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联机系统及其冷媒回收控制方法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7930260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02 14:0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多联机系统及其冷媒回收控制方法,包括室外机、至少一组水力模块和至少一组室内模块,其中,通过设置有第一回收模式和第二回收模式,从而不需要非常专业的技术人员也能完成复杂的回收冷媒操作,相对应回收至室外机或者回收至室内模块和水力模块,回收干净且安全可靠。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多联机系统及其冷媒回收控制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多联机系统的
,尤其是指一种多联机系统及其冷媒回收控制方法。
技术介绍
常规的空调产品需要回收冷媒到室外机的时候,通常会将室内机开启制冷状态,在室外机的气管截止阀上安装一个压力表,短接或者屏蔽掉室外机的高低压保护开关,压缩机启动后先关闭掉液管截止阀,待气管截止阀的压力值低于一定压力的时候再关闭掉气管截止阀然后室外机断电,完成收冷媒操作。这个存在一些问题:1)、需要很专业的技术人员凭借经验才能完成此项操作,操作的过程中需要人工通过压力表或者不安装压力表仅仅凭借经验,有可能收冷媒不完全,有部分冷媒没有回收干净导致冷媒浪费不环保,且少了多少冷媒还不清楚,下次将冷媒放出后系统运行状态变化,影响空调的能力和能效,或者收冷媒时间太长,压缩机空转时间太长,容易导致压缩机过热烧毁及其他零部件。2)、对于管路系统复杂的多联机+水力模块的多功能多联机,系统内既有空调室内机,又有水力模块,室外机和室内机及水力模块之间有三根管,水力模块有多个电磁阀,不能通过简单的开启室内机制冷和水力模块制冷水进行收冷媒操作,部分管路的冷媒不能回收,这样既不安全,操作人员不清楚哪些管路中的还有冷媒,如果直接拆卸的话容易造成人员的受伤,另外也造成了冷媒的浪费。另外,对于管路系统复杂的多联机+水力模块的多功能多联机,如果需要将冷媒回收到室内机,也存在以上的一些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稳定可靠的多联机系统及其冷媒回收控制方法。为了实现上述的目的,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一种多联机系统,包括室外机、至少一组水力模块和至少一组室内模块,其中,所述室外机包括有压缩机、第一四通阀、第二四通阀和室外换热器,所述压缩机的输出端分别与第一四通阀D接口和第二四通阀D接口连接,所述压缩机的输入端分别与第一四通阀的S接口和第二四通阀S接口连接,第一四通阀的E接口经节流单元与第二四通阀的S接口连接,第二四通阀的C接口经节流单元与第一四通阀的S接口连接,第一四通阀的C接口与室外换热器连接;还包括液管、高低压气管、高压气管、设于高压气管的主管路上的制热水电磁阀、设于液管上的液管截止阀、设于高低压气管上的高低压截止阀、设于高压气管上的高压截止阀、设于压缩机输入端处的低压检测装置以及设于压缩机输出端处的高压检测装置,所述液管一端与室外换热器连接且所述液管另一端分别与各组水力模块的水力换热器另一端、室内模块的室内换热器另一端连接;所述高压气管一端旁通连接在四通阀至压缩机输出端之间且所述高压气管另一端分别与各组水力模块的水力换热器一端连接,其中,所述高压气管与任一水力换热器之间的管路上设有第一电磁阀,所述第一电磁阀的正向端及反向端分别对应与水力换热器和高压气管连接;所述高低压气管一端与第二四通阀的E接口连接且所述高低压气管另一端分别与水力模块的水力换热器一端、室内模块的室内换热器一端连接,其中,所述高低压气管与每个水力换热器之间的管路上设有单向阀和第二电磁阀,所述单向阀的出口端和进口端分别与高低压气管和第二电磁阀正向端连接且所述第二电磁阀反向端与水力换热器连接。进一步,所述液管至各个水力换热器及各个室内换热器之间均设有第一电子膨胀阀。进一步,还包括设于压缩机输出端的油分离器。进一步,还包括设于压缩机输入端的气液分离器。进一步,所述高低压气管通过分歧管与各组水力换热器一端、各组室内换热器连接,所述液管通过分歧管分别与各组水力换热器和各组室内换热器连接。进一步,所述液管临近室外换热器的一端设置有室外机电子膨胀阀。一种多联机系统的冷媒回收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冷媒回收控制方法包括用于将冷媒回收至室外机的第一回收模式和用于将冷媒回收至室内模块和水力模块的第二回收模式,按需选择启用第一回收模式或第二回收模式,从而分别对室外机、室内模块及水力模块的各个部件作相应的调节动作。进一步,所述第一回收模式包括有以下步骤:步骤A.启用第一回收模式,屏蔽多联机系统的高低压保护;步骤A.分别对室外机、室内模块及水力模块作相应的调节动作,其中,针对室外机的调节动作:关闭制热水电磁阀,第一四通阀和第二四通阀掉电,室外换热器的风机转速运行最高,压缩机的工作频率按动态压比值对应运行;针对室内模块的调节动作:所有室内模块运行制冷模式,各室内换热器的风机转速运行最高;针对水力模块的调节动作:所有水力模块运行制冷水模式,各水力模块的第一电磁阀和第二电磁阀打开;步骤A.在完成步骤A的调节动作后,通过低压检测装置和高压检测装置分别监测获取低压压力值P和高压压力值Q,其中,在高压压力值Q达到预置高压值后,关闭液管截止阀和高压截止阀,直至在低压压力值P低于预置第一低压值后,关闭高低压截止阀,完成了冷媒回收至室外机。进一步,所述第二回收模式包括有以下步骤:步骤B.启用第二回收模式,屏蔽多联机系统的高低压保护;步骤B.分别对室外机、室内模块及水力模块作相应的调节动作,其中,针对室外机的调节动作:打开制热水电磁阀,第一四通阀和第二四通阀上电,室外换热器的风机转速运行最高,压缩机的工作频率按动态压比值对应运行;针对室内模块的调节动作:所有室内模块运行制热模式,各室内换热器的风机转速运行最高;针对水力模块的调节动作:所有水力模块运行制热水模式,各水力模块的第一电磁阀打开和第二电磁阀关闭;步骤B.在完成步骤B的调节动作后,通过低压检测装置监测获取低压压力值P,其中,在监测到低压压力值P低于预置第二低压值后,关闭液管截止阀,随后在低压压力值P低于预置第三低压值后,关闭高低压截止阀和高压截止阀,完成了冷媒回收至室内模块和水力模块。进一步,所述压比值等于实时监测的高压压力值Q/低压压力值P,其中,所述压比值越大,则压缩机的工作频率越低。本专利技术采用上述的方案,其有益效果在于:通过设置有第一回收模式和第二回收模式,从而不需要非常专业的技术人员也能完成复杂的回收冷媒操作,相对应回收至室外机或者回收至室内模块和水力模块,回收干净且安全可靠。附图说明图1为多联机系统的连接组成示意图。图2为水力模块的连接组成示意图。其中,100-室外机,200-水力模块,300-室内模块,1-压缩机,2-第一四通阀,3-第二四通阀,4-室外换热器,5-油分离器,6-气液分离器,7-液管,8-高低压气管,9-高压气管,10-水力换热器,11-室内换热器,12-第一电子膨胀阀,13-第一电磁阀,14-第二电磁阀,141-单向阀,15-低压检测装置,16-高压检测装置,17-制热水电磁阀。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便于理解本专利技术,下面参照附图对本专利技术进行更全面地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专利技术的较佳实施方式。但是,本专利技术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方式。提供这些实施方式的目的是使对本专利技术的公开内容理解得更加透彻全面。参见附图1和2所示,在本实施例中,一种多联机系统,包括室外机100、至少一组水力模块200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多联机系统,包括室外机(100)、至少一组水力模块(200)和至少一组室内模块(300),其中,所述室外机(100)包括有压缩机(1)、第一四通阀(2)、第二四通阀(3)和室外换热器(4),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缩机(1)的输出端分别与第一四通阀(2)D接口和第二四通阀(3)D接口连接,所述压缩机(1)的输入端分别与第一四通阀(2)的S接口和第二四通阀(3)S接口连接,第一四通阀(2)的E接口经节流单元与第二四通阀(3)的S接口连接,第二四通阀(3)的C接口经节流单元与第一四通阀(2)的S接口连接,第一四通阀(2)的C接口与室外换热器(4)连接;/n还包括液管(7)、高低压气管(8)、高压气管(9)、设于高压气管(9)的主管路上的制热水电磁阀(17)、设于液管(7)上的液管截止阀(71)、设于高低压气管(8)上的高低压截止阀(81)、设于高压气管(9)上的高压截止阀(91)、设于压缩机(1)输入端处的低压检测装置(15)以及设于压缩机(1)输出端处的高压检测装置(16),所述液管(7)一端与室外换热器(4)连接且所述液管(7)另一端分别与各组水力模块(200)的水力换热器(10)另一端、室内模块(300)的室内换热器(11)另一端连接;所述高压气管(9)一端旁通连接在四通阀至压缩机(1)输出端之间且所述高压气管(9)另一端分别与各组水力模块(200)的水力换热器(10)一端连接,其中,所述高压气管(9)与任一水力换热器(10)之间的管路上设有第一电磁阀(13),所述第一电磁阀(13)的正向端及反向端分别对应与水力换热器(10)和高压气管(9)连接;所述高低压气管(8)一端与第二四通阀(3)的E接口连接且所述高低压气管(8)另一端分别与水力模块(200)的水力换热器(10)一端、室内模块(300)的室内换热器(11)一端连接,其中,所述高低压气管(8)与每个水力换热器(10)之间的管路上设有单向阀(141)和第二电磁阀(14),所述单向阀(141)的出口端和进口端分别与高低压气管(8)和第二电磁阀(14)正向端连接且所述第二电磁阀(14)反向端与水力换热器(10)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联机系统,包括室外机(100)、至少一组水力模块(200)和至少一组室内模块(300),其中,所述室外机(100)包括有压缩机(1)、第一四通阀(2)、第二四通阀(3)和室外换热器(4),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缩机(1)的输出端分别与第一四通阀(2)D接口和第二四通阀(3)D接口连接,所述压缩机(1)的输入端分别与第一四通阀(2)的S接口和第二四通阀(3)S接口连接,第一四通阀(2)的E接口经节流单元与第二四通阀(3)的S接口连接,第二四通阀(3)的C接口经节流单元与第一四通阀(2)的S接口连接,第一四通阀(2)的C接口与室外换热器(4)连接;
还包括液管(7)、高低压气管(8)、高压气管(9)、设于高压气管(9)的主管路上的制热水电磁阀(17)、设于液管(7)上的液管截止阀(71)、设于高低压气管(8)上的高低压截止阀(81)、设于高压气管(9)上的高压截止阀(91)、设于压缩机(1)输入端处的低压检测装置(15)以及设于压缩机(1)输出端处的高压检测装置(16),所述液管(7)一端与室外换热器(4)连接且所述液管(7)另一端分别与各组水力模块(200)的水力换热器(10)另一端、室内模块(300)的室内换热器(11)另一端连接;所述高压气管(9)一端旁通连接在四通阀至压缩机(1)输出端之间且所述高压气管(9)另一端分别与各组水力模块(200)的水力换热器(10)一端连接,其中,所述高压气管(9)与任一水力换热器(10)之间的管路上设有第一电磁阀(13),所述第一电磁阀(13)的正向端及反向端分别对应与水力换热器(10)和高压气管(9)连接;所述高低压气管(8)一端与第二四通阀(3)的E接口连接且所述高低压气管(8)另一端分别与水力模块(200)的水力换热器(10)一端、室内模块(300)的室内换热器(11)一端连接,其中,所述高低压气管(8)与每个水力换热器(10)之间的管路上设有单向阀(141)和第二电磁阀(14),所述单向阀(141)的出口端和进口端分别与高低压气管(8)和第二电磁阀(14)正向端连接且所述第二电磁阀(14)反向端与水力换热器(10)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联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液管(7)至各个水力换热器(10)及各个室内换热器(11)之间均设有第一电子膨胀阀(12)。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联机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于压缩机(1)输出端的油分离器(5)。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联机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于压缩机(1)输入端的气液分离器(6)。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联机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高低压气管(8)通过分歧管与各组水力换热器(10)一端、各组室内换热器(11)连接,所述液管(7)通过分歧管分别与各组水力换热器(10)和各组室内换热器(11)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联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液管(7)临近室外换热器(4)的一端设置有室外机电子膨胀阀。


7...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红斌麦享世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积微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