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用含红砖的再生细粉制作的烧结砌块专用超薄层砌筑砂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923748 阅读:3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02 14:00
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采用含红砖的再生细粉制作的烧结砌块专用超薄层砌筑砂浆,按重量份计,包括以下组分:水泥250~430份、含红砖的再生细粉195~375份、细砂300~525份、可再分散性乳胶粉6~10份、羟丙基甲基纤维素醚1.5~2份、减水剂0.2~1.05份、木质纤维0.3~0.5份。本发明专利技术超薄层砌筑砂浆全组分利用了含红砖的再生细粉,含红砖的建筑垃圾加工过程无需分拣、除粉,生产流程低碳环保,成本低廉,且成功解决了建筑垃圾资源化过程中产生的最难以利用的砂粉混合料的利用难题。采用再生细粉部分替代天然细砂,得到的超薄层砌筑砂浆的灰缝厚度不大于2mm,具有活性高、保水性强、施工性能好、隔热节能、绿色环保等特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采用含红砖的再生细粉制作的烧结砌块专用超薄层砌筑砂浆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采用含红砖的再生细粉制作的烧结砌块专用超薄层砌筑砂浆,属于建筑材料

技术介绍
砂浆作为各种基础设施及工业与民用建筑的主要技术材料,以其良好的强度、耐久性和低廉的价格,在各类建设工程中得到广泛的应用。作为砂浆的重要原材料——天然砂,多年来的大量乱采乱挖导致河流水位下降、生态环境破坏等诸多问题,故而国家对天然砂的开采控制越来越严格,天然砂价格供应紧张,价格也持续走高。因此,采用再生细骨料和细粉替代天然砂生产的预拌砂浆必将快速得到应用和推广。自保温砌块是近年来快速发展起来的新型墙体材料,具有隔声、保温、轻质、节能、环保等优点。但当采用普通砂浆进行传统砌筑施工时,灰缝厚度可达20mm,较大的灰缝会在墙体两端传递热量,严重降低了墙体的保温效果,同时造成原材料的浪费。普通的薄层砌筑砂浆灰缝小于5mm,在节约原材料的同时可降低其对保温墙体的负面影响,并且采用薄层砌筑砂浆砌筑的墙体产生干缩开裂的几率也大大降低,能有效解决传统砌体施工中常出现的开裂、渗漏、隔声效果降低等问题。超薄层砌筑再生砂浆,砌筑灰缝不大于2mm,原料采用再生材料,可降低建筑工程对自然资源的消耗,同时具有优良的施工性能,性能指标优异,具有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和社会、经济效益。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采用含红砖的再生细粉制作的烧结砌块专用超薄层砌筑砂浆,采用再生细粉部分替代天然细砂,得到的超薄层砌筑砂浆的灰缝厚度不大于2mm,具有活性高、保水性强、施工性能好、隔热节能、绿色环保等特点。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采用含红砖的再生细粉制作的烧结砌块专用超薄层砌筑砂浆,按重量份计,包括以下组分:水泥250~430份、含红砖的再生细粉195~375份、细砂300~525份、可再分散性乳胶粉6~10份、羟丙基甲基纤维素醚1.5~2份、减水剂0.2~1.05份、木质纤维0.3~0.5份。所述细砂为天然河砂,其含泥量≤1%,粒径≤0.6mm;所述含红砖的再生细粉的含水率<0.6%,粒径≤0.6mm。所述细砂中0.3mm<粒径≤0.6mm的细砂的质量百分比为0~10%,0.15mm<粒径≤0.3mm的细砂的质量百分比为80~90%,粒径≤0.15mm的细砂的质量百分比为5~10%。所述含红砖的再生细粉中0.15mm<粒径≤0.6mm的再生细粉的质量百分比为24~28%,0.075mm<粒径≤0.15mm再生细粉的质量百分比为16~20%,粒径≤0.075mm的再生细粉的质量百分比为50~56%。所述含红砖的再生细粉中二氧化硅的质量百分比为50~60%,氧化钾+氧化钠的质量百分比为3~4%,硫化物与硫酸盐的质量百分比为0.3~0.6%;所述硫化物与硫酸盐的质量百分比以SO3计。所述含红砖的再生细粉的细度为18~22%,密度为2.54~2.76ɡ/cm3,烧失量为9~12%。所述含红砖的再生细粉的制备方法为:将分类清运的含红砖的建筑垃圾运往建筑垃圾处置场,利用移动式反击破碎机和筛分机对建筑垃圾进行加工,筛分过程中通过杂物分选和磁性分选除去含红砖的建筑垃圾中的轻质杂物和钢铁类杂物,筛分得到粒径为0~5mm、5~10mm、10~40mm的含红砖的建筑垃圾颗粒,其中粒径为0~5mm的含红砖的建筑垃圾颗粒中红砖类骨料的质量百分比为53~58%;把粒径为0~5mm的含红砖的建筑垃圾颗粒进行烘干、风选,从中得到粒径为0~0.6mm的含红砖的建筑垃圾颗粒为含红砖的再生细粉,其中含红砖的再生细粉中红砖细粉料的质量百分比为68~72%。所述水泥为型号为P.O42.5的普通硅酸盐水泥;减水剂为醚类聚羧酸高性能减水剂。所述可再分散性乳胶粉的灰度≤10%;羟丙基甲基纤维素醚的粘度为100000mPa·s;木质纤维为粒径为0.8~2mm的植物纤维。所述的超薄层砌筑砂浆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按重量份称取各原料,备用;(2)将可再分散性乳胶粉、羟丙基甲基纤维素醚、减水剂、木质纤维混合并搅拌3~5min,充分混合均匀后,得混合外加剂,备用;(3)将细砂、含红砖的再生细粉在105~120℃的温度下,烘干至含水率小于0.6%,冷却至常温,备用;(4)将水泥、细砂、含红砖的再生细粉、混合外加剂混合并搅拌3~5min,充分混合均匀后,即刻装袋密封,即得超薄层砌筑砂浆;(5)使用时,加水量为超薄层砌筑砂浆质量的28%~30%,搅拌8~10min,即可使用。本专利技术有益效果:1、成本低廉、绿色环保本专利技术的烧结砌块专用超薄层砌筑砂浆是以含红砖的再生细粉为主要原料,其中含红砖的再生细粉是含红砖的建筑垃圾经破碎、筛分、烘干而制备得到的,成本低廉,且成功解决了建筑垃圾资源化过程中产生的最难以利用的砂粉混合料的利用难题,对提高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率和保护城市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再者,本专利技术超薄层砌筑砂浆全组分利用了含红砖的再生细粉,含红砖的建筑垃圾加工过程无需分拣、除粉,生产流程低碳环保,避免了再生利用过程中对环境产生二次污染物,生态环境效益显著。2、强度高本专利技术的烧结砌块专用超薄层砌筑砂浆采用含红砖的再生细粉为细骨料,普通硅酸盐水泥作为胶凝材料,外掺可再分散性乳胶粉、羟丙基甲基纤维素醚、减水剂、木质纤维。其中减水剂可减少砂浆用水量,提高砂浆强度,改善施工和易性。再生细粉活性好、保水性高,在养护过程中缓慢释水从而有助于水泥的水化,充分的养护可提高砂浆的抗压强度及粘结拉伸强度。木质纤维良好的柔韧性及分散性能够提高砂浆的强度、密实度及均匀度,减少砂浆的收缩和膨胀,提高施工精度。3、质量轻、摊铺面积大,导热系数小本专利技术的烧结砌块专用超薄层砌筑砂浆主要原材料为再生细粉,由于其来源和生产加工工艺,使其内部充满细小孔隙,具有较小的堆积密度,即同样质量的再生薄层砌筑砂浆较之天然砂石材料的砂浆,施工时具有更大的摊铺面积,同时又具有更小的导热系数,大大降低墙体冷热桥现象,是用于自保温砌块砌筑的一种优良材料。4、保水性高,更适用于烧结砌块由于再生细粉内部天然含有大量孔隙,以其为主要原材料制作的砂浆,具有95%以上的保水率。因此,在用于较高吸水性的烧结砌块,并且采用超薄层砌筑工艺时,可最大程度上保留自身水分用于砂浆体系强度的形成与增长,避免施工过程中由于砌块吸水造成的粘结不牢固等问题。同时,原料中添加羟丙基甲基纤维素醚可提高薄层砌筑砂浆的保水性、延长缓凝时间,提高其适应性,延长砂浆的使用时间。添加可再分散性乳胶粉,具有较突出的防水性能、粘结性好、柔韧性好、增强了砂浆的内聚力,可以很好的分布在整个砂浆体系中,充分发挥它的优越性能,提高了砂浆的施工性能、改善流动性能、增加触变与抗垂性、增强保水性。5、工作性能优异本专利技术的烧结砌块专用超薄层砌筑砂浆的工作开放时间长,易于摊铺施工,且具有抗开裂的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采用含红砖的再生细粉制作的烧结砌块专用超薄层砌筑砂浆,其特征在于,按重量份计,包括以下组分:水泥250~430份、含红砖的再生细粉195~375份、细砂300~525份、可再分散性乳胶粉6~10份、羟丙基甲基纤维素醚1.5~2份、减水剂0.2~1.05份、木质纤维0.3~0.5份。/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采用含红砖的再生细粉制作的烧结砌块专用超薄层砌筑砂浆,其特征在于,按重量份计,包括以下组分:水泥250~430份、含红砖的再生细粉195~375份、细砂300~525份、可再分散性乳胶粉6~10份、羟丙基甲基纤维素醚1.5~2份、减水剂0.2~1.05份、木质纤维0.3~0.5份。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薄层砌筑砂浆,其特征在于,所述细砂为天然河砂,其含泥量≤1%,粒径≤0.6mm;所述含红砖的再生细粉的含水率<0.6%,粒径≤0.6mm。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超薄层砌筑砂浆,其特征在于,所述细砂中0.3mm<粒径≤0.6mm的细砂的质量百分比为0~10%,0.15mm<粒径≤0.3mm的细砂的质量百分比为80~90%,粒径≤0.15mm的细砂的质量百分比为5~10%。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超薄层砌筑砂浆,其特征在于,所述含红砖的再生细粉中0.15mm<粒径≤0.6mm的再生细粉的质量百分比为24~28%,0.075mm<粒径≤0.15mm再生细粉的质量百分比为16~20%,粒径≤0.075mm的再生细粉的质量百分比为50~56%。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薄层砌筑砂浆,其特征在于,所述含红砖的再生细粉中二氧化硅的质量百分比为50~60%,氧化钾+氧化钠的质量百分比为3~4%,硫化物与硫酸盐的质量百分比为0.3~0.6%;所述硫化物与硫酸盐的质量百分比以SO3计。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薄层砌筑砂浆,其特征在于,所述含红砖的再生细粉的细度为18~22%,密度为2.54~2.76ɡ/cm3,烧失量为9~12%。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薄层砌筑...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琦王浩通赵艳娜张丽丽柳炎李许燕邹英豪李晓斐卢翔马亚辉郑宇朱献峰贺翔邢如飞邵剑飞侯明陈元
申请(专利权)人:许昌金科资源再生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