下物质中的至少一种:水、甲醇、乙醇、丙酮或者液氨。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可折叠均温板,包括柔性上盖板、柔性下盖板以及侧壁,其中,柔性上盖板包括第一柔性材料层和第一密封层,该第一密封层设置于第一柔性材料层的内壁面或者外壁面上;该柔性下盖板包括第二柔性材料层和第二密封层,该第二密封层设置于第二柔性材料层的内壁面或者外壁面上;该柔性上盖板通过侧壁与柔性下盖板相连接以形成密闭腔体,该密闭腔体内设置有传热介质和毛细结构;该可折叠均温板包括第一均温区域、第二均温区域以及连接第一均温区域和第二均温区域的弯折区域,该毛细结构连通所述第一均温区域和所述第二均温区域。基于本申请实施例,柔性上盖板和柔性下盖板均由柔性材料构成,具有柔韧可弯折的特性,通过在第一柔性材料层的内壁面或外壁面设置第一密封层,在第二柔性材料层的内壁面或外壁面设置第二密封层,能够有效避免传热介质的泄露,提升了均温板散热的可靠性。可选地,可折叠均温板也可以包括多个柔性连接区域,并且包括三个甚至更多个均温区域,本申请对此不做限定。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该毛细结构包括多个呈条带状的毛细子结构,多个毛细子结构间隔设置。基于本申请实施例,毛细结构由多个间隔设置的毛细子结构组成,从而增加了毛细结构与蒸汽的接触面积,从而可以提升均温板的传热效率。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可折叠均温板,其特征在于,包括柔性上盖板、柔性下盖板以及侧壁,其中,/n所述柔性上盖板通过所述侧壁与所述柔性下盖板相连接以形成密闭腔体,所述密闭腔体内设置有传热介质和毛细结构;/n所述均温板包括第一均温区域、第二均温区域以及连接所述第一均温区域和所述第二均温区域的柔性连接区域;/n所述柔性上盖板位于所述第一均温区域和所述第二均温区域的部分的外侧面上设置第一导热层;/n所述柔性下盖板位于所述第一均温区域和所述第二均温区域的部分的外侧面上设置第二导热层。/n

【技术特征摘要】
20191128 CN 20191118834681.一种可折叠均温板,其特征在于,包括柔性上盖板、柔性下盖板以及侧壁,其中,
所述柔性上盖板通过所述侧壁与所述柔性下盖板相连接以形成密闭腔体,所述密闭腔体内设置有传热介质和毛细结构;
所述均温板包括第一均温区域、第二均温区域以及连接所述第一均温区域和所述第二均温区域的柔性连接区域;
所述柔性上盖板位于所述第一均温区域和所述第二均温区域的部分的外侧面上设置第一导热层;
所述柔性下盖板位于所述第一均温区域和所述第二均温区域的部分的外侧面上设置第二导热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折叠均温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上盖板位于所述第一均温区域和所述第二均温区域的部分的内侧面上设置第三导热层;
所述柔性下盖板位于所述第一均温区域和所述第二均温区域的部分的内侧面上设置第四导热层。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折叠均温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毛细结构与所述第四导热层相贴合。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可折叠均温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毛细结构位于所述柔性连接区域的部分和所述柔性下盖板之间形成有避让空间。


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可折叠均温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密闭腔体内还设置有支撑柱,所述支撑柱的一端与所述第三导热层或者所述柔性上盖板相连接,所述支撑柱的另一端向所述毛细结构方向延伸。


6.根据权利要求2-5中任一项所述的可折叠均温板,其特征在于,所述侧壁包括位于所述第一均温区域和所述第二均温区域的第一侧壁;
所述第一侧壁的上端部与所述第三导热层密封连接;
所述第一侧壁的下端部与所述第四导热层密封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可折叠均温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侧壁、所述第三导热层以及所述第四导热层均由金属材料制成;
所述上端部与所述第三导热层焊接密封;
所述下端部与所述第四导热层焊接密封。


8.根据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可折叠均温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上盖板和所述柔性下盖板位于所述柔性连接区域的部分的外侧面上设置有密封涂层。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可折叠均温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涂层的材质包括以下物质中的至少一种:
二氧化钛、三氧化二铝、铜或铝。


10.根据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可折叠均温板,其特征在于,所述侧壁包括位于所述柔性连接区域的第二侧壁,所述第二侧壁由柔性材料制成。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可折叠均温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材料为柔性密封胶。


12.根据权利要求1-11中任一项所述的可折叠均温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上盖板和所述柔性下盖板的材料为以下物质中的至少一种:
柔性石墨、柔性橡胶或者柔性树脂。


13.根据权利要求1-12中任一项所述的可折叠均温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上盖板一体成型,所述柔性下盖板一体成型。


14.根据权利要求1-13中任一项所述的可折叠均温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毛细结构为以下结构中的至少一种:
多孔纤维、丝束、微沟槽、烧结粉末、网目或者微柱阵列。


15.根据权利要求1-14中任一项所述的可折叠均温板,其特征在于,所述传热介质为以下物质中的至少一种:
水、甲醇、乙醇、丙酮或者液氨。


16.一种可折叠均温板,其特征在于,包括柔性上盖板、柔性下盖板以及侧壁,其中,
所述柔性上盖板包括第一柔性材料层和第一密封层,所述第一密封层设置于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振杨杰施健
申请(专利权)人: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