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抗菌防霉抗病毒皮革的制备方法、皮革及皮带技术

技术编号:27925758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02 14:03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抗菌防霉抗病毒皮革的制备方法、皮革及皮带。所述抗菌防霉抗病毒皮革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鞣制:将皮革置于含抗菌剂的鞣制液中进行鞣制处理;(2)复鞣:将鞣制后的皮革置于含抗菌剂的复鞣液中进行复鞣处理;(3)染色:将复鞣后的皮革置于含抗菌剂的染液中进行染色处理,得到所述抗菌防霉抗病毒皮革。由本发明专利技术所述皮革加工得到的皮带长期使用过程中,抗菌离子可以从皮带内部缓慢释放,从而使皮带达到长期抗菌防霉抗病毒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抗菌防霉抗病毒皮革的制备方法、皮革及皮带技术领本专利技术属于皮革制备
,具体涉及一种皮革的制备方法、皮革及皮带,尤其涉及一种抗菌防霉抗病毒皮革的制备方法、皮革及皮带。
技术介绍
皮革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结构。由于其组织结构特点,在潮湿的环境,尤其是在夏天,人体易产生大量的汗渍,造成皮带遮盖的地方大量的汗液无法蒸发,从而特别容易滋生大量的细菌。如果皮带得不到及时的清洗,易造成皮带表面产生霉菌,不仅严重影响皮带的美观,且严重降低皮带的使用寿命,并且对人体易造成多种皮肤病。因此,对皮带进行抗菌防霉抗病毒处理对于提高皮带的质量以及人体健康至关重要CN206079163U公开了一种草珊瑚抗菌皮带的技术专利。该专利主要工艺主要设置第一层皮革、支撑层和第二层皮革,而在支撑层和第二层皮革之间连接有至少三层的亚麻纤维层,通过在相邻亚麻纤维层之间粘合一种可有效抑菌的草珊瑚纤维层,从而赋予皮带抗菌性能。然而该技术专利主要将抗菌层置于皮带内部,从而不能有效地对皮带外层进行抗菌防霉抗病毒功能处理。CN107354251A公开了一种长效抗菌皮革的制备方法,其在鞣制之后,水洗之前,加入没食子酸修饰的纳米银溶液,加入量为动物毛皮重量的50~120%,该专利技术使用没食子酸修饰的纳米银溶液作为抗菌剂处理皮革,虽然具有较为优秀的抗菌效果,然而其对于病毒灭活能力较差,而且没食子酸修饰的纳米银一定程度上会影响皮革的弹性和柔软性。CN111700080A公开了一种抗菌抗病毒剂、抗菌防霉抗病毒皮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所述抗菌抗病毒剂的制备原料包括:银掺杂纳米钨酸铋、银掺杂纳米二氧化钛、铒掺杂纳米二氧化钛、壳聚糖和植物提取液。所述皮革的制备原料包括:动物皮、皮革脱脂剂、酸、鞣制剂和抗菌抗病毒剂。所述抗菌抗病毒剂使附着在皮革表面的细菌、霉菌等微生物难以繁衍,并将其杀灭,并实现对于病毒高效灭活。然而,该抗菌抗病毒剂需要添加多种抗菌剂进行复配才能达到病毒高效灭活,抗菌剂配方复杂,原料昂贵,不适于工业生产。因此,开发一种使皮带具备长期抗菌防霉抗病毒效果的加工方法是本领域研究的重点。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抗菌防霉抗病毒皮革的制备方法、皮革及皮带。所述制备方法很好地解决了目前抗菌皮带中将抗菌层置于皮带内部,而对于皮带表层难以达到抗菌抗病毒以及防霉效果的问题。为达此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第一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抗菌防霉抗病毒皮革的制备方法,所述抗菌防霉抗病毒皮革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鞣制:将皮革置于含抗菌剂的鞣制液中进行鞣制处理;(2)复鞣:将鞣制后的皮革置于含抗菌剂的复鞣液中进行复鞣处理;(3)染色:将复鞣后的皮革置于含抗菌剂的染液中进行染色处理,得到所述抗菌防霉抗病毒皮革。本专利技术中,主要的制备工艺是在皮革鞣制及复鞣过程中,向鞣剂中加入适量的抗菌成分,使皮革纤维胶原蛋白连接过程中部分抗菌离子渗透到连接的胶原蛋白分子之间,首先从皮革内部赋予其抗菌防霉抗病毒处理。对于皮革表层的抗菌处理过程包括,将抗菌成分加入到染色剂中,然后通过在负压加热的条件下,不仅使抗菌离子负载在皮带颜色层,而且抗菌离子渗透到皮带皮质内部。使由该皮革加工得到的皮带长期使用过程中,抗菌离子可以从皮带内部缓慢释放,从而使皮带达到长期抗菌防霉抗病毒的效果。优选地,步骤(1)、(2)和(3)中,所述抗菌剂各自独立地选自银盐和/或锌盐。由于皮带与人体皮肤接触紧密,因此在抗菌剂成分选择过程中,使用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制备方法,仅需添加银盐和/或锌盐使皮带达到长期抗菌防霉抗病毒的效果,从而避免了铜、镍、铬、镉、汞等有毒无机抗菌成分,以及胍盐、季铵盐等有毒有机抗菌剂。优选地,所述银盐选自乙酸银和/或硝酸银。优选地,所述锌盐选自乙酸锌、硝酸锌或硫酸锌中任意一种或至少两种的组合。优选地,步骤(1)中,所述含抗菌剂的鞣制液按重量份数计包括:抗菌剂0.5-10份、铬鞣剂1-5份、酸0.1-0.5份和水80-120份。在本专利技术中,所述含抗菌剂的鞣制液中抗菌剂添加量为0.5-10份,例如可以是0.5份、0.6份、0.8份、1份、1.2份、1.5份、1.6份、1.8份、2份、2.5份、3份、3.5份、4份、4.5份、5份、6份、7份、8份、9份、10份等。在本专利技术中,所述含抗菌剂的鞣制液中铬鞣剂添加量为1-5份,例如可以是1份、1.5份、2份、2.5份、3份、3.5份、4份、4.5份、5份等。在本专利技术中,所述含抗菌剂的鞣制液中酸添加量为0.1-0.5份,例如可以是0.1份、0.2份、0.3份、0.4份、0.5份等。在本专利技术中,所述含抗菌剂的鞣制液中水添加量为80-120份,例如可以是80份、85份、90份、95份、100份、105份、110份、115份、120份等。优选地,所述酸为甲酸和/或乙酸;优选地,所述含抗菌剂的鞣制液的pH为3.5-4.5,例如可以是3.5、3.6、3.7、3.8、3.9、4、4.1、4.2、4.3、4.4、4.5等。优选地,步骤(1)中,所述皮革和含抗菌剂的鞣制液质量比为1:(1-10),例如可以是1:1、1:2、1:3、1:4、1:5、1:6、1:7、1:8、1:9、1:10等。优选地,步骤(1)中,所述鞣制处理的温度为38-45℃,例如可以是38℃、39℃、40℃、41℃、42℃、43℃、44℃、45℃等,所述鞣制处理的时间为8-10h,例如可以是8h、8.5h、9h、9.5h、10h等。优选地,步骤(2)中,所述抗菌剂的复鞣液按重量份数计包括:抗菌剂0.5-10份、复鞣剂1-5份和水80-120份。在本专利技术中,所述含抗菌剂的复鞣液中抗菌剂添加量为0.5-10份,例如可以是0.5份、0.6份、0.8份、1份、1.2份、1.5份、1.6份、1.8份、2份、2.5份、3份、3.5份、4份、4.5份、5份、6份、7份、8份、9份、10份等。在本专利技术中,所述含抗菌剂的复鞣液中复鞣剂添加量为1-5份,例如可以是1份、1.5份、2份、2.5份、3份、3.5份、4份、4.5份、5份等。在本专利技术中,所述含抗菌剂的复鞣液中水添加量为80-120份,例如可以是80份、85份、90份、95份、100份、105份、110份、115份、120份等。优选地,所述复鞣剂选自三聚氰胺类复鞣剂、双氢胺类复鞣剂、丙烯酸树脂鞣剂或多金属复鞣剂中的任意一种或至少两种的组合。优选地,步骤(2)中,所述鞣制后的皮革和含抗菌剂的复鞣液的质量比为1:(1-3),例如可以是1:1、1:1.2、1:1.4、1:1.6、1:1.8、1:2、1:2.2、1:2.4、1:2.6、1:2.8、1:3等。优选地,步骤(2)中,所述复鞣处理的温度为30-35℃,例如可以是30℃、31℃、32℃、33℃、34℃、35℃等,所述复鞣处理的时间为8-10h,例如可以是8h、8.5h、9h、9.5h、10h等。...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抗菌防霉抗病毒皮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抗菌防霉抗病毒皮革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n(1)鞣制:将皮革置于含抗菌剂的鞣制液中进行鞣制处理;/n(2)复鞣:将鞣制后的皮革置于含抗菌剂的复鞣液中进行复鞣处理;/n(3)染色:将复鞣后的皮革置于含抗菌剂的染液中进行染色处理,得到所述抗菌防霉抗病毒皮革。/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抗菌防霉抗病毒皮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抗菌防霉抗病毒皮革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鞣制:将皮革置于含抗菌剂的鞣制液中进行鞣制处理;
(2)复鞣:将鞣制后的皮革置于含抗菌剂的复鞣液中进行复鞣处理;
(3)染色:将复鞣后的皮革置于含抗菌剂的染液中进行染色处理,得到所述抗菌防霉抗病毒皮革。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菌防霉抗病毒皮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2)和(3)中,所述抗菌剂各自独立地选自银盐和/或锌盐;
优选地,所述银盐选自乙酸银和/或硝酸银;
优选地,所述锌盐选自乙酸锌、硝酸锌或硫酸锌中任意一种或至少两种的组合。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抗菌防霉抗病毒皮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所述含抗菌剂的鞣制液按重量份数计包括:抗菌剂0.5-10份、铬鞣剂1-5份、酸0.1-0.5份和水80-120份;
优选地,所述酸为甲酸和/或乙酸;
优选地,所述含抗菌剂的鞣制液的pH为3.5-4.5。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抗菌防霉抗病毒皮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所述皮革和含抗菌剂的鞣制液质量比为1:(1-10);
优选地,步骤(1)中,所述鞣制处理的温度为38-45℃,所述鞣制处理的时间为8-10h。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抗菌防霉抗病毒皮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所述抗菌剂的复鞣液按重量份数计包括:抗菌剂0.5-10份、复鞣剂1-5份和水80-120份;
优选地,所述复鞣剂选自三聚氰胺类复鞣剂、双氢胺类复鞣剂、丙烯酸树脂鞣剂或多金属复鞣剂中的任意一种或至少两种的组合。


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抗菌防霉抗病毒皮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广川陈忠涛于红光
申请(专利权)人:同曦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