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自调节角度的电车充电桩
本专利技术涉及充电桩
,具体为一种自调节角度的电车充电桩。
技术介绍
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及科技的进步,人们的环保意识逐渐增强以及国家的大力提倡,新能源汽车的使用逐渐增多,新能源相较传统的内燃车节能效果好,使用时污染较少,符合可持续发展观,新能源汽车相较内燃车不需要使用汽油来驱动,依靠电能来对新能源车进行驱动,也因此需要定时对其进行充电,充电桩如同加油机一样可以给新能源汽车进行充电,相较加油机安全性也更高,但以往的加油机在使用时不能调节角度,使用起来非常不方便,由此一种自调节角度的电车充电桩应运而生,但现有的自调节角度的电车充电桩在实际使用的过程中仍存在着一些缺陷。在实现本专利技术的过程中,专利技术人发现现有技术中至少存在如下问题没有得到解决:(1)传统的自调节角度的电车充电桩稳定性较低,不能稳定的对充电桩的角度进行调节;(2)传统的自调节角度的电车充电桩安全性较低,不能对充电端口的高度进行调节;(3)传统的自调节角度的电车充电桩不能充分利用太阳能进行发电,环保效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自调节角度的电车充电桩,包括底座(1),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的顶端设置有连接槽(2),所述连接槽(2)顶端的中间位置处固定连接有壳体(3),所述壳体(3)的顶端固定连接有顶板(8),所述壳体(3)内部一端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电控板(9),所述壳体(3)内部一端的底部设置有散热风机(11),所述散热风机(11)设置有两组,所述壳体(3)内部底端的两侧分别固定连接有固定槽(12),所述固定槽(12)的内部分别设置有信息处理模块(10),所述壳体(3)的两侧的中间位置处分别设置有调节机构(6),所述顶板(8)的顶端设置有节能结构(7),所述壳体(3)两侧底部的前端分别固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调节角度的电车充电桩,包括底座(1),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的顶端设置有连接槽(2),所述连接槽(2)顶端的中间位置处固定连接有壳体(3),所述壳体(3)的顶端固定连接有顶板(8),所述壳体(3)内部一端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电控板(9),所述壳体(3)内部一端的底部设置有散热风机(11),所述散热风机(11)设置有两组,所述壳体(3)内部底端的两侧分别固定连接有固定槽(12),所述固定槽(12)的内部分别设置有信息处理模块(10),所述壳体(3)的两侧的中间位置处分别设置有调节机构(6),所述顶板(8)的顶端设置有节能结构(7),所述壳体(3)两侧底部的前端分别固定连接有充电线(4),所述壳体(3)两侧中间位置处的顶部分别设置有充电座(5),所述充电座(5)的前端分别和充电线(4)的顶端固定连接,所述壳体(3)前端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控制面板(15),所述壳体(3)前端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散热网(16),所述底座(1)的顶端和连接槽(2)内部的顶端之间设置有旋转机构;
所述旋转机构包括稳定柱(13),所述稳定柱(13)活动连接在底座(1)顶端的中间位置处和连接槽(2)内部顶端的中间位置处之间,所述连接槽(2)内部的顶端固定连接有调节齿条(17),所述底座(1)的顶端固定连接有滑轨(14),所述底座(1)顶端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二驱动电机(18),所述第二驱动电机(18)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调节齿轮(19),所述调节齿轮(19)和调节齿条(17)相啮合,所述连接槽(2)内部的顶端均匀固定连接有万向轮(20),所述万向轮(20)的底端分别嵌在滑轨(14)的内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调节角度的电车充电桩,其特征在于:所述滑轨(14)以及调节齿条(17)分别呈环型,且滑轨(14)的直径小于调节齿条(17)的内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调节角度的电车充电桩,其特征在于:所述万向轮(20)设置有四组,所述万向轮(20)在连接槽(2)内部的顶端呈环形分布。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强,
申请(专利权)人:常州大连理工大学智能装备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