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车后排整体式座垫通风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7926976 阅读:4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02 14:0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是一种汽车后排整体式座垫通风装置,包括有风扇、风袋、固定骨架,其中风扇置于使用频率较少的后排中间座垫乘坐位置下方、且风扇固定在固定骨架上,在座垫发泡较厚的中垫侧边开出风袋所需的通孔,在座垫发泡较厚的中垫侧边开出风扇所需吸风的座垫通风道。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简化了已有结构,解决了已有结构在乘员使用过程中的弊端,且降低生产成本,节约劳动力,提高生产力,是一种设计巧妙,性能优良,方便实用的汽车后排整体式座垫通风装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汽车后排整体式座垫通风装置
本技术是一种座垫通风装置,特别是一种汽车后排整体式座垫通风装置,属于汽车后排整体式座垫通风装置的创新技术。
技术介绍
为了适应高端客户的要求,众多整车厂开始开发具有空气交换功能的后排通风座椅,通过座椅表面与座椅内部的空气交换,可以实现座椅与乘坐者身体表面呈现更加舒适的局部环境。其优势在炎热的夏季尤为突出,夏季人体易于出汗,具有空气交换功能的座椅更加有助于乘坐者身体表面的排汗及清爽。此类通风座椅装置的基本特征是风扇将空气通过正对风扇吹风口的进气孔,直接吹向布置在座椅座垫内部的通风袋中,在经过透气的座椅面套吹向坐在座椅表面的乘员,此种座椅通风类型被称为椅面吹风型座椅。中国技术专利(公开号:CN203511372U,公开日:2014-4-02)公开了一种汽车座椅通风装置,其在座椅承载面上设置有通风垫,通风垫包括支撑垫,支撑垫上设置有向外侧突出于其表面的凸起,凸起上设置有通孔,支撑垫的通孔中穿插有若干根导风管,导风管均连接到风机上,风机设置在座椅下方的空调出风口处,该本技术能达到散热效果,缺点是要在支撑垫中都要设置两根通风管,通风管再与风机连接的线路复杂,装配麻烦。另一中国技术专利公开号为CN205706289U(公开日:2016-11-23)公开了一种汽车座椅一体式通风装置,包括通风管和风扇,通风管上设有座垫通风管和靠背通风管,风扇与座垫通风管相连接,座垫通风管、靠背通风管与风扇组成汽车座椅的一体式通风结构,该本技术减少了线路布置的难度,座垫和靠背的连接处设有可伸缩式软管,可以避免因靠背旋转带来的影响。但缺点是连接靠背的风管过长,成本较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考虑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汽车后排整体式座垫通风装置。本技术简化了已有结构,解决了已有结构在乘员使用过程中的弊端,且降低生产成本,节约劳动力,提高生产力。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本技术的汽车后排整体式座垫通风装置,包括有风扇、风袋、固定骨架,其中风扇置于使用频率较少的后排中间座垫乘坐位置下方、且风扇固定在固定骨架上,在座垫发泡较厚的中垫侧边开出风袋所需的通孔,在座垫发泡较厚的中垫侧边开出风扇所需吸风的座垫通风道。本技术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整体式后排座垫带有通风功能的座椅在通风布置时由于发泡厚度不够,风扇固定部件的布置导致乘员乘坐有异物感的缺陷。传统设计方案整体式座垫一般布置两个风扇且布置在座垫两侧。发泡厚度不够的整体式座垫会因为风扇固定部件的布置导致乘员乘坐有异物感。本技术简化了已有结构,将两侧风扇布置在乘坐几率较小的中间位置,解决了已有结构在乘员使用过程中的弊端,本技术将传统结构中的两个风扇集中成一个,降低生产成本,节约劳动力,提高生产力,是一种设计巧妙,方便实用的汽车后排整体式座垫通风装置。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中风袋设置在座垫发泡上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是本技术中座垫通风道相通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的风扇安装骨架上的局部放大图;图5为本技术风袋与风管相通的局部放大图;图6为本技术中风袋穿过通孔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的风管、风扇及固定骨架的安装局部放大图。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本技术的汽车后排整体式座垫通风装置,包括有风扇1、风袋2、固定骨架4,其中风扇1置于使用频率较少的后排中间座垫乘坐位置下方、且风扇1固定在固定骨架4上,在座垫发泡5较厚的中垫侧边开出风袋2所需的通孔8,在座垫发泡5较厚的中垫侧边开出风扇1所需吸风的座垫通风道6。本实施例中,上述风袋2贴于座垫发泡5的表面,风袋2通过座垫发泡5的通孔穿出后与固定在固定骨架4上的风扇1连接。本实施例中,上述风扇1的固定骨架4设计在距离乘坐面较远的位置,即使中间乘员在乘坐时也不会感受到固定骨架4。本实施例中,上述风扇1固定在使用频率较少的中间乘坐位置下方,风扇1通过自攻螺钉3固定在固定骨架4上。本实施例中,上述风扇1安装面上开孔,固定骨架4的钣金平面上开孔,自攻螺钉3依次穿过风扇1安装面的孔和固定骨架4的钣金平面的孔,拧紧固定。本实施例中,上述风袋2与风扇1之间还装设有风管7,风管7的一端与风扇1的出风口相通,风管7的另一端与风袋2相通。本实施例中,上述风袋2与风管7做成一体式,风袋2与风管7热熔接连在一起。本实施例中,上述风袋2贴于座垫发泡5的表面,风管7通过座垫发泡5的通孔8穿出来,风管7与风扇1的接口卡紧,再将风扇1通过自攻钉3固定在骨架4上。本技术的工作原理是:启动座椅通风后,风扇1从座垫发泡1开好的座垫通风道6吸入外界空气,直接吹入风袋2,风袋2里面的气体会通过穿过风袋上的通风孔,通过面套上的风孔吹给乘员,从而达到降温排汗的目的。本技术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整体式后排座垫带有通风功能的座椅在通风布置时由于发泡厚度不够,风扇固定部件的布置导致乘员乘坐有异物感的缺陷。传统设计方案整体式座垫一般布置两个风扇且布置在座垫两侧。发泡厚度不够的整体式座垫会因为风扇固定部件的布置导致乘员乘坐有异物感。本技术简化了已有结构,将两侧风扇布置在乘坐几率较小的中间位置,解决了已有结构在乘员使用过程中的弊端,本技术将传统结构中的两个风扇集中成一个,降低生产成本,节约劳动力,提高生产力。综上所述,本技术整体式后座垫采用了一种低成本单风扇的通风方案,简化了座椅的生产流程,降低了整体式座垫通风的生产成本,实现座椅乘员在炎热的夏季也能享受座椅带来的清爽体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汽车后排整体式座垫通风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有风扇、风袋、固定骨架,其中风扇置于使用频率较少的后排中间座垫乘坐位置下方、且风扇固定在固定骨架上,在座垫发泡较厚的中垫侧边开出风袋所需的通孔,在座垫发泡较厚的中垫侧边开出风扇所需吸风的座垫通风道。/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汽车后排整体式座垫通风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有风扇、风袋、固定骨架,其中风扇置于使用频率较少的后排中间座垫乘坐位置下方、且风扇固定在固定骨架上,在座垫发泡较厚的中垫侧边开出风袋所需的通孔,在座垫发泡较厚的中垫侧边开出风扇所需吸风的座垫通风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后排整体式座垫通风装置,其特征在于:风袋贴于座垫发泡的表面,风袋通过座垫发泡的通孔穿出后与固定在固定骨架上的风扇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后排整体式座垫通风装置,其特征在于:风扇通过自攻螺钉固定在固定骨架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后排整体式座垫通风装置,其特征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华倩李东东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佛吉亚汽车部件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