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行李架的可移动多角度调节拉环,其包括吊环、固定螺杆、固定座、垫片以及滑块;所述吊环与所述固定座转动连接,所述吊环的上部设置有穿孔;所述吊环的下部设置有开口,所述固定螺杆的上部能够容纳至所述开口内,所述固定螺杆穿过所述固定座后与滑块进行连接,在所述固定螺杆的光滑段的下表面设置所述垫片,在固定座的下表面与垫片的上表面之间形成间隙。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行李架的可移动多角度调节拉环
本技术涉及汽车改装件领域,更为具体地,本技术涉及用于行李架的可移动多角度调节拉环。
技术介绍
现有技术中行李架的拉环均为固定的一体化结构,其固定在行李架的固定位置不能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移动,并且其设置在行李架的顶端直接导致了行李架的高度增加,在一些限高的场合,会限制车辆的通过性。另外,现有技术中的行李架的吊环,其角度不能够根据实际的物品量和物品的形状的进行调节。除此之外,现有技术中的吊环不是组合式结构,通常一个地方损坏后需要整体进行更换。因此,期望提出一种能够进行移动式固定、可转动且进行过角度调节的行李架用拉环。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用于行李架的可移动多角度调节拉环,所述拉环滑至所述行李架的滑槽内,根据行李架上的行李的体积确定拉环的固定位置,本技术中的拉环滑至需要的位置后拧紧以便进行固定。其中吊环和固定座为各自独立的两部分,所述吊环上部设置有穿孔,以便固定绳从其中穿过或绑紧。所述吊环的下部设置有开口,固定螺杆置于所述开口内,所述吊环能够相对于固定座进行动作,拧紧后所述吊环能够在水平方向进行顺时针或逆时针360°转动并且能够调节吊环与水平面的夹角,本技术也能够应用于其他需要进行可调节固定的场合。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用于行李架的可移动多角度调节拉环,其特征在于,其包括吊环、固定螺杆、固定座、垫片以及滑块;所述吊环与所述固定座转动连接,所述吊环的上部设置有穿孔;所述吊环的下部设置有开口,所述固定螺杆的上部能够容纳至所述开口内,所述固定螺杆穿过所述固定座后与滑块进行连接,在所述固定螺杆的光滑段的下表面设置所述垫片,在固定座的下表面与垫片的上表面之间形成间隙。优选地,所述滑块的上表面是设置有凸起部以增加锁紧时的压缩量。优选地,所述凸起部的上表面设置有凹槽,如此设置以便增加此处的摩擦系数。优选地,所述开口为阶梯型结构,固定螺杆的上部置于所述开口内。优选地,所述吊环的开口的两个侧部分别设置有第一孔,所述第一孔内设置有衬套;所述固定座的侧部设置有第三孔,所述第三孔为螺纹孔安装时,将所述衬套置于所述所述第一孔内,螺栓穿过所述衬套的内表面后与所述固定座侧部的第三孔拧紧,如此设置以便所述吊环1可转动地固定至所述固定座。优选地,所述第一孔为光孔,所述第三孔为螺纹孔,所述固定座的中心设置有第二孔,所述固定螺杆的光滑段穿过所述第二孔;所述第二孔为光孔。优选地,所述螺栓的长度小于所述第一孔与第三孔的长度之和,以便所述螺栓划伤所述固定螺杆。优选地,所述固定螺杆包括头部和螺杆部,所述头部和螺杆部之间设置有凸缘;所述凸缘的下表面与所述固定座的上表面接触,即所述固定座通过所述凸缘支撑所述固定螺杆。优选地,所述固定螺杆的头部设置为外六角结构,所述固定螺杆的螺杆部包括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所述第一部分的直径大于第二部分的直径,所述第一部分的外表面为光滑段,所述第二部分的外表面设置有外螺纹。优选地,所述垫片卡至所述螺杆部的第一部分的下端,所述垫片的上表面与所固定座的下表面之间的距离差为0.1mm至0.2mm,如此设置以便防止垫片与固定座之间锁死,实现固定座的转动。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优点在于:本技术的用于行李架的可移动多角度调节拉环,其能够进行折叠,其能够有效减少车顶行李架的高度,避免通过限行区域由于高度问题导致的通过困难。本技术的滑块滑至行李架的滑槽内的相应位置,吊环处于垂直位置时,吊环可作为拧紧的把手将滑块与固定螺杆的下部拧紧,将所述拉环固定至所述行李架的相应位置。拧紧后有所述吊环能够放平,由于固定座的中心孔,即第二孔,与固定螺杆的螺杆部的第一段,即光滑段的相互配合,实现放平后能够转动。本技术中的用于行李架的可移动多角度调节拉环,为组合式结构,其零部件损坏后能够进行更换,节约了成本。附图说明本技术上述和/或附加方面的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图1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用于行李架的可移动多角度调节拉环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如图1所示为一种用于行李架的可移动多角度调节拉环,其包括吊环1、固定螺杆2、固定座3、螺栓4、衬套5、垫片6以及滑块7。所述拉环滑至所述行李架的滑槽内,根据行李架上的行李的体积确定或其他相关参数来确定本技术的拉环的固定位置,本技术中的拉环滑至需要的位置后拧紧以便进行固定。其中吊环和固定座为各自独立的两部分,所述吊环1的上部设置有穿孔,以便固定绳从其中穿过或绑紧。所述吊环的下部设置有开口,固定螺杆置于所述开口内,所述吊环能够相对于固定座进行动作,拧紧后所述吊环能够在水平方向进行顺时针或逆时针360°转动并且能够调节吊环与水平面的夹角,本技术也能够应用于其他需要进行可调节固定的场合。所述吊环的下部的中间设置开口,所述开口为阶梯型结构,调节螺杆的上部置于所述开口内。具体地,所述吊环的开口的两个侧部分别设置有第一孔,所述第一孔为光孔,所述第一孔内设置有衬套。优选地,所述衬套的外表面和所述衬套的内表面均为光滑表面。优选地,所述衬套的长度等于所述第一孔的长度。所述固定座的中心设置有第二孔,所述第二孔为光孔。所述固定座的侧部设置有第三孔,所述第三孔为螺纹孔。安装时,将所述衬套置于所述所述第一孔内,螺栓4穿过所述衬套的内表面后与所述固定座侧部的第三孔拧紧,如此设置以便所述吊环1可转动地固定至所述固定座。优选地,所述螺栓的长度小于所述第一孔与第三孔的长度之和,以便所述螺栓划伤所述固定螺杆。优选地,所述螺栓4为内六角螺栓,所述螺栓的头部的外侧面设置为圆角,以便避免划伤行李架上的物品。优选地,所述开口为阶梯型,其上部开口的尺寸小于开口下部的尺寸,上部和下部支架设置过渡锥段。优选地,所述固定螺杆包括头部和螺杆部,所述头部和螺杆部之间设置有凸缘;所述凸缘的下表面与所述固定座的上表面接触,即所述固定座通过所述凸缘支撑所述固定螺杆。优选地,所述固定螺杆的头部设置为外六角结构,所述固定螺杆的螺杆部包括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所述第一部分的直径大于第二部分的直径,优选地,所述第一部分的外表面为光滑段和所述第二部分的外表面设置有外螺纹。优选地,所述螺杆部的第一部分的长度大于所述固定座的第二孔。优选地,所述垫片6卡至所述螺杆部的第一部分的下端,所述垫片的上表面与所固定座的下表面之间的距离差为0.1mm至0.2mm,即所述螺杆部的第二部分的底端与所述固定座的底端之间的距离差为0.1-0.2mm,如此设置以便防止垫片与固定座之间锁死,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行李架的可移动多角度调节拉环,其特征在于,其包括吊环、固定螺杆、固定座、垫片以及滑块;所述吊环与所述固定座转动连接,所述吊环的上部设置有穿孔;所述吊环的下部设置有开口,所述固定螺杆的上部能够容纳至所述开口内,所述固定螺杆穿过所述固定座后与滑块进行连接,在所述固定螺杆的光滑段的下表面设置所述垫片,在固定座的下表面与垫片的上表面之间形成间隙。/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行李架的可移动多角度调节拉环,其特征在于,其包括吊环、固定螺杆、固定座、垫片以及滑块;所述吊环与所述固定座转动连接,所述吊环的上部设置有穿孔;所述吊环的下部设置有开口,所述固定螺杆的上部能够容纳至所述开口内,所述固定螺杆穿过所述固定座后与滑块进行连接,在所述固定螺杆的光滑段的下表面设置所述垫片,在固定座的下表面与垫片的上表面之间形成间隙。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行李架的可移动多角度调节拉环,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块的上表面是设置有凸起部以增加锁紧时的压缩量。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行李架的可移动多角度调节拉环,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起部的上表面设置有凹槽,如此设置以便增加此处的摩擦系数。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行李架的可移动多角度调节拉环,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口为阶梯型结构,固定螺杆的上部置于所述开口内。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行李架的可移动多角度调节拉环,其特征在于,所述吊环的开口的两个侧部分别设置有第一孔,所述第一孔内设置有衬套;所述固定座的侧部设置有第三孔,所述第三孔为螺纹孔安装时,将所述衬套置于所述第一孔内,螺栓穿过所述衬套的内表面后与所述固定座侧部的第三孔拧紧,如此设置以便所述吊环可转动地固定至所述固定座。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云彰,
申请(专利权)人:香河宝量金属制品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北;13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