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水陆两栖车及其收放悬挂
本专利技术涉及水陆两栖车
,特别涉及一种水陆两栖车及其收放悬挂。
技术介绍
目前许多国家都在研发制造水陆两用汽车,也称为水陆两栖车。它结合了车与船的双重功能,既可像汽车一样在陆上行驶,又可像船一样在水上泛水的特种车辆。水陆两栖车一般采用收放结构,使得水陆两栖车在水中航行时将车轮收起,降低阻力,提高水上航行速度;在陆地行走时放下至地面上行驶。但是,目前的收放结构依然不成熟,导致水陆两栖车的水上航行的性能受限。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水上航行性能较好的水路两栖车及其收放悬挂,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问题。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水陆两栖车的收放悬挂,对应一车轮,所述收放悬挂包括:连接轴,沿车架的长度方向延伸,并与所述车架连接;转动臂,其内端与所述连接轴可转动连接,使所述转动臂绕所述连接轴转动;上连接臂,其内端与所述转动臂的外端铰接连接,外端与所述车轮的第一连接点铰接连接;下连接臂,其内端与所述车架可转动连接,外端与所述车轮的第二连接点铰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水陆两栖车的收放悬挂,对应一车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收放悬挂包括:/n连接轴,沿车架的长度方向延伸,并与所述车架连接;/n转动臂,其内端与所述连接轴可转动连接,使所述转动臂绕所述连接轴转动;/n上连接臂,其内端与所述转动臂的外端铰接连接,外端与所述车轮的第一连接点铰接连接;/n下连接臂,其内端与所述车架可转动连接,外端与所述车轮的第二连接点铰接连接;所述第二连接点与所述第一连接点间隔设置;/n转向杆,其外端与所述车轮的第三连接点铰接连接,内端与所述车架可转动连接;所述第三连接点与所述第二连接点及所述第一连接点均间隔设置;/n调节组件,其两端分别与所述转动臂的外端和所述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水陆两栖车的收放悬挂,对应一车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收放悬挂包括:
连接轴,沿车架的长度方向延伸,并与所述车架连接;
转动臂,其内端与所述连接轴可转动连接,使所述转动臂绕所述连接轴转动;
上连接臂,其内端与所述转动臂的外端铰接连接,外端与所述车轮的第一连接点铰接连接;
下连接臂,其内端与所述车架可转动连接,外端与所述车轮的第二连接点铰接连接;所述第二连接点与所述第一连接点间隔设置;
转向杆,其外端与所述车轮的第三连接点铰接连接,内端与所述车架可转动连接;所述第三连接点与所述第二连接点及所述第一连接点均间隔设置;
调节组件,其两端分别与所述转动臂的外端和所述下连接臂的中部区域铰接连接;
在所述转动臂绕所述连接轴转动时,带动所述上连接臂、所述下连接臂、所述调节组件和所述转向杆转动,以带动所述车轮收起或放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收放悬挂,其特征在于,所述收放悬挂还包括锁止限位块;
所述锁止限位块固定于所述车架上,用于锁止所述转动臂的外端而限制所述转动臂的外端转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收放悬挂,其特征在于,所述锁止限位块上开设有一开口向下的锁止槽;
所述转动臂的外端固定有一沿车架的长度方向延伸的过渡杆,所述过渡杆与所述上连接臂铰接连接;
所述过渡杆能够卡置于所述锁止槽内而锁止所述转动臂。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收放悬挂,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臂包括臂体及分列于所述臂体两端的过渡杆,两所述过渡杆平行间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博,谢莹山,陈红,洪婷婷,何冬梅,丁冉冉,
申请(专利权)人:芜湖佳景科技有限公司,中国国际海运集装箱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安徽;3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