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架车及其车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927033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02 14:0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骨架车及其车架。车架包括沿纵向从前至后依次相连的前车架和后车架,以及连接前车架和后车架的连接件;前车架的后端具有沿纵向间隔设置的多个连接孔,后车架的前端设有至少一定位孔,连接件包括沿横向方向伸缩的销轴和驱动销轴伸缩的驱动件,定位孔能够分别与各连接孔相对,销轴同时插入定位孔及连接孔内,而使后车架与前车架的不同位置连接。因此,可根据需要选择车架的长度,进而能满足不同尺寸的集装箱,提高骨架车的运输效率。且通过调节车架的长度,可以调整车架上的载荷分布,能够更加合理地分配集装箱的重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骨架车及其车架
本技术涉及专用车
,特别涉及一种骨架车及其车架。
技术介绍
21世纪,随着海洋运输的兴起,依托集装箱运输的方式越来越受到大家的青睐。骨架车作为集装箱在道路运输过程中的主要载体,其应用也越发广泛。为满足集装箱的不同尺寸规格,具有多功能的骨架车开始出现并逐渐占领市场,但是传统固定式多功能骨架车无法满足不同尺寸规格的集装箱,导致运输效率较为低下。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满足多种尺寸规格集装箱的骨架车及其车架,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问题。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骨架车车架,所述车架包括沿纵向从前至后依次相连的前车架和后车架,以及连接所述前车架和所述后车架的连接件;所述前车架的后端具有沿纵向间隔设置的多个连接孔,所述后车架的前端设有至少一定位孔,所述连接件包括沿横向方向伸缩的销轴和驱动所述销轴伸缩的驱动件,所述定位孔能够分别与各所述连接孔相对,所述销轴同时插入所述定位孔及所述连接孔内,而使所述后车架与所述前车架的不同位置连接。在其中一实施方式中,所述驱动件设置于所述后车架的内侧,所述销轴相对于所述定位孔伸缩而能够插入所述定位孔内。在其中一实施方式中,所述驱动件为制动气室。在其中一实施方式中,所述前车架包括两平行间隔设置的前纵梁,各所述纵梁包括腹板及位于所述腹板顶部的顶板、位于所述腹板底板的底板,各所述腹板上沿纵向方向上设有多个所述连接孔,所述连接孔的轴线沿横向延伸。在其中一实施方式中,所述前车架还包括加强板;所述加强板设置于所述腹板的外侧,对应所述连接孔设置,所述加强板上设有对应所述连接孔的开孔。在其中一实施方式中,所述后车架包括两平行间隔设置的后纵梁,各所述后纵梁包括腹板及位于所述腹板顶部的顶板、位于所述腹板底板的底板,各所述腹板上沿其长度方向上设有所述定位孔,所述定位孔的轴线沿横向延伸。在其中一实施方式中,所述后车架的前端位于所述前车架后端的内侧。在其中一实施方式中,所述连接孔的数量为三组,分别为前连接孔、中间连接孔和后连接孔,所述前连接孔和所述中间连接孔的距离大于所述后连接孔和所述中间连接孔之间的距离。本技术还提供一种骨架车,包括牵引车、行走机构和如上所述的车架,所述牵引车与所述前车架的牵引销配合,所述行走机构设置于所述后车架的下方。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本技术的优点和积极效果在于:本技术中的骨架车车架通过前车架的连接孔与后车架上的定位孔的配合,并通过销轴插入定位孔和不同的连接孔内,实现后车架与前车架的不同位置的连接,从而可根据需要选择车架的长度,进而能满足不同尺寸的集装箱,提高骨架车的运输效率。且后车架与前车架的不同位置的连接时,车轴对车架的支撑力也随之调整,而能够调整车架上的载荷分布,从而能够更加合理地分配集装箱的重量。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骨架车其中一实施例的第一方向的部分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中骨架车的第二方向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1中骨架车的第三方向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中前车架与角锁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中后车架与角锁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如下:1、车架;11、前车架;111、腹板;112、牵引销;113、连接孔;114、加强板;12、后车架;121、腹板;122、定位孔;131、销轴;132、驱动件;2、行走机构;3、角锁。具体实施方式体现本技术特征与优点的典型实施方式将在以下的说明中详细叙述。应理解的是本技术能够在不同的实施方式上具有各种的变化,其皆不脱离本技术的范围,且其中的说明及图示在本质上是当作说明之用,而非用以限制本技术。为了进一步说明本技术的原理和结构,现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本技术提供一种骨架车,用于运输集装箱。该骨架车能够满足集装箱的不同尺寸规格。具体地,该骨架车包括牵引车(图中未示出)、车架1和行走机构2。该车架1包括前车架11和后车架12,牵引车与前车架11配合并为前车架11提供运动的动力,行走机构2设置于后车架12的下方,牵引车带动前车架11相对于后车架12运动使车架1的长度可调,从而能够满足不同尺寸的集装箱,提高集装箱的运输效率。并能够调整车架1上的载荷分布,能够更加合理地分配集装箱的重量。参阅图1、图2和图3,该车架1包括沿纵向从前至后依次相连的前车架11和后车架12,以及连接前车架11和后车架12的连接件,设置于前车架11上和后车架12上的角锁3。角锁3用于与集装箱的角件配合而锁固集装箱。因此,通过调节前车架11前端与后车架12后端的距离而调整车架1的长度,满足不同尺寸的集装箱。且通过调节车架1的长度,可以调整车架1上的载荷分布,能够更加合理地分配集装箱的重量。其中,前和后是以骨架车的使用状态为参考,靠近牵引车的方向为前,反之为后。以下如无特殊说明,关于前和后的限定均与此处一致。参阅图4,前车架11包括两平行间隔设置的纵梁、连接于两纵梁之间的多个横梁以及牵引销112。两纵梁和多个横梁连接形成一车架1主体。牵引销112位于车架1主体的前端,并位于车架1主体的底部,用于与牵引车配合,从而使前车架11能够随牵引车移动。纵梁包括腹板111及设置于腹板111顶部的顶板、设置于腹板111底部的底板。本实施例中,纵梁呈工字型。各腹板111的后端设有多个连接孔113。两纵梁上均设有连接孔113,且两纵梁上的连接孔113对应设置。连接孔113的轴线沿横向延伸。本实施例中,连接孔113的数量为三个,分别为前连接孔113、中间连接孔113和后连接孔113。其中,前连接孔113至中间连接孔113的距离大于后连接孔113至中间连接孔113的距离。进一步地,各腹板111外侧还设有加强板114,加强板114位于连接孔113处,且加强板114上设有对应连接孔113的开孔。其中,内侧和外侧是以骨架车的使用状态为参照,在车架1宽度方向上,其两纵梁所限定的区域即为内侧,反之为外侧。以下如无特殊说明,关于内侧和外侧的限定均与此处一致。本实施例中,各纵梁的外侧设有两个加强板114,分别是前加强板114和后加强板114,其中,前加强板114对应前连接孔113,后加强板114同时对应中间连接孔113和后连接孔113,即后加强板114上具有两间隔设置的开孔。参阅图5,后车架12包括两平行间隔设置的纵梁以及连接于两纵梁之间的多个横梁。后车架12的纵梁包括腹板121及设置于腹板121顶部的顶板、设置于腹板121底部的底板。本实施例中,纵梁呈工字型。后车架12的各腹板121的前端设有至少一定位孔122,且定位孔122的轴线沿横向延伸。两纵梁上均设有定位孔122,且两纵梁上的定位孔122对应设置。本实施例中,定位孔122的数量为一个。其他实施例中,还可以沿后车架12的长度方向,即纵向方向间隔设置两个、三个或其他数量的定位孔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骨架车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车架包括沿纵向从前至后依次相连的前车架和后车架,以及连接所述前车架和所述后车架的连接件;所述前车架的后端具有沿纵向间隔设置的多个连接孔,所述后车架的前端设有至少一定位孔,所述连接件包括沿横向方向伸缩的销轴和驱动所述销轴伸缩的驱动件,所述定位孔能够分别与各所述连接孔相对,所述销轴同时插入所述定位孔及所述连接孔内,而使所述后车架与所述前车架的不同位置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骨架车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车架包括沿纵向从前至后依次相连的前车架和后车架,以及连接所述前车架和所述后车架的连接件;所述前车架的后端具有沿纵向间隔设置的多个连接孔,所述后车架的前端设有至少一定位孔,所述连接件包括沿横向方向伸缩的销轴和驱动所述销轴伸缩的驱动件,所述定位孔能够分别与各所述连接孔相对,所述销轴同时插入所述定位孔及所述连接孔内,而使所述后车架与所述前车架的不同位置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件设置于所述后车架的内侧,所述销轴相对于所述定位孔伸缩而能够插入所述定位孔内。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件为制动气室。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前车架包括两平行间隔设置的前纵梁,各所述纵梁包括腹板及位于所述腹板顶部的顶板、位于所述腹板底板的底板,各所述腹板上沿纵向方向上设有多个所述连接孔,所述连接孔的轴线沿横向延伸。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温剑平吴明黄波成吉祥龚浩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中集专用车有限公司中集车辆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国际海运集装箱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