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塑料模具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汽车安全带塑料配件模具加热结构,包括上模座,上模座顶部的中央固定连接有固定圆环,固定圆环的内部固定插接有进料端口,固定圆环的内部开设有第一安装槽,第一安装槽的内壁均匀固定缠绕有第一电热丝,进料端口顶部的中央开设有进料口,上模座内部的中央开设有第二安装槽,第二安装槽顶部的中央固定连接有主流管,主流管的左右两侧分别固定连接有第一分流管和第二分流管,第二安装槽内壁底部中央的左右两侧均开设有通孔,第一分流管和第二分流管的表面均固定缠绕有第二电热丝;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能够对进料端口和进料通道进行均匀加热,防止进料端口和进料通道的堵塞。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汽车安全带塑料配件模具加热结构
本技术涉及塑料模具
,具体涉及了一种汽车安全带塑料配件模具加热结构。
技术介绍
在汽车安全带塑料配件生产的过程中,会使用到塑料注塑模具来完成对汽车安全带塑料配件的生产,为了提高生产的效率往往会采用一模两腔的塑料模具进行加工生产,但在生产的过程中,由于粘流态的塑料和模具的进料端口之间存在温差或者由于分流道的长度一般较长,粘流态的塑料长时间的停留在主流道和分流道中,会使得粘流态的塑料冷却凝固,从而堵塞进料端口进料通道,影响汽车安全带塑料配件的生产质量,因此需要设计一种汽车安全带塑料配件模具加热结构。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一种汽车安全带塑料配件模具加热结构,具备能够进行均匀加热、防止堵塞进料通道等优点,解决了粘流态的塑料容易冷却凝固、容易堵塞进料端口和进料通道的问题。本技术的汽车安全带塑料配件模具加热结构,包括上模座,所述上模座顶部的中央固定连接有固定圆环,所述固定圆环的内部固定插接有进料端口,所述进料端口的表面与固定圆环的内壁相贴合,所述固定圆环的内部开设有第一安装槽,所述第一安装槽的内壁均匀固定缠绕有第一电热丝,所述进料端口顶部的中央开设有进料口,所述上模座内部的中央开设有第二安装槽,所述第二安装槽顶部的中央固定连接有主流管,所述主流管顶部的中央与进料口的底部相连通,所述主流管的左右两侧且靠近底部的位置处分别固定连接有第一分流管和第二分流管,所述第二安装槽内壁底部中央的左右两侧均开设有通孔,所述第一分流管和第二分流管表面且靠近底部的位置处分别与两个通孔的内壁相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分流管和第二分流管的表面均固定缠绕有第二电热丝。本技术的汽车安全带塑料配件模具加热结构,其中进料端口顶部中央的左右两侧均开设有沉头孔,所述沉头孔内部螺纹连接有固定螺栓,所述固定螺栓与上模座的顶部相螺纹连接,能够便于将进料端口从上模座上拆卸下进行清洗和更换。本技术的汽车安全带塑料配件模具加热结构,其中第一电热丝与第一安装槽外壁之间留有间隙,所述第二电热丝与第二安装槽内壁之间留有间隙,能够防止第一电热丝和第二电热丝与第一安装槽外壁和第二安装槽内壁相接触,导致热量的流失。本技术的汽车安全带塑料配件模具加热结构,其中第一安装槽的内壁固定连接有第一保温层,所述第一保温层的表面与第一安装槽的内壁相贴合,所述第二安装槽的内壁固定连接有第二保温层,所述第二保温层的表面与第二安装槽的内壁相贴合,能够对装置起到保温的作用,减小热量的流失,降低能耗。本技术的汽车安全带塑料配件模具加热结构,其中上模座右侧的中央固定连接有接线端子,所述第一电热丝和第二电热丝与接线端子之间均通过导线相电连接。本技术的汽车安全带塑料配件模具加热结构,其中上模座的顶部开设有安装孔,所述安装孔分为有两组,每组有三个,两组所述安装孔分别位于靠近上模座正面和背面的位置处,便于上模座进行安装和固定。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1、本技术通过上模座顶部设有的固定圆环和固定圆环内部开设有的第一安装槽,配合第一安装槽内部设有的第一电热丝,以及进料端口表面与固定圆环内壁相贴合的设置,能够控制对进料端口表面和内部的温度,防止粘流态的塑料接触到进料端口会发生冷凝,从而堵塞进料口,通过上模座内部开设有的第二安装槽和第二安装槽内部设有的第二保温层,配合第一分流管和第二分流管表面设有的第二电热丝,能够控制第一分流管和第二分流管内部粘流态的塑料的温度,防止粘流态的塑料由于长时间停留在主流管、第一分流管和第二分流管中时,发生冷却凝结成块,堵塞主流管、第一分流管和第二分流管,影响成品的质量。2、本技术通过进料端口上设有的沉头孔,配合沉头孔内螺纹连接有固定螺栓,配合固定螺栓与上模座螺纹连接的设置,能够便于将进料端口从上模座上拆卸下进行清洗和更换,通过第一安装槽内部第一保温层,配合第二安装槽内部设有的第二保温层,能够对装置起到保温的作用,减小热量的流失,降低能耗。附图说明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申请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申请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申请,并不构成对本申请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为本技术整体正面剖视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整体俯视剖面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固定圆环和进料端口俯视剖面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固定圆环和进料端口立体结构示意图。图中:1、上模座;2、固定圆环;3、进料端口;4、第一安装槽;5、第一电热丝;6、进料口;7、第二安装槽;71、通孔;8、主流管;9、第一分流管;10、第二分流管;11、第二电热丝;12、沉头孔;13、固定螺栓;14、第一保温层;15、第二保温层;16、接线端子;17、安装孔。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1:请参阅图1-4,本技术的汽车安全带塑料配件模具加热结构,包括上模座1,上模座1顶部的中央固定连接有固定圆环2,固定圆环2的内部固定插接有进料端口3,进料端口3的表面与固定圆环2的内壁相贴合,固定圆环2的内部开设有第一安装槽4,第一安装槽4的内壁均匀固定缠绕有第一电热丝5,进料端口3顶部的中央开设有进料口6,上模座1内部的中央开设有第二安装槽7,第二安装槽7顶部的中央固定连接有主流管8,主流管8顶部的中央与进料口6的底部相连通,主流管8的左右两侧且靠近底部的位置处分别固定连接有第一分流管9和第二分流管10,第二安装槽7内壁底部中央的左右两侧均开设有通孔71,第一分流管9和第二分流管10表面且靠近底部的位置处分别与两个通孔71的内壁相固定连接,第一分流管9和第二分流管10的表面均固定缠绕有第二电热丝11。实施例2与实施例1的区别为:进料端口3顶部中央的左右两侧均开设有沉头孔12,沉头孔12内部螺纹连接有固定螺栓13,固定螺栓13与上模座1的顶部相螺纹连接,能够便于将进料端口3从上模座1上拆卸下进行清洗和更换。实施例3与实施例2的区别为:第一电热丝5与第一安装槽4外壁之间留有间隙,第二电热丝11与第二安装槽7内壁之间留有间隙,能够防止第一电热丝5和第二电热丝11与第一安装槽4外壁和第二安装槽7内壁相接触,导致热量的流失。实施例4与实施例3的区别为:第一安装槽4的内壁固定连接有第一保温层14,第一保温层14的表面与第一安装槽4的内壁相贴合。实施例5与实施例4的区别为:第二安装槽7的内壁固定连接有第二保温层15,第二保温层15的表面与第二安装槽7的内壁相贴合,能够对装置起到保温的作用,减小热量的流失,降低能耗。实施例6与实施例5的区别为:上模座1右侧的中央固定连接有接线端子16,第一电热丝5和第二电热丝11与接线端子16之间均通过导线相电连接。实施例7与实施例6的区别为:上模座1的顶部开设有安装孔17,安装孔17分为有两组,每组有三个,两组安装孔17分别位于靠近上模座1正面和背面的位置处,便于上模座1进行安装和固定。在使用本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汽车安全带塑料配件模具加热结构,包括上模座(1),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模座(1)顶部的中央固定连接有固定圆环(2),所述固定圆环(2)的内部固定插接有进料端口(3),所述进料端口(3)的表面与固定圆环(2)的内壁相贴合,所述固定圆环(2)的内部开设有第一安装槽(4),所述第一安装槽(4)的内壁均匀固定缠绕有第一电热丝(5),所述进料端口(3)顶部的中央开设有进料口(6),所述上模座(1)内部的中央开设有第二安装槽(7),所述第二安装槽(7)顶部的中央固定连接有主流管(8),所述主流管(8)顶部的中央与进料口(6)的底部相连通,所述主流管(8)的左右两侧且靠近底部的位置处分别固定连接有第一分流管(9)和第二分流管(10),所述第二安装槽(7)内壁底部中央的左右两侧均开设有通孔(71),所述第一分流管(9)和第二分流管(10)表面且靠近底部的位置处分别与两个通孔(71)的内壁相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分流管(9)和第二分流管(10)的表面均固定缠绕有第二电热丝(11)。/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汽车安全带塑料配件模具加热结构,包括上模座(1),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模座(1)顶部的中央固定连接有固定圆环(2),所述固定圆环(2)的内部固定插接有进料端口(3),所述进料端口(3)的表面与固定圆环(2)的内壁相贴合,所述固定圆环(2)的内部开设有第一安装槽(4),所述第一安装槽(4)的内壁均匀固定缠绕有第一电热丝(5),所述进料端口(3)顶部的中央开设有进料口(6),所述上模座(1)内部的中央开设有第二安装槽(7),所述第二安装槽(7)顶部的中央固定连接有主流管(8),所述主流管(8)顶部的中央与进料口(6)的底部相连通,所述主流管(8)的左右两侧且靠近底部的位置处分别固定连接有第一分流管(9)和第二分流管(10),所述第二安装槽(7)内壁底部中央的左右两侧均开设有通孔(71),所述第一分流管(9)和第二分流管(10)表面且靠近底部的位置处分别与两个通孔(71)的内壁相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分流管(9)和第二分流管(10)的表面均固定缠绕有第二电热丝(1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安全带塑料配件模具加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料端口(3)顶部中央的左右两侧均开设有沉头孔(12),所述沉头孔(12)内部螺纹连接有固定螺栓(13),所述固定螺栓(13)与上模座(1)的顶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孟孟,李升波,付宏阁,王英浩,
申请(专利权)人:淅川县林德精密模具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南;4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