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重载半挂平板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921096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02 13:57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重载半挂平板车,包括:牵引钩、转向轮、平板车架、被动轮、万向导引器、拖拽装置、转向杆和转向座;平板车架是整个设备的支撑框架,牵引钩通过万向导引器与平板车架连接,万向导引器的设置实现了牵引钩的可以绕万向导引器在任意方向偏摆;牵引钩承受侧向力时引起侧向偏摆,通过拖拽装置、转向杆、转向座这套“连杆机构”引起转向轮的转向,由此实现转运平板车运行过程中自动转向。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重载半挂平板车
本专利技术涉及转运设备术领域,具体而言,尤其涉及一种重载半挂平板车。
技术介绍
目前岸边集装箱起重机的机器房等大型设备,最终装配质量达到240吨左右,在结构件制造、机构装配、油漆喷涂及厂内检验、试车等中间环节需要在不同的厂区间转运,传统的方式是临时租用重型卡车和重型汽车起重机等设备联合作业完成其转运工作。由于设备重量重、外形尺寸大,现场转运费时费力,即影响工作效率,又占用大量的设备资源,经济性非常差。传统的半挂平板车要想完成大型设备的转运存在以下缺点:装运能力小。一般的半挂式平板车装载重量在15吨以下,增大装载重量也即增大了轮压,导致车轮轮体(一般是轮胎)和路面无法承受如此大的载荷。前轮无转向功能或转向不灵活。传统的半挂式平板车因轮压小,前轮一般无转向功能即可实现被动转向,而重型平板车因为装载重量过大,导致轮压过大,为保证平板车转向灵活,前轮必须设置转向功能,在不采用液压、气动等复杂技术的条件下要想完成大轮压车轮组的转向目前没有有效的手段。轮压无法自动调整。传统半挂平板车单侧采用双排车轮时,两排车轮高度不能随地面高度变化自动调整,导致两排车轮中一侧车轮轮压过大,车轮双排布置对载重量的提高效果不明显。
技术实现思路
根据上述提出传统半挂平板车装载能力小、前轮转向不灵活、轮压无法自动均衡的技术问题,而提供一种重载半挂平板车。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手段如下:一种重载半挂平板车,包括:牵引钩、转向轮、平板车架、被动轮、万向导引器、拖拽装置、转向杆和转向座;上述平板车架是整个设备的支撑框架,牵引钩通过万向导引器与平板车架连接,即万向导引器与平板车架固定,牵引钩与万向导引器的自由端连接固定;上述万向导引器的设置实现了牵引钩的可以绕万向导引器在任意方向偏摆;上述转向轮通过转向座与平板车架固定,且位于牵引钩所在端,上述被动轮固定于平板车架底部,且位于牵引钩相对端,进而转向轮和被动轮共同组成使平板车架能够走行的走行轮组;上述转向轮中心芯轴为十字轴,十字轴的水平轴两端转动装配有轮体,纵向垂直于水平轴的垂直轴与转向座通过回转轴承实现转动装配,即使水平轴能够绕垂直轴的中心轴线转动;上述转向杆为端部两个水平横杆和中间直杆组成的U型架体,且水平横杆与中间直杆为垂直固定,其中水平横杆与转向轮中心芯轴的水平轴中部固定,进而水平横杆的左右摆动能够带动水平轴中转动,最终实现转向轮转动;上述拖拽装置为自身能够自由伸缩的伸缩杆体结构,一端与牵引钩的杆体部分铰接,另一端与转向杆的中间直杆固定;实现牵引钩的杆体的杆体上下浮动由拖拽装置自身伸缩抵消,牵引钩的杆体的左右摆动会通过拖拽装置带动转向杆的中间直杆进而最终实现转向轮的同步摆动。上述拖拽装置的装配位置,保证其与水平面垂直设置。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本专利技术,工作原理:平板车架是整个设备的支撑框架,牵引钩通过万向导引器与平板车架连接,驱动整个平板车的前进和后退,牵引钩承受侧向力时引起侧向偏摆,通过拖拽装置、转向杆、转向座这套“连杆机构”引起转向轮的转向,由此实现转运平板车运行过程中自动转向。该设备有较强的适应地面高低不平的能力。在牵引过程中牵引车辆的车轮平面与平板车的车轮平面不会总在一个平面上,牵引钩在水平偏摆的同时还允许垂直方向的偏摆。万向导引器的设置实现了牵引钩的可以绕万向导引器在任意方向偏摆。万向导引器,本机构创造性的采用四销轴交叉布置、销轴外装式结构,通过围绕中四销轴交叉的水平轴和竖直轴旋转,可实现牵引钩的任意方向的摆动,方便拆卸;另外使用材料聚四氟乙烯作减摩垫片,大大减小了牵引钩摆动过程中的摩擦力和噪音。拖拽装置,它是上述“连杆机构”机构的一部分组成,为释放中牵引钩摆动过程中与转向杆间发生相对位移,该机构设置了一套滑块机构,并使用材料聚四氟乙烯作减摩垫片,减小了拖拽装置中滑块滑动过程中的摩擦力和噪音。为提高车轮承载能力,转向轮和被动轮轮体采用“挂胶”铸钢轮,“挂胶”处理增大了车轮与地面的接触面积,降低了车轮与地面的比压力,防止地面遭受破坏。与以往轮胎轮相比大大提高单个车轮的承载能力5~8倍。采用双排轮布置,与传统的单排轮布置相比,提高承载能力10~16倍。以下措施保证了转向轮灵活转向:1、“连杆机构”确保转向座和转向轮在水平方向组成的刚性杆与牵引钩1转向角度的一致,该“连杆机构”中牵引钩对转向杆的推动是一套省力杠杆,大大提高了转向灵活性。2、转向轮是一个带“十字轴”和回转轴承的特殊装置,这套装置减少了转向时转向轮与平板车架间的摩擦力,也保证了转向轮的灵活转向。本平板车具有轮压的自动均衡的能力,靠如下措施保证:1、轮体表面“挂胶”处理减小了运行冲击和运行阻力、可以适应四组车轮接触地面的不平,一定范围内均衡了四角轮压。2、与传统的双排轮布置相比,因为当转向轮或被动轮中两排车轮接触的地面高低不平时,“十字轴”装置能够自动均衡两排车轮的轮压。本申请设备简单、实用,只要将重载平板车的牵引钩拖挂到驱动车辆上,即可完成对其的灵活驱动。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优点:1.结构简单、可维护性好;2.装运能力高;3.前轮转向功能灵活;4.轮压能够自动均衡,对高低不平的地面度适应性强;5.节省汽车起重机和重型卡车的使用费用,降低成生产成本。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做以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重载平板车主视图(方案一)图2重载平板车俯视图(方案一)图3重载平板车左视图(方案一)图4I放大图图5II放大图图6连杆机构水平方向原理图图7连杆机构垂直方向原理图图8转向轮图9重载平板车主视图(方案二)图10重载平板车俯视图(方案二)图中:1、牵引钩;2、转向轮;3、平板车架;4、被动轮;5、万向导引器;6、拖拽装置;7、转向杆;8、转向座。具体实施方式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为使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以下对至少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实际上仅仅是说明性的,决不作为对本专利技术及其应用或使用的任何限制。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重载半挂平板车,其特征在于,包括:/n牵引钩(1)、转向轮(2)、平板车架(3)、被动轮(4)、万向导引器(5)、拖拽装置(6)、转向杆(7)和转向座(8);/n上述平板车架(3)是整个设备的支撑框架,牵引钩(1)通过万向导引器(5)与平板车架(3)连接,即万向导引器(5)与平板车架(3)固定,牵引钩(1)与万向导引器(5)的自由端连接固定;/n上述万向导引器(5)的设置实现了牵引钩(1)的可以绕万向导引器(5)在任意方向偏摆;/n上述转向轮(2)通过转向座(8)与平板车架(3)固定,且位于牵引钩(1)所在端,上述被动轮(4)固定于平板车架(3)底部,且位于牵引钩(1)相对端,进而转向轮(2)和被动轮(4)共同组成使平板车架(3)能够走行的走行轮组;/n上述转向轮(2)中心芯轴为十字轴,十字轴的水平轴两端转动装配有轮体,纵向垂直于水平轴的垂直轴与转向座(8)通过回转轴承实现转动装配,即使水平轴能够绕垂直轴的中心轴线转动;/n上述转向杆(7)为端部两个水平横杆和中间直杆组成的U型架体,且水平横杆与中间直杆为垂直固定,其中水平横杆与转向轮(2)中心芯轴的水平轴中部固定,进而水平横杆的左右摆动能够带动水平轴中转动,最终实现转向轮(2)转动;/n上述拖拽装置(6)为自身能够自由伸缩的伸缩杆体结构,一端与牵引钩(1)的杆体部分铰接,另一端与转向杆(7)的中间直杆固定;实现牵引钩(1)的杆体的杆体上下浮动由拖拽装置(6)自身伸缩抵消,牵引钩(1)的杆体的左右摆动会通过拖拽装置(6)带动转向杆(7)的中间直杆进而最终实现转向轮(2)的同步摆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重载半挂平板车,其特征在于,包括:
牵引钩(1)、转向轮(2)、平板车架(3)、被动轮(4)、万向导引器(5)、拖拽装置(6)、转向杆(7)和转向座(8);
上述平板车架(3)是整个设备的支撑框架,牵引钩(1)通过万向导引器(5)与平板车架(3)连接,即万向导引器(5)与平板车架(3)固定,牵引钩(1)与万向导引器(5)的自由端连接固定;
上述万向导引器(5)的设置实现了牵引钩(1)的可以绕万向导引器(5)在任意方向偏摆;
上述转向轮(2)通过转向座(8)与平板车架(3)固定,且位于牵引钩(1)所在端,上述被动轮(4)固定于平板车架(3)底部,且位于牵引钩(1)相对端,进而转向轮(2)和被动轮(4)共同组成使平板车架(3)能够走行的走行轮组;
上述转向轮(2)中心芯轴为十字轴,十字轴的水平轴两端转动装配有轮体,纵向垂直于水平轴的垂直轴与转向座(8)通过回转轴承实现转动装配,即使水平轴能够绕垂直轴的中心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士杰董航李辉刘鑫张学为
申请(专利权)人:大连华锐重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辽宁;2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