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鲁素莹专利>正文

多功能俯卧撑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914986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02 13:5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健身器材技术领域,具体涉及多功能俯卧撑板,包括左板体、右板体、两个把手、连接架和弹性拉绳,两个所述把手分别连接于左板体和右板体的上端,所述连接架位于左板体和右板体的下部,所述连接架的左端与左板体连接,所述连接架的右端与右板体连接,所述左板体右边沿和右板体左边沿均开设有相同的凹槽,所述连接架上端设有固定块,且所述固定块位于两个凹槽之间,所述固定块的顶部设有第一拉环,所述第一拉环与弹性拉绳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以用脚踩在绑带内,用手拉弹性拉绳进行锻炼,可以根据不同人群需要调节俯卧板的宽度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多功能俯卧撑板
本技术属于健身器材
,具体涉及多功能俯卧撑板。
技术介绍
随着人们对健康的越来越重视,各种体育运动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喜爱,其中,俯卧撑广泛受到大家的喜爱。但俯卧撑的动作是否标准对锻炼的成效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且俯卧撑的双手间距、角度都会带动不同的肌肉群的锻炼,很多人无法很好的控制,导致锻炼效果事倍功半。申请号为CN201721495063.4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俯卧撑辅助装置,俯卧撑辅助装置包括两个辅助定位器和一个连接结构,辅助定位器包括辅助定位板和锻炼把手,辅助定位板水平设置,辅助定位板上设置有至少两组由辅助定位板顶面向内延伸的定位插孔,锻炼把手包括手握杆和连接在手握杆两端并与手握杆垂直的两个插杆,两个插杆能够插入任意一组定位插孔,辅助定位板能够沿连接结构移动使得两个辅助定位板的距离可调。俯卧撑时,双手抓住锻炼把手,通过调整两个辅助定位板的距离,以及将锻炼把手插入不同的定位插孔,可以调节双手间距和角度,帮助锻炼者控制双手间距和角度,提高锻炼效果。申请号为CN201520979245.3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俯卧撑板,包括第一横梁、第二横梁、第一俯卧撑支架和第二俯卧撑支架,第一横梁与第二横梁连接,第一俯卧撑支架和第二俯卧撑支架均包括底板和手柄,第一横梁上设置有第一导轨,第二横梁上设置有第二导轨,第一俯卧撑支架的底板与第一导轨滑动连接,第二俯卧撑支架的底板与第二导轨滑动连接。该俯卧撑板可十分方便的调节第一俯卧撑支架与第二俯卧撑支架之间的距离,以便选择不同的双掌距离进行俯卧撑运动。<br>申请号为CN201720036391.1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俯卧撑训练系统,包括支撑架,支撑架均包括支撑部位以及上端固定在相应支撑部位上且向下延伸的支撑腿,所述俯卧撑训练系统还包括支撑板,该支撑板上设有插孔,插孔和支撑腿相配。所述每个支撑架均具有2个支撑腿,同时,插孔为至少3组,每组插孔和位于同一个支撑架上的2个支撑腿相配。优点是:使用和携带较为方便、能够提供多种训练方式和训练强度。然而,以上现有技术中的俯卧撑板的锻炼形式较为单一,不能用脚踩在绑带内,手拉弹性拉绳进行锻炼。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不足之处,本技术提供了多功能俯卧撑板,用以解决现有俯卧撑板的锻炼形式较为单一,不能用脚踩在绑带内,手拉弹性拉绳进行锻炼的问题。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多功能俯卧撑板,包括左板体、右板体、两个把手、连接架和弹性拉绳,两个所述把手分别连接于左板体和右板体的上端,所述连接架位于左板体和右板体的下部,所述连接架的左端与左板体连接,所述连接架的右端与右板体连接;所述左板体右侧和右板体左侧均开设有相同的凹槽,所述连接架上端设有固定块,且所述固定块位于两个凹槽之间;所述固定块的顶部设有第一拉环,所述第一拉环与弹性拉绳连接。进一步,所述固定块上端还设有两个第二拉环,两个所述第二拉环对称分布在固定块的两侧,所述左板体和右板体上端分别设有绑带,两个所述绑带的一端分别固定连接于左板体和右板体的上端,两个所述绑带的另一端分别穿过两个第二拉环,且与绑带自身连接。进一步,所述连接架可拆卸,所述左板体和右板体的底部均设有多个调节凸起,所述连接架两侧设有多个与调节凸起配合的调节通孔。进一步,所述左板体、右板体上端靠近绑带位置设有多个按摩凸起。进一步,所述左板体和右板体上端均开设有多个定位孔,两个所述的把手底部均设有两个与定位孔配合的定位凸起。进一步,所述定位孔为盲孔。进一步,所述左板体和右板体呈矩形,所述左板体和右板体的边角处均设有侧耳。进一步,所述左板体和右板体的底部均设有连接槽,所述连接架的左右两端均通过连接槽配合与左板体和右板体连接。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有益效果:1.可以用脚踩在绑带内,用手拉弹性拉绳进行锻炼;2.可以根据不同人群需要调节俯卧板的宽度;3.运动的同时,俯卧板可以对脚进行按摩。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多功能俯卧撑板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视角一);图2为本技术多功能俯卧撑板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去除把手);图3为本技术多功能俯卧撑板实施例中去除把手的爆炸结构示意图(视角一);图4为本技术多功能俯卧撑板实施例中去除把手的爆炸结构示意图(视角二);图5为本技术多功能俯卧撑板实施例中把手的仰视结构示意图。说明书附图中的附图标记包括:左板体1、右板体2、两个把手3、连接架4、固定块40、第一拉环400、第二拉环401、弹性拉绳5、凹槽6、绑带7、调节凸起8、调节通孔9、按摩凸起10、定位孔11、定位凸起12,连接槽13,侧耳14。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更好地理解本技术,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技术方案进一步说明:实施例一:如图1-5所示,本技术的多功能俯卧撑板,包括左板体1、右板体2、两个把手3、连接架4和弹性拉绳5,两个把手3分别连接于左板体1和右板体2的上端,连接架4位于左板体1和右板体2的下部,连接架4的左端与左板体1连接,连接架4的右端与右板体2连接,左板体1右侧和右板体2左侧均开设有相同的凹槽6,连接架4上端设有固定块40,且固定块40位于两个凹槽6之间,固定块40的顶部设有第一拉环400,第一拉环400与弹性拉绳5连接。双脚放入绑带7内固定,双手通过弹性绳子连接俯卧板中间的第一拉环400,可以实现普通俯卧板不能站立或坐着锻炼的形式。作为优选方案,固定块40上端还设有两个第二拉环401,两个第二拉环401对称分布在固定块40的两侧,左板体和右板体2上端分别设有绑带7,两个绑带7的一端分别固定连接于左板体和右板体2的上端,两个绑带7的另一端分别穿过两个第二拉环401,且与绑带7自身连接。绑带7可以是布料或者塑料的,绑带7穿过第二拉环401与自身连接,可以设计成可调节的形式,根据使用者脚的大小不同调节绑带7,具有实用性。作为优选方案,连接架4可拆卸,左板体1和右板体2的底部均设有多个调节凸起8,连接架4两侧设有多个与调节凸起8配合的调节通孔9。可以根据不同人群需要调节俯卧板的宽度,每个使用者的体形不一,可以调节俯卧板的宽度,具有适应性强的特点。作为优选方案,左板体1、右板体2上端靠近绑带7位置设有多个按摩凸起10。运动的同时,俯卧板可以对脚进行按摩,具有人性化,对身体有益。实施例二:本实施例作为上一实施例的进一步改进,如图1-5所示,本技术的多功能俯卧撑板,包括左板体1、右板体2、两个把手3、连接架4和弹性拉绳5,两个把手3分别连接于左板体1和右板体2的上端,连接架4位于左板体1和右板体2的下部,连接架4的左端与左板体1连接,连接架4的右端与右板体2连接,左板体1右侧和右板体2左侧均开设有相同的凹槽6,连接架4上端设有固定块40,且固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多功能俯卧撑板,其特征在于:包括左板体、右板体、两个把手、连接架和弹性拉绳,两个所述把手分别连接于左板体和右板体的上端,所述连接架位于左板体和右板体的下部,所述连接架的左端与左板体连接,所述连接架的右端与右板体连接;/n所述左板体右侧和右板体左侧均开设有相同的凹槽,所述连接架上端设有固定块,且所述固定块位于两个凹槽之间;/n所述固定块的顶部设有第一拉环,所述第一拉环与弹性拉绳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多功能俯卧撑板,其特征在于:包括左板体、右板体、两个把手、连接架和弹性拉绳,两个所述把手分别连接于左板体和右板体的上端,所述连接架位于左板体和右板体的下部,所述连接架的左端与左板体连接,所述连接架的右端与右板体连接;
所述左板体右侧和右板体左侧均开设有相同的凹槽,所述连接架上端设有固定块,且所述固定块位于两个凹槽之间;
所述固定块的顶部设有第一拉环,所述第一拉环与弹性拉绳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俯卧撑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块上端还设有两个第二拉环,两个所述第二拉环对称分布在固定块的两侧;
所述左板体和右板体上端分别设有绑带,两个所述绑带的一端分别固定连接于左板体和右板体的上端,两个所述绑带的另一端分别穿过两个第二拉环,且与绑带自身连接。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多功能俯卧撑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架可拆卸,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鲁素莹
申请(专利权)人:鲁素莹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